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杰
摘 要: 在“板塊三串式”教學中,教師問題串的設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針對問題串的有效設計,進行了思考與實踐。實踐證明,好的問題設計,往往能激起課堂的波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zhì)。
關鍵詞: 問題串 有效提問 提問點
傳統(tǒng)教學中,整堂課往往是教師的“滿堂灌”,課堂的話語權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很少關注學生層面的反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要不停地記錄與記憶,獨立思考的空間極小。新課程改革之初,開始提倡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在課堂上教師不斷地問,學生不停地答,45分鐘的課,提問不下40個,課堂就在這一問一答中匆匆而過,我們批之為“滿堂問”,完整的一堂課,系統(tǒng)的知識點,往往被分解得支離破碎。這樣的課堂,看上去很熱鬧,但細細一聽,就會發(fā)現(xiàn)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大都毫無深度,根本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這樣的對話其實都是“正確的廢話”,浪費了大量時間,實際效果卻不佳。新課程提倡“合作學習方式”,但是一些老師不管實際是否需要,遇到問題就要討論,變成了純粹的形式主義,學生沒有經(jīng)過個體熟讀深思而匆忙展開“討論”,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又沒有深度,更談不上有所創(chuàng)見。這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無意中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和獨立思考的機會。
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序高效的學習??墒?,怎樣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呢?實踐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焙玫膯栴}設計,往往能激起課堂的波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課堂教學品質(zhì),在“板塊三串式”教學中,課堂教學要有效推行,問題串的設計是要解決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那么,如何有效設計和提出問題串呢?
1.精心設計課堂,抓住每個提問點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fā),更要從熟悉學生、了解學生認識水平出發(fā)。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設計提問,我們既要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理解的知識點。思維往往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崇拜偶像的心理,從了解比爾·蓋茨、喬布斯的傳說故事入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僅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的“熱度”,而且提升了信息技術教學的人文性,可謂一舉多得。
(2)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
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一堂課沒有重點,教師想把所有知識巨細無遺地都傳授給學生,其實就是不切實際的。教學實踐證明: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面面俱不到。沒有了教學重點,往往讓學生無所適從,在某些無關緊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有重點地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特別要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疑。差錯人皆有之,教師不能抓住課堂的即時生成是不能原諒的,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順著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留下深刻印象,突出教學重點。可以說,課堂教學的起點是從已知到未知,課堂教學的結果是從未知到已知。評價一堂課的好壞,其最重要的標準,不正是學生在走進來和走出去之間,有沒有獲得發(fā)展和成長嗎?
教學片斷一:
教學內(nèi)容: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問題1:資源管理器和我的電腦的區(qū)別?
分析:學生平時的使用習慣就是用我的電腦管理文件和文件夾,大部分學生對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提供信息資源管理工具基本忽視,通過二者比較,讓學生認識到資源管理器是采用目錄樹實現(xiàn)目錄管理,我們可以更方便、更清楚、更直觀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問題2:觀看資源管理器,計算機有幾個分區(qū)?
分析:學生回答的疑難點是不知道分區(qū)的概念,錯理解成可移動的存儲設備是一塊分區(qū),針對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了計算機硬盤可以劃分成若干個區(qū),并分別命名為C、D、E盤等,在這些盤符上我們就可以管理文件和文件夾。
(3)抓住思維的發(fā)散點提問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古至今都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幾千年前,孔子就曾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梢娝季S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形勢之下,創(chuàng)新更是成了對人才的培養(yǎng)的必然要求。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求同思維培養(yǎng)的基礎上,強調(diào)并重視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的訓練,我們可以把其稱為“節(jié)外生枝”提問法,也就是在研究書本知識的基礎上,促進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鏈接,激發(fā)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chǎn)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探究精神。“節(jié)”就是課內(nèi)知識,“枝”就是在聯(lián)系課內(nèi)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jié)外生枝”體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可以從學科滲透、聯(lián)系生活、自主設計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技術課程豐富的資源。
2.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提問火候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边@充分說明了提問火候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在提問時應該掌握好拋出問題的適當時機,如果時機還沒有成熟,那么往往會導致課堂冷場,教學環(huán)節(jié)滯澀;如果問題拋出過晚,則往往良機已逝,學生的探索激情已經(jīng)冷卻,回應往往不夠積極。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于寬泛,學生就容易被誤導“跑調(diào)”,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其實就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感悟、成長,在切實的活動和體驗中掌握的知識往往是最不容易遺忘的。
3.精心研究學生,做到因材施問
課堂提問,不能出現(xiàn)“被遺忘的角落”,要讓教室里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期待,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積極主動的集體思維氛圍。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于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分層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復習基礎知識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回答,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知識點的理解及一般性的表述問題,可以讓中等程度的學生回答,以促進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于難度較大的拓展延伸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及時有效的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鑒別中,提高思考與分析能力。
總之,有效設計問題串既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更是鍛造學生思維的利器,是教學藝術的生動展示。在板塊三串式教學中,充分利用問題串的設計,是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展開和推進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