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期癡呆患者的心理治療,康復訓練等治療措施。方法:對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符合CCMD-3診斷校準的46例老年期癡呆患者給予心理治療,康復訓練。結(jié)果:癡呆精神行為問題得到了改善,社會功能、社會興趣、個人生活自理能力與自身治療前比較顯著上升。結(jié)論: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關(guān)鍵詞:老年期癡呆;心理干預;綜合康復訓練;療效分析
老年期癡呆是老年期各種癡呆的總稱,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ˋD)和血管性癡呆(VD)。此病是老年人中常見的慢性腦病綜合癥,80%以上癡呆患者在疾病的某個階段表現(xiàn)為精神行為癥狀,是患者被收住院的最常見原因[1]?;颊咧饕憩F(xiàn)在記憶力、計算力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我院在心理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康復訓練重點是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自我認知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及對周圍環(huán)境記憶能力的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延緩了老年癡呆的進程,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zhì)量得以提高[2]?,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康復科收治了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診斷,符合CCMD3診斷標準,病程1-5年,無其他精神疾病,既往無精神病史,來我科進行康復治療的46例老年期癡呆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齡56-84歲,平均年齡(67.8±6.9)歲。
1.2、方法
1.2.1、心理治療方法
由于老年期癡呆患者伴有抑郁、攻擊、幻覺和妄想等所謂精神和行為癥狀(BPSH)[3],家庭照料非常困難。我科在精神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鑒于癡呆患者年齡大,藥物動力學的特點,給予利培酮口服液減輕精神癥狀,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糾正老年癡呆患者的病態(tài)心理,使患者保持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康復訓練的實施提供好的心理基礎(chǔ)。
①開展工娛療活動,激活老年患者對周圍事物感興趣的能力,減少和消除精神癥狀,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②多與患者進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導,耐心聽取患者訴說,從情感上減輕患者的孤獨感。
③鼓勵患者回憶過去的美好經(jīng)歷,幫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4]。
④心理治療師盡量滿足老年癡呆患者的合理要求,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鼓勵、安慰、暗示等方法予以心理疏導。
⑤老年期癡呆患者多住綜合科治療而非精神科[5]。因此,我科開展積極的心理治療,防止患者功能衰退,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環(huán)境,如聽音樂、講故事、做健身操等,使患者心理與社會功能得到提高。
1.2.2、綜合健康訓練
1.2.2.1、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對于輕度老年癡呆患者,康復科醫(yī)生、護士指導患者從日常生活方面的事情做起來,如穿衣、洗漱、鋪床、疊被、沐浴、進餐、入廁等生活基礎(chǔ)方面進行訓練。對于中度癡呆患者,主要向患者介紹現(xiàn)在做什么事情,怎樣做,由護師或康復治療師向患者示范,最后讓患者共同參與訓練。進餐時,盡量讓患者自己進食、自己拿筷子和勺子,訓練患者手與大腦的協(xié)調(diào)作用。
1.2.2.2、記憶能力訓練
患者記憶力障礙,主要表現(xiàn)近事遺忘,甚至瞬間即忘,事后也想不起來。隨著病情發(fā)展,遠事記憶力逐漸衰退。
①我們采取問答式進行記憶力訓練,如“你家住在哪里?”“你的家人分別叫什么名字?”“你原先從事什么工作?”“你現(xiàn)在住在哪里?”“你住幾號病房?”“你的床號是多少?”
②采取簡易選擇的形式,對于記憶力較差及智能嚴重減退的患者,設(shè)計一些簡易選擇題,讓患者做肯定或否定回答,或進行2:1訓練,即給出兩個答案供患者選擇,答對的給予鼓勵和表揚。
③根據(jù)患者記憶能力的差別和實際接受能力,不定期調(diào)整和修改記憶力訓練計劃,反復刺激,反復訓練,不斷強化,增強記憶,逐步提高康復訓練效果。
1.2.2.3、認知、思維能力訓練
老年期癡呆另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思維和判斷力障礙,詞不達意,絮絮叨叨,語言表達不流暢,敏感多疑、計算力、判斷力、智能活動全面下降。訓練方法:
①計算力訓練,如給患者面前放幾個蘋果,后拿起兩個等,讓患者算算還有幾個?伸出手指,讓患者讀數(shù),問算數(shù)2+5=?等等。
②讓患者說出自己家屬和自己的關(guān)系,是否記得他們的名字。
③對失語患者采取一對一訓練方式,鼓勵患者發(fā)單音,指導患者看圖,或用紙上書寫方式與患者交流。
④注意力訓練。注意力減退是認知障礙的一個方面,也是中心問題。我科對患者加強了注意力訓練,記憶、學習、交流、判斷力訓練,有效地促進認知、思維能力的恢復。
1.3、評估方法
采用簡易智能量表(MMSE),巴氏指數(shù)(BI)進行評估,評估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①智能量表MMSE19項檢測,包括17道問題和兩項操作,量表總分為0-30分,內(nèi)容包括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語言復述及閱讀理解等。
②巴氏指數(shù)BI共10項,包括進食、穿衣、控制大小便、上下樓梯、上廁所;總分100分,>60分為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20~40分為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明顯。<20分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家人照顧。
2、結(jié)果
46例老年期癡呆癥患者經(jīng)12周心理治療,康復訓練后,簡易智能量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明顯比治療前分值增高,見表1
表1、患者12周后二種量表評分情況(例)
3、討論
本組患者MMSE增加8分,BI增加21分,說明經(jīng)心理治療,綜合性康復訓練,對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的老年癡呆患者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延緩老年癡呆病程的發(fā)展。我科在收治老年期癡呆患者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患者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參加康復訓練的患者在維持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每天由康復護士帶領(lǐng)去康復中心參加康復訓練,康復科的醫(yī)生、治療師根據(jù)患者患病的程度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和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專人負責的康復訓練,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
老年期癡呆的特點是起病緩慢,早期癥狀多種多樣,以延期記憶力障礙為最常見的表現(xiàn)。因此,在心理治療和康復訓練過程中從4個方面著手:
①心理疏導,緩解精神方面癥狀,如躁動、攻擊、壓抑、焦慮等;
②治療癡呆的基本癥狀,如記憶、語言、注意力、定向力、智能等,主要通過綜合康復訓練;
③減輕疾病的進展速度;
④延緩疾病的發(fā)生[6]。
主要治療手段仍是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相結(jié)合,重在控制精神癥狀,做到針對患者不同年齡、患病不同程度、不同病情特點有針對性進行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心理治療結(jié)合康復訓練,有效地促進了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能力的康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老年醫(yī)學及康復醫(yī)學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田金州 血管性癡呆[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18
[2]張慶華、趙紅 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護理現(xiàn)狀及進展[J] 白術(shù)恩等醫(yī)學院學報2007.5(6):361-362
[3]龔廣厚、姜可、沈青峰等 利培硐口服液治療老年期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研究 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3):386-387
[4]趙春燕、張元珍 56例老年性癡呆癥患者的護理干預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3):469-470
[5]劉計、彭洪興、姜蓉 44例老年期癡呆患者的精神癥狀及治療分析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3):277-278
[6]湯哲 瑞典老年醫(yī)學與老年癡呆研究現(xiàn)狀[J] 中華老年醫(yī)學會雜志1999.18(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