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優(yōu)林 劉海妹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摘 要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是高職電類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兩門基礎課,將“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這兩門課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聯系相互貫通,改革教學方法,實現兩門課的貫通教學。從而加強兩門課的關聯性,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電路 模擬電子技術 貫通教學 關聯性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43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s" Two Courses
DENG Youlin, LIU Haimei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Circuits and analog electronics is electrically Course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wo basic cour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of two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nal relation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wo classes ?teaching. Thus enhancing the relevance of two classes, reducing the learning curv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ircuit; analog electronics; teaching; relev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電路”是高職電類課程的第一門入門課,屬于專業(yè)基礎必修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電路,掌握與電路有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能力等,從而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是“電路”的后續(xù)課程之一,是在掌握電路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之后,學習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兩門課之間的關聯程度和貫通教學。例如,“電路”中涉及到的疊加原理、兩大約束以及戴維南定理等內容,都是“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需要掌握和經常用到的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
通過擔任這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對比的基礎上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感覺到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沒有把這兩門課很好地銜接起來、實現融會貫通。如果在“電路”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工程應用題中的非線性電路進行線性化這一思想提前傳授給同學們,那么,后續(xù)的“模擬電子技術”的學習就會輕松、容易很多,理解起來也就更簡單。將兩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銜接,在“電路”教學過程中,提前引入“模擬電子技術”中的電路模型,并引導同學們用“電路”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求解,這樣對后續(xù)“模擬電子技術”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而在“模擬電子技術”中復習和強調“電路”教學內容中的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實現這兩門課程的融會貫通和相互滲透、相互銜接。
2 優(yōu)化和改革兩門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2.1 貫通教學,合理分配教學課時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和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就需要教師抓住所講內容之間的聯系與銜接,相互滲透,采用鋪墊式和復習式的方法,對有關知識點進行綜合的講解和運用?!半娐贰焙汀澳M電子技術”中的許多知識點是有銜接關系的,“電路”的學習為“模擬電子技術”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模擬電子技術”的非線性電路的學習則需要運用到“電路”中的線性電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由于這兩門課之間的知識點聯系比較緊密,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對相關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講解,以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融會貫通能力。將這兩門課進行比較學習,增強學生對相互關聯知識點的印象,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另外,由于“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是分別在一學期的上、下學期教學的,在課時分配方面,應該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合理分配課時。由于電路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這些內容在“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等課程中有所涉及,屬于比較基礎的內容,理解和學習起來并不是那么費力。而“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的內容涉及了微觀粒子的運動、特性曲線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知識點比較生疏,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講解,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吸收消化。
因此,對于整體64學時的教學安排,這兩門課程比較合理的教學分配應該是“電路”24課時,“模擬電子技術”40課時。這樣,采取前緊后松的教學節(jié)奏,將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電路部分加快教學進度,進入到模擬電子技術部分就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詳細的、全面的講解。從而,使這兩門課的整體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2.2 因材施教,突出把握教學重點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涉及的內容較多,要求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掌握好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必須利用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突出重點內容。在每一章節(jié)開始學習之前,都要梳理一下本章節(jié)的內容,將其劃分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并提前告訴學生哪些是本章的重難點內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鉆研。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只需了解的內容要提醒同學們提前自學,上課時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對于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則要重點講解。有了層次分明的學習計劃,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混亂,而是目的性強,目標清晰。例如,在講授放大電路分析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可以重點介紹三極管放大電路及其分析,而將場效放大電路的分析作為自學的內容。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目標明確,只需要掌握好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理解和掌握上,將該部分內容學好了,就可以運用同樣的分析方法進行場效放大電路的分析。
2.3 活躍氛圍,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作為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理論性較強,定理定律、公式和概念較多,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圖形圖表、原理圖、結構圖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并且比較枯燥無味。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很吃力,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厭學和抵觸心理,這種教學方式下的教學效果必然很差。因此,要加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可以采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首先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到動態(tài)電路分析這一章時,只需介紹電容原件的一階零輸入響應、零狀態(tài)響應以及全狀態(tài)響應等的求解內容和分析方法,對于電感元件的類似內容就可以交給學生課下自學,下次課時要求同學們根據自學的結果,將有關內容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以互相補充,自由發(fā)言。這樣,經過討論和思維碰撞,一方面增強了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學質量,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其次,可以采取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豐富多彩的、新穎的畫面、圖像和音效來展現教學內容,將靜態(tài)的圖像轉化成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動態(tài)過程,增加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從而展現出形象、生動、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欲望,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2.4 學以致用,加強實踐教學
理論只有密切聯系實際才會產生實際的作用,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學以致用。而傳統(tǒng) “電路”和“模擬電子技術”的教學與實際生產實踐有一定的差距,他們更像是一門物理課,缺少實踐認識。例如,傳統(tǒng)的電路課中學完電阻后,對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電阻的矩形符號、歐姆定理及其計算方法,而對電阻的種類、容差及其與實際應用相關的概念一無所知,但這些知識恰好是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用得最多、最重要的知識。
因此,需要增加實驗教學的比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認知,并將相關內容的實驗進行對比,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實驗的內容也要有重點、有層次,例如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這部分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只講到其理論部分的學習,而對解決實際器件的使用問題等較少涉及。
綜上所述,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可以在授課時引入生產生活中與此內容相關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實踐認知和知識結構。例如,在講授電阻知識時,除了介紹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定律之外,還可以擴充一些有關電阻種類、容差等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并通過開展實習實踐或者課程實驗等方式,使學生能夠零距離地體會和掌握“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問題。
3 教學成效
在教學過程中,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以往理論知識學習的枯燥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升。在理論知識掌握牢固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等,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
4 結語
“電路”和“模擬電子技術”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體現了其專業(yè)性和基礎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關注其專業(yè)性和基礎性,將知識體系與當前的產業(yè)實踐整合在一起。通過在原有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引入實踐相關知識,還要在原有理論思維方式基礎上引入實踐相關的基礎知識,將這些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以特定的方式講解出來,實現“電路”和“模擬電子技術”兩門課程的貫通教學。使學生在掌握電子元器件和電路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培養(yǎng)工程思維模式,以適應未來生產實踐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趙冬梅,周波.“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兩門課程的銜接關系[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6).
[2] 楊曉敏.“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3(9).
[3] 王玉菡,楊奕,徐勤,張杰.“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12).
[4] 夏百戰(zhàn),石世光.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10(4).
[5] 王志功,沈永朝,趙鑫泰,徐建.“電路”與“電子線路”兩門課程的貫通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2).
[6] 陳冀君,湯金生,周軍.關于《電路與電子模擬技術》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