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瓅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 陜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建構主義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肯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符合輸出型的口語學習。本文在討論建構主義應用于口語教學中優(yōu)勢的基礎上,闡釋此理論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 建構主義 大學英語 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58
Oral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DING 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Studies,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Constructivism emphasize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certainly subjectivit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ituational creation, in line with output type of verbal learning.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applies to oral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illustrates this theory practice in college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constructivist; university English; oral teaching
1 建構主義理論
20世紀3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就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提出了建構主義理論,為學習與教學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教學媒體是教師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展開協(xié)作會話交流的工具。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信息,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包括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1)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意義建構環(huán)境。(2)協(xié)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學習過程。(3)交流:是協(xié)作過程中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4)意義建構:這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指學習者對所學內容在性質、規(guī)律、內在聯(lián)系上等的深刻領會,最終達成意義建構。
2 建構主義應用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優(yōu)勢
(1)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理論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學習不再是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這樣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給予學生過多的機會和獨立思考的時間,這對于“輸出型”的口語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在建構主義的口語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激發(fā)者,引導學生說出正確、語義完整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符合情境的順暢交流,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2)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傳統(tǒng)的口語教學課堂中,學生主要通過簡單地復述、模仿來進行口語練習,任務單一、枯燥乏味,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甚至有些課堂幾乎看不到學生張嘴說話,反而是老師在臺上娓娓道來,口語課上成了聽力課,致使中國學生的口語一直很薄弱。在建構主義課堂上,老師會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進行特定話題的練習,并且會根據(jù)話題、情境、學生的水平制定豐富多樣的任務和活動,保證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張口練習。這種通過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達到意義建構的教學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主動完成建構。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傳統(tǒng)的口語教學模式下,學生不敢開口、不愿開口,長久以來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和依賴性,習慣了等老師喂知識,等老師替他們完成任務。建構主義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試圖把傳統(tǒng)的被動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橹鲃咏嬍浇虒W。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開口、獨立完成任務;引導學生與同伴合作一起完成練習任務。教師在課上和課下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向,這樣能過加強學生的口語練習頻度和強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 建構主義下的口語教學實踐
建構主義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于輸出型口語學習非常有利,對于傳統(tǒng)口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下面筆者以《新視界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1》的第一單元“A New Start”為例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剖析。
(1)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問題情境。課堂導入部分,教師首先拋出一個大一新生都會感興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As you are freshmen, do you know all your classmates?”學生們少部分給出肯定的回答,大部分當然對彼此都不太了解。那么,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給出一個熱身活動——同桌之間互相介紹,包括“name, home, major, hobbies”。因為本單元的主題是大學生活,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自我介紹、就校園進行簡單描述和順暢探討大一新生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所以課堂開始時,先把學生引導到本單元的主題上來,讓學生進入到“A New Start”的情境中,激活學生有關大學生活的圖式,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針對大一新生對環(huán)境、人物陌生,且高中口語練習少的特點,教師在此處設計的問題和任務都相對簡單,讓學生可以輕松進入狀態(tài),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為后面的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指導,為建構做準備。學生的自我介紹后,教師播放兩段視頻,是關于牛津大學同樣是大一新生的Janet和Kate之間的相互介紹及他們對于大學生活的感受。視頻播放前,教師會給學生新的任務:“write down the words or expressions that you do not understand”。第一遍播放后,學生會列出自己不熟悉的單詞及表達,比如“dormitory”、“society”、“porter”等,但教師不會直接告訴學生這些新單詞的意思,而是設計游戲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自己猜出來。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三組,每一組分配相等的單詞任務進行猜詞,其他兩組進行判斷,并且學生第二次觀看視頻材料。建構主義強調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相信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自我建構會比教師簡單的灌輸效果更好。在游戲中的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的積極主動習得效果會更好。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正確的理解給予肯定,就有偏差的理解加以解釋糾正,這樣增強了學生習得的正遷移。
(3)學生展示,意義建構。在學生對于“大學生活”有了語言準備后,教師拋出新的、有難度的任務:讓學生以五人為單位,就書上大一新生面臨的問題進行討論,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并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討論結束后,每組選一個成員作為發(fā)言人,教師隨機抽取其中的一個問題讓發(fā)言人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建構主義強調創(chuàng)建于學習有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注重讓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本案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當前所學知識意義。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為完成任務所做的思考、資料搜集、討論整理及最后的展示激勵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這堂課中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和決定權,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起了指導、促進的作用,學生的習得效果明顯比傳統(tǒng)的灌輸效果好。
(4)評價總結。各組展示后,教師首先讓小組成員就其表現(xiàn)進行自評,培養(yǎng)其自省的習慣;隨后讓各組之間進行公正、客觀的相互評價,這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好機會;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教師對各組的成果展示在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臺風方面進行量化打分,鼓勵各組的優(yōu)勢,指出各組的不足,評價以鼓勵性為主。之后教師對整堂課,學生的準備、參與、交流、合作、分工等情況進行總結。任務完成后,一般應采取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給出學生成熟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學生改進提高;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促使他們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活動,再次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路,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也在任務中自然地得到鍛煉提高。
4結語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一點在當代英語教學中被普遍認同。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教師主宰已不再符合當代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知識的掌握只是教學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教會學生學習,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批判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是當代教師的核心任務。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生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很好地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延明,王淑杰.心理認知理論與外語教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倪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11(29).
[3] 方玲玲.給予建構主義理論提高研究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綜合訓練[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4] 趙波.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