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源
[摘 ? 要]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典型的就是教學模式過于機械化、教學資源單一、忽視學生主體性、無效提問泛濫等等。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施趣味教學策略,借助游戲、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調(diào)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游戲
新課標實施以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可。小學語文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在教學中更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具有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特點,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往往不能投入到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進程。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將趣味游戲引入語文課堂,最大限度發(fā)揮小學生的學習潛能,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蒼白。
一、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
(一)教學模式機械化
語文是一門非常貼近生活的課程,學的就是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母語,因此很多學生對這門課充滿親切感。但是當前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是機械化教學。例如,學習李白的《夜宿山寺》中“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詩句時,教師只是讓學生跟著老師泛泛朗讀,然后解釋一下詩句的意思。缺少了對詩句意境的深入和生活性的引導,必然會導致學生沒有參與課堂的激情,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最終導致教學目標無法有效落實。小學生年齡尚小,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不敏感,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很難理解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造成了消極影響。
(二)教學資源單一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依賴書本,講解的知識單調(diào)死板,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春曉》一詩文時,其中學習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一詩句時,很多教師只是對詩句直白地解釋,說“春天的夜晚一直睡到天亮,醒來時周圍都是鳥鳴聲”,然后讓學生記筆記,機械地朗讀。當前信息技術已相當發(fā)達,教師卻沒有將多媒體教學、兒童動畫、兒童讀物等輔助教學工具有效引入課堂,教學資源僅僅局限于書本。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面對教師單一的講解自然聽不進去,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說是課堂的絕對主角,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享受不到參與的樂趣。例如學習胡令的《小兒垂釣》時,講到“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時,教師更多的是對詩句朗讀和講解,然后讓學生課下背誦。教師如果通過設置問題:“說說你們在生活中釣過魚嗎?要釣到魚首先要注意什么?”等等引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課堂氣氛自然會一下子活躍起來。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更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
(四)無效提問泛濫
新課標倡導教師多與學生交流,積極提問。然而在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提問重點,無法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有的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想到什么就問什么,問題沒有任何思考價值。例如在學習《詠鵝》這首詩時,部分教師這樣提問:“鵝怎么向天歌?”“用什么撥清波?”這些提問,學生只要看書就能回答,不用動任何腦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一個有深度、有針對性的的問題,可以誘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刺激學生進行思維探究。信口開河的提問無任何學習價值,只會破壞了語文課堂的整體藝術性。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需要結合教材實際精心準備教學,多與學生交流,利用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單調(diào)的反復提問會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厭倦感,出現(xiàn)厭學情緒和抵觸心理。
二、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趣味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從而活躍語文課堂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文字游戲、趣味小謎語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提升將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素質(zhì)教育提倡重視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原則。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的特點,趣味教學法正好順應了小學生的這種性格特點和行為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生活趣味的情境中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輕松學習。
三、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一)讓趣味游戲走進課堂
游戲一直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游戲引入語文課堂,改變單一的課堂講解模式,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中愉快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比如猜謎語,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有關生活常識的謎語,注意謎語要簡單通俗,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面對謎語很自然地動腦筋思考,對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也會認真聽講。又如,拼音學習時教師可以譜寫漢語拼音小兒歌:圓圓的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 a a;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 e e……將拼音兒歌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漢語拼音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兒歌節(jié)奏輕快,旋律優(yōu)美,更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拼音的語感。
(二)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
多媒體電教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特點,利用圖文聲像傳遞信息,將原本平面、靜態(tài)的文字轉(zhuǎn)化為立體、動態(tài)的圖像表現(xiàn)出來。將這種技術融入課堂,能有效刺激小學生的學習欲望,滿足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例如在學習《春曉》一詩時,筆者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模擬“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情景,擺脫蒼白空洞的語言講解。教師可以充分使用兒童動畫、課外兒童讀物等輔助教學,讓語文學習充滿趣味色彩,增加科技感,將本來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
(三)給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fā)展不成熟,內(nèi)心渴望被人認可,尤其希望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能得到身邊人的肯定和表揚。有些學生心理脆弱,害怕被批評或責罵,這時教師就要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表現(xiàn)自我,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幫助學生消除恐懼感和隔閡。例如進行《大禹治水》這節(jié)課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大禹治水的方法,為什么會這樣治水?為什么不直接截流?如果你是大禹,你會怎么治水?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讓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同時,要注意及時對學生的探究成果作出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日益高漲,逐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趣味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應針對所在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結合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引入適當?shù)挠螒?,融入多媒體教學技術,豐富學生的上課體驗,讓趣味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夏紅艷.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2012(08).
[2]陳 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原則與方法探析[J].內(nèi)蒙古教育,2013(03).
[3]馮秀影.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探討[J].吉林教育,2013(04).
[4]鐘提提.小學趣味教學策略分析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03).
[5]鄭鳳宜.開展小學數(shù)學趣味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03).
[6]郝金慧.趣味教學談[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6(11).
[7]郝美丹.哲學趣味教學案例兩則[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9).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