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玲
溫嶺市臺州骨傷醫(yī)院骨一病區(qū),浙江 溫嶺317500
刮痧配合腹部按摩對骨科術后便秘患者的療效與護理體會
趙慧玲
溫嶺市臺州骨傷醫(yī)院骨一病區(qū),浙江 溫嶺317500
目的:觀察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治療骨科術后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本院收治的74例骨科術后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37例,2組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對癥處理,觀察組進行刮痧和腹部按摩,比較2組臨床療效并觀察2組癥狀評分情況。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各項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總有效率觀察組91.9%,對照組73.0%,2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治療骨科術后便秘,可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且不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骨科手術;術后;便秘;刮痧;腹部按摩
便秘是骨科手術后最易發(fā)生的一種并發(fā)癥,也是引發(fā)和加重多種疾病的重要因素。便秘發(fā)生后,不僅會給患者睡眠、飲食、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同時,腸道中各種有毒物質被機體吸收,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病,而且便秘也可能引發(fā)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骨科術后便秘,通常采用導瀉劑或通便藥物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雖然可有效緩解便秘,但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生理性消化功能,導致消化功能減退,減少消化液分泌,從而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本院對骨科術后便秘患者采用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法進行治療并護理,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便秘診斷參照羅馬Ⅱ標準[2]:①排便困難時間超過1/4;②排硬便或顆粒狀便的時間超過1/4;③排便時有不盡感的時間超過1/4;④排便時有直腸梗阻感的時間超過1/4;⑤需人工輔助才能順利排便的時間超過1/4;⑥每周排便次數(shù)低于3次。至少滿足其中2項,即可診斷為便秘。
1.2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4例骨科術后便秘患者。骨科疾病類型:骨折60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例,斷肢3例,椎間盤突出癥9例。手術類型:顯微再植術3例,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4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5例,脊柱手術20例,創(chuàng)傷手術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便秘診斷標準。排除術前重要臟器損傷者,原發(fā)性便秘者,胃腸道基礎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37例。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30~62歲,平均(46.9±3.7)歲;便秘病程3~9天,平均(4.8±1.4)天。對照組男25例,女12例;年齡31~60歲,平均(47.8±6.1)歲;便秘病程4~10天,平均(5.0±1.2)天。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對癥處理,觀察組進行刮痧和腹部按摩。
2.1 常規(guī)對癥處理 針對便秘癥狀,實施常規(guī)對癥處理,具體措施包括:灌腸、應用開塞露、口服復方蘆薈膠囊(河北萬邦復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306,每粒0.43 g)、麻仁滋脾丸(河北恒祥醫(yī)藥集團扁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584,每丸9 g)等。
2.2 刮痧 取穴:大腸俞、小腸俞、天樞、腎俞。配穴:熱秘:支溝、大椎,進行瀉刮;氣秘:陽陵泉、太沖,進行補刮;虛秘:三陰交、氣海、足三里,進行補刮;冷秘:氣海、關元,進行瀉刮?;颊呷∈孢m體位,操作者以右手持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后,對穴位所在部位輕刮三行,在局部皮膚泛紅后,重點對穴位進行刮抹。操作過程中,要始終順著同一方向刮抹,不得來回刮,刮抹力度適當、均勻,在所刮之處有痧痕出現(xiàn)后,即可停止,通常需刮抹20次左右。在刮痧完成后,將油漬擦干,囑患者穿好衣服后休息片刻,并飲用適量的溫水。
2.3 腹部按摩 操作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取仰臥位,身體條件允許者,可將一側下肢屈曲,使腹部肌肉盡量放松。操作者立于病人右側,將右手手掌放在病人腹部上,適當加壓,沿順時針方向,在臍周做環(huán)形掌揉,然后從下腹向回盲部,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走向做順時針按摩,按摩時,力度要由輕到重,先順時針按摩后逆時針按摩,每個方向按摩20次,時間在20m in左右,每天2次。
3.1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腹脹、排便困難、糞便形狀、排便不盡感等癥狀的變化,同時對治療前后的各項癥狀進行評分。①糞便性質:表面有裂隙、香腸型為輕度,計2分;塊狀、香腸型為中度,計4分;便質堅硬、段塊狀、堅果樣為重度,計8分;②排便困難:排便稍有困難,但無需用藥為輕度,計2分;排便較困難,個別需用藥為中度,計4分;排便很困難,需用藥治療仍效果不佳為重度,計8分;③腹脹:偶有腹脹,腹脹在0.5 h內可自行緩解為輕度,計2分;經常腹脹,且腹脹在2 h內可緩解為中度,計4分;腹脹持續(xù)時間超過2小時無緩解為重度,計8分;④排便不盡感:偶有不盡感為輕度,計2分;常有不盡感為中度,計4分;隨時都有不盡感為重度,計8分。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相關內容評價2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排便次數(shù)至少每2天1次,排便順暢,便成型但不干結者。有效:排便間隔時間至少縮短1天,或者便質軟化,排便較為順暢者。無效:腹脹、便秘癥狀無改善者。
