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瑤
小學語文教什么?2500個字“會認、會寫、能用”就大功告成了。一語道出字詞教學的重要性。語文老師重要的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運用多種方法,走進詞語的世界。
一、咀嚼品味——讓詞語亮起來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文章文質兼美,在遣詞造句上可謂別具匠心。尤其是關鍵詞語,運用得精妙絕倫。抓住這些關鍵詞語,可使文本的解讀變得飽滿起來。
1.比較品評——體味詞語的意蘊
教材中許多課文用詞準確,非此詞不可??捎帽容^法引導學生推敲、感知這樣的詞語。
如,《葡萄溝》一課中“五光十色”一詞: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顏六色”或別的詞?因為吐魯番的葡萄是晶瑩剔透,富有光澤。所以,作者用“五光十色”。再通過選擇“五光十色”“五顏六色”進行填空的練習來進行鞏固。(1)故宮珍寶館的玻璃柜里,擺著( ?)的稀世奇珍。(2)隨著一聲響,( ?)的煙花沖上夜空。(3)花園里開滿了( ?)的花。(4)每當夜幕降臨,( ?)的霓虹燈就亮了起來。
“詞不離句”“義隨境遷”,通過比較,不僅可體會語義間的細微差別,還可感受詞語表情達意之奧妙,用詞之準確。
2.想象說話——品嘗詞語的情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蓖ㄟ^什么來實現這一目標?詞語。
如,教學《學會看病》時,抓住“忐忑不安”可讓學生感受母親想讓孩子獨立的良苦用心。首先從字形入手,心里七上八下就是忐忑。接著以理解母親當時為何忐忑?如何忐忑?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內涵。
教師不必讓學生去找詞語解釋的“正確答案”??勺寣W生通過想象“說”出詞的情味和意蘊。創(chuàng)設語境,引導學生在想象說話中反復涵詠詞語,體味其中蘊含著的濃濃母愛,使原本孤立的詞語與課文的情境相融,體會出別樣情味。
3.瞻前顧后——觸摸詞語的形象
理解詞、句子等語言單位,不能忽略語言的現實環(huán)境。因此,我們只有指導學生瞻前顧后聯系上下文,方能幫助他們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
如,《再見了,親人》一文教學時。第一段中的“雪中送炭”一詞是非常值得細讀的,它是第一段課文的縮影,由這個詞可以讓讀者進一步理解大娘與志愿軍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聯系體驗——讓詞語活起來
要讓語文敞亮,必須將教學信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鏈接起來,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1.聯系生活——“活”理解
文本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是生活的寫照。而有些課文內容,時代背景和思想深度都與學生的認識有一定距離,造成學生理解障礙。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尋找材料,去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溝通。
如,教學《草蟲的村落》時:“我真想也跟他們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們的語言?!笨梢酝ㄟ^引導學生理解過了一個暑假久未見面的好朋友見面可能會說什么,那樣的場景就叫“寒暄”。
生活是文本的原形,離開生活,文本將會變得毫無生機。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生能將對文本的感悟還原到生活中,實現學生生活經驗與文本內容的對接。
2.動作示范——“活”記憶
肢體語言也是語言。通過動作來學詞語,更加生動有趣。
如,《窮人》一課中,可以通過“我來比劃你來猜”活動理解動詞:擱、掀、搔。
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恰當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對于語文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語言,都能收到無聲勝有聲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寫話訓練——“活”運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睂W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需要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
如,教學《詹天佑》時,以“2007年感動中國10大人物頒獎典禮”導入,拉近課文人物與學生的距離。在結尾時,請學生也給文中的詹天佑寫一寫頒獎詞。
將言語表達的訓練浸潤在語境里,不僅提供了運用操練的機
會,還使詞語內化為學生內在,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親近作者,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提升語言、張揚個性。
三、適時拓展——讓詞語厚起來
如今,學生詞語匱乏是普遍現象。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睉谡n堂抓住更多機會,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1.未成曲調先有情——于課文導入處做補充
有些課文的主要內容會體現在重點詞語上,抓住這些詞語,能迅速感知人物形象,把握課文重點。
如,《女媧補天》第二課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天崩地裂、水深火熱、痛不欲生、哭天喊地、洪水泛濫”等詞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人間處處 ? ,人民 ? ?!?/p>
2.剪裁妙處非刀尺——于課文高潮點做補充
漢字是表情性的文字,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特定的情感世界。文本中的每一個詞都投射著作者深刻的體驗,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開。
如,《畫家和牧童》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畫家戴嵩的高超畫技。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夸贊、稱贊、贊揚”等近義詞,接著提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來之筆、絕妙之作、上乘之作、活靈活現”等詞語。讓學生借助這些詞用自己的話去夸一夸戴嵩的畫。
將學習詞語與對話文本融為一體,使得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時候,這些詞語已經不是一個個干癟枯燥的文字,而成了一個個形象鮮活的生命符號,無痕植入學生內心的深處,難以忘懷。
3.言已盡而意無窮——于課文結文處做補充
二年級上冊《識字6》是一篇有趣的對對子歌。本單元的主題是奉獻。契合單元主題,課結尾時可設計一個游戲——給成語寶寶找找好朋友。出示以下成語,請學生來補充完整。雪中(送炭)、助人(為樂)、舍己(救人)、無名(英雄)、互相(幫助)。補充完之后,請學生用上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成語來說說話。
詞語依存于富有生命力的一篇篇課文之中,它們是滋養(yǎng)詞語意蘊、意象、情感、色彩的土壤。離開鮮活生動的語境,剔除血肉、抽筋取骨式的積累,是違反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的。課內詞語積累應與學習文章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互補互促,實現和諧共振的優(yōu)化效應。
參考文獻:
[1]陳和興.讓詞語教學厚實我們的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08(11).
[2]許梅妹.為詞語教學注入生命之水[J].小學教學參考,2008(27).
[3]管葉青.閱讀教學的詞語教學也出“彩”[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11).
[4]馮曄.組塊理解 讀出韻味 咀嚼反芻:憑借詞語教學提升中年級學生語感的嘗試[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3(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