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摘 要:本文論述了職務犯罪存在的問題,以及應采取的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挪用公款型職務犯罪;問題;措施
一、挪用公款型職務犯罪認定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1.挪用公款罪與一般挪用公款行為的界限
無論是挪用公款罪還是—般挪用公款的行為,都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和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權,但只有達到相當嚴重程度的挪用公款行為,才能按挪用公款罪處理;:二者危害程度的區(qū)分的標準為:第一,挪用公款的數額。對于不同類型的挪用公款罪,有關的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了構成犯罪的相應標準,即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型的挪用公款罪,以5000元至l萬元為其構成犯罪的起點,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型挪用公款罪,以1萬元至3萬元為構成犯罪的起點;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挪用公款罪,也以1萬元至3萬元為其構成犯罪的起點數額;第二,挪用公款的用途和時間:挪用公款如果是用來進行非法活動,不僅沒有挪用時間的限制,而且構成犯罪的起點數額較低;如果是用來進行營利活動,則沒有挪用時間的限制,數額起點也較高;如果是用來作合法的生活消費和其他非經營性活動,數額較大,則必須是挪用公款超過3個月末還的,才構成犯罪;第三,挪用公款是歸個人使用還是歸單位使用。挪用公款罪必須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或營利活動或者歸個人使用;如果是挪用給私有公司、企業(yè)以外的其他單位使用,構成挪用公款罪時則必須是為了私利以個人名義挪用公款后再挪用給其他單位使用的。
2.挪用公款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
挪用公款,是行為人為了一己私利,未經合法批準,擅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動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行為;借貸公款,則是公款所有者通過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訂立借貸合同、自愿將公款予以出借的民事法律行為,兩者從法律性質上較易區(qū)分。但就其行為表現而言,卻存在著諸多相同之處,極易混淆。一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區(qū)別:第一,挪用公款,是個人擅自決定將公款予以私用或以個人名義借給他人的行為,是為了追求私利而動用公款,發(fā)現為較為純種的個人行為;借貸行為,其具體實施者一般是單位的負責人或者其他主管財務工作的人員,他們對內有經營決策權及公共財產支配權,對代表單位進行民事資格,其行為表現為代表單位整體性。第二,“挪用”是由于謀取私利的目的,即通過取得公款的使用權,從中取得經濟上的利益或者其他好處;“借貸”則住往是由于為單位謀取利益,如為單位進行創(chuàng)收、為職工謀取福利等。
3.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二者在犯罪客體、主觀故意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等方面具有相同之處,其主要區(qū)別是:第一,犯罪目的不同。挪用是以非法使用公款為目的,即一般為了獲取某種收益或滿足特定需要而暫時地占有公款,以備將來歸還;貪污則是非法占有公款為目的,即為了將公款永久地歸為已有而個有公款;第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貪污罪侵犯的是公款的所有權。
4.挪用公款罪自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表現在:第一,挪用的用途不同;挪用公款罪一般是挪用公款歸本人或者其他個人使用,在本質上是“公款私用”;而挪用特定款物罪是將特定款物歸單位的其他事項使用,在本質上沒有??顚S茫跃哂小肮罟谩钡男再|。第二,犯罪主體不同。兩罪的主體雖然都是特殊主體,但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體是管理、支配、經手特定款物的直接責任人員。第三,法定的構成犯罪的成立要件不同。挪用公款達到規(guī)定的數額標準即構成犯罪;而挪用特定款物罪還必須情節(jié)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造成家大損害的,才構成犯罪。
5.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第一,犯罪主體不同。盡管二者都是特殊主體,但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而挪用資金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如果是受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在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挪用本單位資金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第二,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又侵犯了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權,其侵犯的犯罪對象是公款;挪用資金罪侵犯的僅限于本單位資金的占有、使用、收益權,其侵犯的對象為非國有單位的資金。
二、防治措施
1.加強內部行政管理,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
(1)強化分級管理,防止權力過分集中:各級國家機關,各企事業(yè)單位內部及相互之間的權力要進行合理分工,以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于個別部門,甚至個別人手里,為了防止權力濫用,必須對權力進行適當的劃分,以利于相互制約管理。要做到權責分明,層層落實責任制,要建立過錯責任追求制度,要嚴格辦事程序,增強工作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
(2)要文菩各項規(guī)章制度,從管理上堵塞各種漏洞。各級干部要身體力行,根據本單位、本行業(yè)的特點、要求,制定各項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并在此基礎上抓好制度的執(zhí)行落實,強化內部檢查,從管班上堵塞一切可能發(fā)生挪用公款犯罪的漏洞。
2.建立公務員的財產申報制度
財產申報制度,是指國家公職人員在任職期間財產公開化,便于接受公眾監(jiān)督,通過法律規(guī)定,國家公職人員在任職期間必須如實申報自己的財產狀況及其變化情況:如發(fā)現公職人員的財產狀況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而不能說明其財產來源的,將受到法律的及時追究。對主要領導人和要害部門工作人員要實行定期申報公布,就任和離任時都必須申報,如發(fā)現有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必須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建立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其作用不僅表現在便于社會和公眾的監(jiān)督,而且對國家公職人員來說,既是一種有效的制約機制,又是一種自我保護,免受誣陷的法律保障,對我國加強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3.健全和完善舉報制度
舉報制度,是黨和國家依靠人民群眾揭露公職人員以權謀私,違法犯罪行為的有效形式,目前舉報已成為人民檢察院及其他機關發(fā)現案件線索的一個重要途徑。許多職務犯罪的重要案件,都是通過群眾舉報后偵破的。公民舉報作為國家機關的專門法律監(jiān)督與人民群眾的民主監(jiān)督有機結合,這是一個很有成效的創(chuàng)舉。
參考文獻:
[1]李文龍.從一件挪用公款案看職務犯罪的危害及防范[J].湖北地礦,2003(04).
[2]陳國君.論職務犯罪的防范對策[J].世紀橋,200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