張敬
摘要:興趣是學習任何功課的基本動力之一,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艘嘣疲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關鍵詞:趣味;智慧;美術;感悟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追求技能強化訓練,不是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美術家或者設計師,而是將美術作為一種語言,運用技能把學生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使學生的美術作品體現(xiàn)出時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個性性、品味性。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愛社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融入社會。這就要求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屏棄陳舊的教育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
一、教學內容的更新
1.課程目的更新具有時代感
以往教材以嚴肅命名的形式確定課題,使得美術課顯得呆板,程式化。作為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行為還停留在留戀童年的嬉戲,天真浪漫上,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去理性的理解,分析、比較、綜合、判斷,而仍以感性認識為基礎,以色彩、圖形、喜好為出發(fā)點。清末著名改良主義教育家梁啟超當時就提出趣味性教學,他主張“樂知”強調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有所“發(fā)明”推行自動、自主、自治、自立的教學方法,可見,趣味性教學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一個呆板的,無生機的,老套的課題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它只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的減弱,使學生厭學,更不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何曾談得上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探究呢?但是現(xiàn)在的教材比較注重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形式,注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注重復合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因此教材編寫的目的很明確,內容豐富多樣,有利于我們美術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選擇貼近生活的教材內容
依據(jù)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需求,教材內容在編排上將課程內容有機地綜合融入每課課題。有趣味性的主題,就有趣味性的內容,教材在內容上選擇了貼近生活的,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關注自然,關注環(huán)境,關注社會的內容,人美版教材有一課“人文奧運”就是非常典型的課題,因為奧運會都是大家最熟悉的,最感興趣的,人們最關切的問題,2008北京奧運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史以來最歡慶的場面,奧運會上中國國旗冉冉升起的情景等方面的形象資料,引起師生感情的共鳴,再回顧舊中國那段屈辱的歷史,以及中國健兒為奧運拼搏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愿望,讓學生知道奧運是我們每個人的,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激起學生對奧運的關注,也就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社會中去,成為祖國的一份子,進一步引導學生選擇標志,設計這些形象策劃相關內容展開教學,同學們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又如“手繪線條圖像”一課中對于尺蠖的描繪,可先讓學生分組上黑板默畫,然后另外幾組的同學給尺蠖加上對話,課堂氣氛非?;钴S,同學們積極投入,爭先恐后,根本不用老師督促學習;“手繪線條圖像”的課堂作業(yè)亦可以設計成“繪畫作文”即文字加上圖畫來寫作文,老師在黑板上寫,同學們在下面寫,寫到有趣處大家都會情不自禁的笑出來,那份投入何須老師催逼。同學們有了興趣,覺得上美術課很好玩,在玩的同時就學了不少東西。
二、教學方法的更新
1.美術課插上了網(wǎng)絡的翅膀
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也成為當今教師的得力助手。教師通過展示,播放錄像,圖片,卡通,動畫,自制課件等讓學生在一定教學情境中走進課堂,去欣賞豐富多變的圖形,感受物像的色彩肌里,體驗繪畫過程的樂趣,激勵他們大膽勇敢的去嘗試探索。同時通過網(wǎng)絡的形式介紹當?shù)氐臅嬋瞬?,我們身邊的美術家,讓學生感知成為一名美術家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藝術家不是天才,不是神,是勤奮努力的結果。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始終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為基調,以學生個體為主,不斷提高學生對形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在嘗試制作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要獲得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悅,才有可能更有興趣的投入到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積極的、主動的、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2.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常常以教師示范,學生臨摹為主,把美術課上成描繪,臨摹,照貓畫虎,而藝術作品它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而是藝術家在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要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必須使學生心里受到觸動而產生共鳴,要有觸動和共鳴就又必須使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思考,去動手做。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動力,對智力發(fā)展起著啟動、調控、提高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育只能讓學生感到老師“要我學”;新的、靈活多變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發(fā)出“我要學”的心聲。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是在關注社會生活,關愛自然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畫出自己的風格,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一切要適應時代發(fā)展,新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終年學習的基礎知識,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具有健壯的體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1.評價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
加德納認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互獨立的方式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智能組合,每個人有自己智力的弱項和強項,尤其繪畫方面,初中美術教師更應該善于挖掘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牛頓曾是一個笨木匠,如果他的強項智能得不到發(fā)揮的話,哪有力學三定律的確定,哪有萬有引力定律?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既使微不足道的一點點,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都會產生神奇的力量,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2.評價應多拿幾把尺子
由于遺傳,家庭環(huán)境背景的不同,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天賦,智力有所差別,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一把尺子衡量,展示同一平臺去量化,結果,使評價單一化。我國著名心理學家藩才權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和結果,把學習劃分為認識活動,技能和情感活動三個基本領域,顯然,現(xiàn)代初中學生的美術評價不就更多變化了嗎?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參與程度,情感體驗,到創(chuàng)作與生活適應等各方面不同支脈,不同層次做出相應的,恰當?shù)姆治龊驮u價,這樣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
我們教師要當“點擊興趣,激活智慧”的高手,要當“點石成金”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