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樂
摘 要:“空白”,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可以是預習復習,也可以是歸納演繹,體現(xiàn)了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課堂要求。所以,地理課教學的“空白”藝術的研究和探索是當今教育教學追求的主流,是時代的需求。本文從“空白”藝術的作用、原則、實施三方面具體研究,讓“空白”藝術能真正運用于地理課教學中。
關鍵詞:地理;空白;藝術
“空白”,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可以是預習復習,也可以是歸納演繹。地理學科實踐性強,需要學生自己動手,“空白”藝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更為重要,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一、“空白”藝術的作用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空白”藝術的主旨在于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相當的時間,由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進行解析、消化,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铀伎迹鲃犹骄?,讓聽“天書”的課堂變成有趣的科學小探究,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
“空白”藝術要求教師角色將由教書匠變成導演,學生則由臺下的觀眾變成領銜主演,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一部生動的電影。在“空白”中,教師做好引導角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來確定掌握內容的具體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應用和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個性”。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空白”藝術的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空白”中,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必將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皆可找到用武之處。
(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運用“空白”藝術,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教師必須于備課階段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劃,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角色,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空白”中,教與學得到有機統(tǒng)一,課堂效果大有提高。
二、“空白”的原則
(一)求實原則
具體地理知識點或地理現(xiàn)象原理的新授與復習,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還是“記”,沒有固定的模式,應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生搬硬套的形式主義。譬如,自然地理要多“悟”,人文地理要多“記”,而這兩門課都要多“做”。至于區(qū)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悟”透了自然地理,“記”好了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的學習就容易了,地理學科的“做”也沒有問題了。
(二)適度原則
提倡“空白”,講究“空白”藝術,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如果一味“空白”,面對新知舊知,教師什么都不講,什么都不說,甚至將整節(jié)課都交給學生“自由”支配,則是放任自流,違背教與學的基本規(guī)律,也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白”,更談不上什么“空白藝術”?!翱瞻住睉撝v究“適度”,該講則講,該空則空,講空結合,這才是“空白”藝術的要義。
(三)科學性原則
“空白”藝術,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手段,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實自己,不斷豐富“空白”的內容,提高“空白”的質量。這樣,“空白”才能在地理課的教學中真正煥發(fā)出無限的魅力,展現(xiàn)“藝術”的豐彩。
“空白”是地理課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是教學過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學過程的中斷,“此時無聲勝有聲”。
三、“空白”藝術在地理課教學中的實施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領會,是理解,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華。地理課的內容實踐性強,一些地理現(xiàn)象、原理十分抽象,例如: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空間性強,知識深奧,單憑教師分析講解顯然不夠。在地理學習中還需要通過自己動手、思考才達到“悟”。
在新授地理知識時,教師應在點化之后讓學生自己去“悟”。譬如宇宙特性中的物質性,教師應該帶學生觀測星空,然后就留足學生思考的時間。
地理學科的實踐性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由理論“悟”實踐,由實踐“悟”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弄清原理的來龍去脈,把握它的深刻內涵。教師設計教學“空白”,留足“空白”,指導學生,讓學生親身“悟”。
(二)在“空白”中“做”
“悟”的結果是懂,但懂僅僅是停留在對知識表面的理解,是理論。理論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去“做”。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地理課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做”也就理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講授《地球的運動》一課,不管老師講的有多生動,學生把知識點背得滾瓜爛熟,都不如讓學生運用地球儀實驗一次。
講授新知識前,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小組先自主討論,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有備而來,目的和重點自然明確,興趣濃,課堂效果更高。
課堂內容的總結和原理的歸納,也應讓學生依據“悟”和“做”自己進行,且自己動手構建知識體系。教師的責任只在引導學生得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不應把現(xiàn)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讓他去死記硬背,尤其是文理科特征都有的地理學科“背多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練習是“悟”的升華,是“做”的必然。練習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練習的題量和難度應該有層次。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一定量的選擇題、思考題,讓學生于練習中發(fā)現(xiàn)知識點的誤區(qū),通過比較、辨別,加深對基本知識點和原理的理解。
有時還需要把課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課后,要求學生走出校門,到大自然去調查研究和感受,由“悟”到“做”?!白觥笔菍W習的根本,是學習的捷徑,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悟”,才是知識的主人。
(三)在“空白”中“記”
“悟”、“做”才好“記”,“記”了更好“悟”,也更好“做”?!坝洝笔菍εf知的回憶和對新知的記憶,既是鞏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夠記住,記住了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死記硬背是學習地理的大忌。
重復是記憶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師的重復絕對不是學生的記憶,那是厭人的“復讀機”。每新授完一個知識點,應要求學生及時強化記憶。確切的時間和內容,當場抽查?!笆谟杷藨浻谧约骸?,即給別人講授知識增強自己對知識的記憶,也非常有利于記憶。在這個過程中,“記”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空白”藝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還有諸多不足之處,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究,不斷充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陸希舜.中學地理教學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周益新.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北京:龍門書局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