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煥
摘 要:歷史教學總是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因為歷史每天都在不斷地發(fā)生,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無一不彰顯著人類活動的軌跡。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和活動的范圍其實是隨著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社會分工的情況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而相應改變的。對于現實生活而言,這些改變顯然是有借鑒參考意義的。因此研究和學習歷史,對比現實生活,也可以從中找到人類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關鍵詞:歷史研究;社會環(huán)境;意義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
1.歷史教學照進現實生活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往往會系統(tǒng)地去認識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的標志性事件,這是一般的歷史學習內容和基本的研究脈絡。比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歷史學者會首先劃分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時間范圍,近代史的具體時間范圍一般是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即1840年至新中國成立即1949年,中間100多年的歷史,這段時間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同時也是一段血淚史,從列強的入侵到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再到清政府的覆滅最后到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和新中國的成立,這一系列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可以說是我國近代歷史中幾個極為重要的節(jié)點,而在高中階段學習近代史也是為了讓學生對離我們比較近的歷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比當今生活,無論是從國際復雜環(huán)境的把握分析,還是對我國社會各種歷史政治問題的剖析都反映出我們如果是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其實都能得到較為滿意的答案。因為歷史在有些時候是可以照進現實,并且對于現實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有一定的預示作用。
2.歷史教學和學習是對整個世界歷史全面分析把握的過程
高中歷史教學主要包含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中古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其中主要學習的是中國與世界近現代史部分,因為這兩部分是離我們最近的歷史,同時這兩部分的歷史不僅相互交叉而且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并且在世界上每發(fā)生影響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的事件都會牽動著某一個地區(qū)或者區(qū)域人民的生活。比如在世界近現代史中,發(fā)生了兩次由帝國主義發(fā)動的世界大戰(zhàn),一次是在歐洲范圍內一次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但是兩次大戰(zhàn)都給人類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透過這些歷史事實我們不難發(fā)現,通過歷史帶給我們的是對戰(zhàn)爭的警醒。因此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在具體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具體影響出發(fā),讓學生謹記歷史,熱愛生活。這也是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師教授歷史,學生學習歷史最終需要明白的現實意義。
二、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歷史的學習其實是一個認識過去世界的過程,同時在認識過去世界的過程中,我們會在不經意間去思考這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而且它們都是現實生活中某一件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必然階段。因此在學習高中歷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從這些方面去講解分析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所以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實也是可以適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它們之間的聯系其實就是某一事件的基本流程。
歷史敘述包括了具體的人物、時間、地點、經過、結果等基本內容,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兩種發(fā)展形態(tài)。生活中的某個社會現象也涵蓋了歷史研究的基本態(tài)勢,同時也最終成為歷史,因此歷史的教學和研究過程總是處在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中,這與生活的發(fā)展、個人思想的進步和提升其實是一致的,只不過一個是時間范疇,另一個是空間范疇。比如,對于王安石變法這一歷史事件的分析,老師會首先指導分析這次變法發(fā)生的背景,然后介紹基本的變法內容,最后分析變法的結果以及基本歷史作用。事件的經過一方面是時間的推移,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該事件所表現出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于當時國人的思想觸動也是在同步進行中,而在現實生活中,在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戰(zhàn)略的時候,我們會分析該戰(zhàn)略實施的背景以及基本的內容經過,這樣的分析思路同前面分析歷史變法其實是同一種歷史研究思路。
總體來看,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雖然對于基本的歷史知識需要教師去講解分析,但是無論怎樣去教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目的都是要求學生具有基本歷史研究方法,并且具有剖析歷史環(huán)境和串聯歷史事件的能力,最后再去對比分析同類型或同范疇的歷史事件,緊密結合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對現實問題的正確判斷,這也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彥芳.淺析新課標下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3(17).
[2]黃龍海.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3(30).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