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不能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 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啟發(fā)學生思維。
1.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引導不僅要包括知識學習,還要包括能力提高和觀念養(yǎng)成。引導可以是一種啟迪,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要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引導也可以是一種激勵,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不能不管不問,而要喚起學生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學生不斷向上攀登,取得新的成績。
例如,在教學“長大的感覺”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根據要求,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學會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樣學生就能認真分析,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己的優(yōu)缺點,解決自己的困惑。
2.啟發(fā)學生思維。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啟發(fā)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與時間,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從而使所有學生都獲得全面發(fā)展。
另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豐富的社會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做情緒的主人”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能產生積極情緒或消極情緒的生活事例,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另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幫助學生調節(jié)不良情緒。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討論,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提高綜合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認識社會、感受人生、發(fā)展自我。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反映社會發(fā)展、國情民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積極主動地參與思想品德教學,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學導入要有趣味性。
導入的目的是消除學生的課前緊張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做好學習準備,進入學習狀態(tài)。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就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
例如,在教學“抵制不良誘惑”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說出自己的困惑,然后向學生請教一些網絡流行詞的含義,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導入新課。
2.契合學生學習實際,貼近學生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把生活引入課堂教學,大膽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生活氣息。
例如,在教學“在‘責任中長大”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列舉校園里存在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并分析這些行為會帶來什么危害。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