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美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笨梢姡粜挠^察生活,可以寫出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關鍵詞: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
一天下午,我正在上新課。突然間,烏云壓頂,枝葉搖晃,一道道閃電輪番閃現,本是安靜的教室躁動了起來?!按蚶琢?!”“來風了,真爽呀?!薄宦暵曉捳Z在教室里彌漫開來。見我沒有言語,他們的膽子漸漸大了起來,聲音也嘈雜了。有人已經放下書本側過臉津津有味地看著窗外,心急的學生早已站立起來,膽大的學生甚至沖出教室站在了走廊上。雨如約而至,地面上濺起來一朵朵水花。孩子們一個個欣喜若狂,我也在享受著這炎炎夏日里難得的清涼。“同學們,你們能用手中的筆把剛才看到的雨景描寫下來嗎?”聞聽此言,孩子們一個個提筆寫了起來,不見往日里的雙眉緊鎖冥思苦想。作業(yè)交上來了,出乎意料的是比平日的作文、日記好了不少:“瞬時,天空中突然像被打翻了墨水瓶,剎那間,天地間扯起一塊巨大的珠簾……”學生的語言生動,描寫真切真實?!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鄙?,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寫出自己個性化的認識與感受。習作題材生活化,是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能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有鮮活的內容可寫,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
社會是個大學校,它具有廣闊的空間。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多點自由,引領他們走進社會,開展諸如“今天我趕集”“我是小小清潔工”“街頭錯別字小調查”等活動,體驗勞動過程的艱辛與價值,體驗勞動成果的快樂與滿足。請看學生的《今天我趕集》:“今天,陶瓷廠邊緣的菜市場來了個賣魚的。一條條肥壯的小魚,吸引了不少饞嘴的鴨子?!隆隆拢似鸨寺?,似乎在演奏著交響樂。一群鴨子邁著四方步,扭著滾圓的屁股一搖一擺地走了過來。一只鴨子趁魚販子不注意,叼了一條肥魚撒腿就跑。剩下的鴨子好像不大服氣,一起扭著屁股擠到了小販旁。那個魚販氣急敗壞,從車上拿出掃把,朝一只鴨子扔去。那只鴨子像觸電一般,撲扇著翅膀,‘嘎——嘎嘎地叫著跑開了。剩下的鴨子把小販的魚兒趁機偷了個精光,然后踱著四方步優(yōu)雅地離開了?!倍嗝歹r活的鴨子偷食鏡頭!試想,沒有親身社會體驗,能寫得如此逼真?zhèn)魃駟幔?/p>
二、讓學生豐富校園生活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豐富的校園生活不僅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獲得生活情趣,還可以豐富學生情感。游戲、情境表演、郊游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一次寫作文時,我先組織學生做吹氣球的游戲。通過親身參與,學生體味到了游戲無窮的樂趣,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游戲結束后,我便要求學生將游戲過程口述出來,大家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說得不夠完整的,其他學生還進行了補充。作文交上來一看,孩子們的描寫是那么讓人身臨其境:“吳×用手夾住氣球,一個勁地吹起來?!簟簟粢还晒蔁釟庋杆俚毓噙M了氣球,扁扁的藍氣球在吳×的手上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大胖子。余××不甘示弱,憋足了氣快速地吹起來,可手中的綠色氣球就像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孩子一直長不胖?!比缫娖淙?,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多么惟妙惟肖的場面描寫!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我要說,豐富的校園生活就是孩子們習作中的那一道道彩虹。
三、讓學生走進家庭生活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家庭。教師在作文訓練當中,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庭勞動任務,如拖地、做飯等,也可以布置一些試驗性的活動,如“摔不破的雞蛋”“我是養(yǎng)蠶小高手”等。在“小鬼當家”活動中,有位學生寫《學做西紅柿炒蛋》一文中有這樣的感受:我往鍋里倒了一小勺清油,把煤氣灶打開,等氣泡消失完時,我迅速地把攪拌好的雞蛋倒進鍋里。雞蛋像面包似的鼓了起來。我趕快拿起鍋鏟,翻動雞蛋……這段話連用了好幾個動詞,把炒菜時的過程寫得形象生動,真可謂生活體會有多深,寫的就有多真,這就是實踐出真知的結果。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比~圣陶先生的這句比喻形象地點出了作文內容與生活的關系。作文內容的“新鮮血液”得于生活的供應。從生活中引水,尋找生活化的習作內容,是解決學生習作內容枯燥乏味的有效之道。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