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瓊
一年級第一學期是學生由幼兒園踏進小學的第一個學期,他們猶如一張白紙,可塑性強,他們的許多學習習慣都從這里起步。老師就像母雞媽媽,孩子們在母雞媽媽的哺育下終究能成為一只獨立行走、覓食的小雞。
一、從聽、說、讀、寫習慣抓起
聽、說、讀、寫是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體現(xiàn),如何使各種感官順暢、協(xié)調(diào)地發(fā)揮作用,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以榜樣帶動學生的聽、說、讀、寫
哪位學生能專心聽老師講話,不搞小動作;說話、讀書聲音響亮、完整;寫字工整、漂亮,老師都可以進行大力表揚以及展示,這個學生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有了榜樣的示范作用,慢慢地學生就知道怎樣進行聽、說、讀、寫了。
2.在一定的模式下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習慣
一年級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與即時模仿書寫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不一定能把想到的意思說出來,或者把話說完整,書寫不一定馬上能按老師說的要求去做。所以對于老師就需要進行一定的幫扶。例如,這個學期學生要看圖說出圖意,為了使他們知道怎樣說圖意并且把話說完整,學生邊說圖意老師邊板書出一些概括性詞語和句子。如,需用加法計算的圖意:“原來…又…,一共(合起來)…?”“左(右)邊…,右(左)邊…,一共(合起來)…?”需用減法計算的圖意:“原來…又…,還?!俊薄耙还灿小?,左(右)邊有…,右(左)邊有…?”這些句子降低了說圖意的難度。為了鼓勵學生大膽說圖意,愿意說圖意,我還設計了每天的“說圖意誰最棒”練習。希望在課堂上借助好的學生、課后借助組長去提高學生說圖意的能力。
一年級已經(jīng)需要使用中方格本去寫算式了,為了使他們和其他年級作業(yè)本的書寫格式一致,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做作業(yè)習慣,于是我寧可這學期辛苦,嚴抓他們的書寫格式。首先,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實投的作用,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再次,做作業(yè)時,我和家長共同指導他們的書寫,由帶到扶,直到可以完全放手為止。一個學期下來,他們已經(jīng)完全可以按標準的格式去完成中方格本的練習了,書寫也比較工整。
3.充分利用好小組學習的方式
學生課堂上的學習不是孤立的,他們有自己獨自思考、匯報的過程,也有與同伴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產(chǎn)生學習上火花的需要。在這一個學期,孩子們從認識自己的組員開始,到學著有序交流,用心聆聽,踴躍代表本組發(fā)言。一個學期下來,小組學習的方式慢慢變得順暢起來。孩子們聽、說、讀、寫的習慣也自然形成。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做練習的習慣
一年級的小朋友識字少,為了使他們做到認真聽題,我要求他們邊用鉛筆指著題目邊聽題;遇到需經(jīng)過計算才能比大小、連線的題目,我都要求學生先算出得數(shù),其實這就是以后高年級說的原因了;在了解到數(shù)圖形時,學生容易出現(xiàn)多數(shù)、漏數(shù)現(xiàn)象,我要求學生邊數(shù)邊把數(shù)過的圖形打“√”。在做看圖列式的題目時,為了讓學生能先看清楚條件再做,我要求學生先標出信息再去進行練習。檢查時,我要求學生用尺去一行行進行檢查,檢查完收拾好學習用具,放好卷子再趴下休息。
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一個開端,開端的好壞直接影響今后學習的成敗。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訓練,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這粒種子已在孩子這棵幼苗里生根發(fā)芽。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