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愛國
摘 要: 對話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從某種角度來說,課堂教學的藝術也正是對話的藝術,恰當的對話不僅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要想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就必須發(fā)揮對話的作用和價值。作者結合在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出現的問題談談怎樣正確發(fā)揮對話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高效課堂 對話
真正有效的對話活動,理應發(fā)生在對話雙方自由的探究或自發(fā)的討論中,發(fā)生在對話雙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發(fā)生在雙方認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對話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存在的問題
1.“滿堂問”現象普遍
原來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滿堂灌”,教師為了改變原有教學弊端,于是采用“滿堂問”的教學方式。有的教師在一節(jié)45分鐘的小學數學課上竟然能問到三十幾個問題,且這些問題都是教師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在整節(jié)課上只是如機器人般回答教師過于簡單的問題?!皾M堂問”雖然比“滿堂灌”在教學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實質是一樣的,二者的參與主體并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并沒有獨立學習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所以說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2.問題設計存在問題
有的教師為了上課更“安全”、更便利,于是設計這樣的教學問題:自己熟悉的問題范圍或者是自己了如指掌的問題。對于一些學生真正疑惑的問題反而不做回答,或者說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所學范圍等。還有的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一條龍式地回答,你回答不上來,下一個學生回答,或者再下一個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或不回答做出相應評價,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進行下去。長此以往,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產生一定壓力,進而覺得枯燥乏味。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問題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生學習內容的需要,更要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
3.教師不會傾聽
正確恰當的對話,應發(fā)生在傾聽的基礎之上,沒有正確的傾聽就沒有有效的對話,但教師的不會傾聽卻在課堂上處處可見。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很多學生都積極回答,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把問題答到點兒上,這時候教師就迫不及待了,他們往往打斷學生,自己把問題的答案說出來。很多教師覺得這是在提示學生,但是在學生看來卻是老師不信任自己,時間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受挫,慢慢的,他們就不愿意參與課堂實踐活動了。
4.把對話當做懲罰手段
我們的教學應該是賞識教育,而不是懲罰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課堂評價中,我們面對一些“差生”總會“暴跳如雷”,容易說出一些傷害學生自尊的話。當學生不會做某道題時,有的教師就這樣做:把這道題再抄10遍,把這個公式抄20遍。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為其悉心講解才是,這樣的對話才是有價值的,但是,懲罰性的對話卻是“雪上加霜”,得不償失。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發(fā)揮恰當對話的途徑
1.讓興趣激發(fā)對話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精彩的開頭好比“興奮劑”,它能使小學生精神飽滿、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強。尤其是在導課中,教師更要下工夫,導課設計得好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開拓學生思維。比如:在認識“厘米和米”時,我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機器貓”的故事,有一天,大雄和機器貓都說自己比較高,他們用尺子量了一下自己,結果是大雄145厘米,機器貓135厘米。同學們,你說他們誰高?你們有他們高嗎?他們有多高呢?講完這句話后,許多學生已經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答案,還有很多學生急于知道他們自己到底有沒有機器貓和大雄高。這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這樣,對話的發(fā)生才能在精神領域發(fā)生,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2.讓活動激活對話
小學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好動、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是他們的共同特性。如果非得讓學生干巴巴地坐著聽課,他們的注意力反而會分散、也會出現開小差等問題,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課堂對話。比如,在講到“認識對稱圖形”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出來,然后看這些圖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同學們個個思維活躍,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所以說,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機智,利用教學活動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在對話活動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3.讓探究引領對話
在教授新知識時,要指導讓學生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動一動、議一議,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事物間的聯系,領悟和理解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讓師生在有效對話中,完成對知識的領悟,感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過程,并能用清晰、有條理的語言講解每一個現象和問題,但是要掌握一定的分寸,防止過猶不及。比如,在講到“梯形的面積”這一課時,要指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引導學生將梯形拼成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或者是長方形。當學生完成這一活動時,再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4.讓評價鞏固對話
有效對話總是和有效評價緊密相連的。有效對話離不開有效評價,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作出明確的評價,或肯定、或否定、或點撥、或追問,恰當的反應可以強化對話效果。筆者做過課堂觀察,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給予積極的、恰當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教師消極的評價則會影響學生整節(jié)課的學習情緒。所以說,教師要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贊美性的對話與評價,哪怕只是一句:你做得很好,棒極了等,都將激發(fā)學生學習道路上前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樹明.淺談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J].新課程研究,2008(08).
[2]詹敬東.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EB/OL].新浪博客,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