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香
【關鍵詞】 化學教學;實驗;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66—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教學,不但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若能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教育寓于其中,將會達到教書育人的雙重效果。那么,如何將德育寓于化學實驗教學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呢?在此我談一點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借助實驗,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實驗教學中,結合研究物質的性質、實驗,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以及物質的永恒、量變與質變、內因與外因、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對立統(tǒng)一等觀點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自然界中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可以去征服世界、改造自然。通過這樣的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事物變化的本質規(guī)律,初步確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奠定基礎。例如,在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僅用雙氧水,必須在很長時間才能緩慢地分解放出氧氣;單獨用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但在雙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雙氧水便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氣,而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性質都沒有改變。由此可知,二氧化錳的存在是雙氧水能迅速分解的外部環(huán)境。類似這樣的實驗很多,它們都從實踐上驗證著辯證法的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即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必須通過外因起變化,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二、借助實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團結的一面旗幟。它是對祖國無限熱愛的一種情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fā)現鐵能從某些銅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銅。在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曾青得鐵化為銅”的記載。在宋朝,利用這個反應冶鋼的生產已具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氣體礦物燃料,我國是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不僅如此,我國也是最早發(fā)現和使用石油的國家之一,早在1800多年以前,我國人民就發(fā)現了石油;我國在1965年就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此外,在模擬生物固氮方面及人工鍺酸鉍晶體和超導技術都居世界先進水平。古今往來的偉大成就,為學生們提供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操,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借助實驗,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和遵章守紀教育
化學實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是在有組織、有紀律的情況下進行的集體活動,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遵章守紀的習慣和集體主義精神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心理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但也應對教學時暴露的問題及時引導。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學生會全神貫注,把注意力集中在燃燒、發(fā)光、顏色變化、沉淀生成、爆鳴聲等實驗現象上,但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生平時在其他課上所掩飾和保留的許多東西會情不自禁地表露出來,如喝彩聲、驚嘆聲,以及只顧自己看得清楚而起立,以及在學生分組實驗時表露出來的慌亂、膽怯、馬虎、隨便、不遵守規(guī)則、不顧周圍或同組的其他同學,我行我素的自私行為等,嚴重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這時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遵章守紀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白在實驗室同樣要遵守紀律,不能為所欲為,學會同組間的配合與協(xié)調,另外還要提醒學生注意藥品的用量和實驗后藥品的處理方法,努力使學生在默契配合中培養(yǎng)自己的組織紀律性和合作意識,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借助實驗,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隨著化學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化學科學為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污染,又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災難和煩惱。其結果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損壞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如各種食品塑料包裝袋、發(fā)泡塑料等形成的“白色污染”;隨著工農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工業(yè)三廢的排放量日益增多,農藥化肥的不恰當使用等形成的“水體污染”;SO2、CO、 NO、NO2及有害粉塵等造成的大氣污染??梢赃@樣說當今全球的“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酸雨”的形成無一不打上人類活動的烙印。在實驗中,有時涉及到有害氣體,廢棄物品的處理,這時應對學生及時、恰當地進行環(huán)境保護、安全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時候,要及時給學生講解二氧化碳雖沒有毒,若排放到空氣中,可以被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但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綠色植物不斷減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多,形成“溫室效應”,致使旱澇等自然災害增多,使學生產生緊迫感,從而認識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
總之,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證明,只有將化學知識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一體化,才能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