4.2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1。2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各項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表1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癥狀糞便形狀排便困難腹脹排便不盡感觀察組(n=37) 對照組(n=37)治療前6.8±1.6 7.1±2.0 6.5±1.5 6.7±1.9治療后2.3±1.1①②2.6±1.4①②2.2±1.1①②2.6±1.2①②治療前6.9±1.5 7.0±1.8 6.6±1.4 6.8±2.0治療后3.0±1.2①3.8±1.1①3.4±1.3①3.3±1.0①
4.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91.9%,對照組73.0%,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5.1 護理體會 骨科術后患者因需要長時間臥床,所以容易發(fā)生便秘。本院為預防骨科手術患者發(fā)生便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取了加強心理護理、行為訓練、飲食護理及改善排便環(huán)境等措施。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根據(jù)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以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主動配合臨床工作;②行為訓練:每天早餐后,給予患者便器,刺激排便,以建立排便條件反射,定時排便;③提供良好的排便環(huán)境:在患者有便意時,要讓家屬及其他人員回避,并使用屏風進行遮擋,以保護患者隱私。排便時,可打開窗戶散發(fā)氣味,為患者提供一個隱蔽的排便環(huán)境,以利于排便。④飲食護理:術后3天內,可適當提高谷類、蔬菜的攝入量,最好禁食豆奶、奶粉、甜點、糖果等食物。囑患者多飲水,以潤腸通便。
5.2 中醫(yī)對術后便秘的認識 中醫(yī)學認為,陰虧血少、氣虛陽衰、陰寒積滯、氣機郁滯、胃腸積熱是便秘的主要病因[4]。骨科手術患者由于手術失血,可致大便干結、腸道干燥,而且術后需長期臥床,也會導致胃腸功能減弱,再加上疼痛、心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極易發(fā)生便秘[5]。中醫(yī)學將便秘分為虛實兩證,刮痧需辨證論治。實證者多因久臥不起、情志不暢,致腸道氣機郁滯,阻礙傳導而造成大便干結、腸道失津;虛證多因年邁體弱或氣血損傷恢復不佳,氣血虧損所致,血虛者,腸失滋潤,氣虛者,傳導無力;或者下焦陽氣不足,陰寒凝結,阻礙腑氣而大便不利[6~7]。刮痧具有散寒化瘀、行氣活血、補益陽氣之功效,并能加快胃腸蠕動,促進胃腸津液分泌,調理胃腸,潤腸通便,從而達到治療便秘的效果。刮痧治療便秘多采用平補平瀉、瀉下補津法。腹部按摩,通過機械性摩擦,可刺激胃腸黏膜神經,增強神經敏感性,促進胃腸血液循環(huán),加快胃腸蠕動,從而能夠讓腹脹、便秘癥狀得到有效改善[8]。
本研究中,在加強心理護理、行為訓練、飲食護理及改善排便環(huán)境等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了刮痧配合腹部按摩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癥狀(糞便形狀、排便困難、腹脹、排便不盡感)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對癥處理的對照組(P<0.05),且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提示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治療骨科術后便秘,可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且不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路道連.足反射療法結合刮痧治療便秘的體會[C]//中國足部反射區(qū)健康法研究會2011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2011:98-100.
[2]孫秀梅,范立想,王敏,等.刮痧治療骨科術后便秘患者59例[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11):1350-1351.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7-108.
[4]包琴琴.腹部按摩聯(lián)合中藥外敷治療骨科術后便秘50例[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5):34-35.
[5]林艾,蘇美銀.關節(jié)置換術后便秘患者早期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147.
[6]謝倩倩.骨科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與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8):125-126.
[7]楊玲.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便秘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4):3959-3960.
[8]林金華.兩種不同的護理干預對外科術后便秘患者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39-40.
(責任編輯:劉淑婷)
R687
A
0256-7415(2015)02-0260-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119
2014-10-25
趙慧玲(1975-),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骨科護理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