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青
摘 ? ?要: “地球村”這個新名詞的誕生,使英語學習出現(xiàn)了新高潮。研究表明,真正影響中國大學生學好英語的并不是語音、語法等語言因素,而是以中西方文化與思維方式差異為主的非語言因素。本文通過探索多種非語言因素對英語學習影響的原因,消除理解的誤區(qū),尋找更好的英語學習方法。
關(guān)鍵詞: 非語言因素 ? ?文化差異 ? ?思維方式 ? ?消除誤區(qū)
隨著中西方交際理論的推行,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會話的流利程度提高頗快,不足的是欠缺準確度,以至于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甚至造成了中英之間的文化沖突。因而了解并熟悉影響英語學習的非語言因素勢在必行。
一、非語言因素的內(nèi)涵
所謂非語言因素,就是除語法、語音等語言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文化差異因素,思維方式因素,環(huán)境因素,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如果把英語學習比喻成作畫,那么文化差異就是染料,思維方式是畫筆,環(huán)境是畫的背景,性格是畫的風格,心理則是畫的靈魂。只有將這些材料湊在一起,才能組成一幅完整的畫。當然,這并不是作畫的全部材料,但是必備的。
二、非語言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具體體現(xiàn)
(一)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
1.道德標準方面
比如:在一輛擁擠的公交車上,一位年輕人給一位老人讓座,在我國,這位年輕人的行為就是“活雷鋒”的表現(xiàn),會受到大家的高度贊揚。而在美國,這個年輕人的行為勢必不受歡迎。由于美國的老人希望有跟普通人同等的待遇,年輕人善良讓座的行為卻無形中深深刺激了老人的自尊心——不愿意服老??梢?,體現(xiàn)尊敬與文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標準不盡相同。
2.價值觀念方面
比如:一場籃球賽上,在美國人看來,這是一場個人秀的難得時機,因而就會出現(xiàn)很多突出的個人;在中國人看來,那是一場集體的比賽,往往會因為集體的利益而犧牲掉個人利益,且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大無畏精神。由此可見,中國人普遍認為“大河無水小河干,個人服從集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而美國人則剛好相反,他們認為“小河無水大河干,個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他們會對我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舉動甚是不解。
3.表達方式方面
漢語中不同層次的概念總是大的在前,小的在后;而英語正好相反,英語忌諱頭重腳輕,從“it”作形式主語、形式賓語,強調(diào)句中的“it”都可以表現(xiàn)出來。比如:地址翻譯,中:中國浙江溫州;英:Wenzhou Zhejiang China,這種差異正是由英美國家對個人利益重視的世界觀決定的,因而在翻譯過程中要相當注意。
4.詞匯方面
(1)地理位置的差異
英國是一個島國,受來自大西洋暖濕氣候的影響,詞語中就有了與大海和西風相關(guān)的特定性。古代中國主要居住在內(nèi)陸,以土為生,冬天受西伯利亞高氣壓的影響,帶來寒冷的西風與英國西風帶來暖濕氣候不同,春天卻從太平洋帶來溫暖的東風。因此就有:It i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選自雪萊的《西風頌》春風送暖。百鳥歡唱。)He spent money like water.(他揮金如土。)
(2)顏色比喻和聯(lián)想的差異
英語中的“Green with envy”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是“眼紅,嫉妒”的意思,“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紅茶”,a blue mood講的是沮喪、失落的心情,“a blue Sunday”表示倒霉的星期天。在中國,我們對紅色非常喜歡,有喜事的時候,都是用紅紙、紅花,而在英美國家紅色則不是好的顏色,如果說你的公司in the red,則是表明你的公司處在虧損、赤字狀態(tài)。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體現(xiàn)不同
1.螺旋式與直線式
中國人喜歡說話繞圈子,可能是怕話的太直傷到人,明明簡單的一句話,卻習慣性帶著人逛了一圈迷宮后再揭曉答案。而英美人則像是直腸子,總是不吐不快,他們的說話方式是呈直線型的,喜歡開門見山。英語常常就是每一段落都有一個中心論點,而且每一段都有一個主題句,往往在句首或句末,讓人一目了然,清晰明白。
2.時空順序思維差異
通常英語習慣的思維方式:主語+謂語+賓語+狀語(一般狀語都后置)。而漢語句子就沒有固定的主謂框架限制,沒有謂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之分,甚至有些詞語可以互相顛倒,不僅沒有錯,更能巧妙地體現(xiàn)出中文的奧妙。比如:上高山,高山上,山上高,英文卻不能如此顛倒。
(3)綜合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
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曾說:“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基本的分歧、我們重綜合,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析,細微曲折、挖掘唯恐不盡,描寫唯恐不周?!碑斎唬绊懹⒄Z學習的非語言因素除了文化因素、思維方式的不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影響因素。
(三)其他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1.環(huán)境因素
為何一個生在美國的中國人可以講一口純正美國腔的英語;為何一個生在中國的純正美國人講自己的母語會那么吃力?差異就源于環(huán)境。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盡管環(huán)境決定論是錯誤的,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能低估。環(huán)境又分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就拿社會環(huán)境來講,比如:在國際商貿(mào)城里,不管是哪個文化水平的人,對于“how much?”這個問價格的英文,都能做出相應(yīng)回答;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北京,不管男女老少,英語水平如何,都會對外國人講一句:Welcome to Beijing.正是由于舉辦奧運會這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很多老年人、從來沒有碰過英語的人都開始紛紛動起來學英語。
2.性格因素
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如果環(huán)境因素是客觀的,那么性格因素就是主觀想法中不容忽視的。一般而言,內(nèi)向的人傾向內(nèi)心思想,注重個人理解,喜歡一個人悶頭苦干,往往忽略了英語學習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外向的人善于交往,喜歡變化、熱鬧,所以他們會在生活中使用英語,不管是說對還是說錯,他們都有膽量講出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英語的整體能力相對于內(nèi)向的人會發(fā)展得更快、更強。
3.心理因素
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主動性的過程,學生不應(yīng)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yīng)該是知識獲得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保谓ㄈA,2006年)心理因素就是通過影響這種參與的主動性,影響學習者的積極性。
三、解決非語言因素對英語學習影響的途徑
(一)針對文化差異因素:了解英語本身的發(fā)展,多看一些有關(guān)英語發(fā)展史的資料。在看有關(guān)資料的時候,盡量多讀原文資料與書籍。然后將英語國家文化與我國文化進行比較,除去相似點,主要緊抓差異點。這是一個收集的過程,所以只能點滴積累,切勿操之過急。
(二)針對思維方式的差異因素:中國的思維方式呈圓形,以直覺體驗為工具,強調(diào)整體性,西方的思維方式呈線形,以邏輯實證為手段,強調(diào)部分分析;中國重綜合,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而西方重分析。由于中國受儒學的深刻影響,思維上相較西方而言比較封閉、落后,因此我認為排除中國固定思維的影響,要多看看西方電影及在國際市場上和西方人多多交流,以了解他們的思維是怎樣的,然后以他們的思維看待事物,學習英語。
(三)針對環(huán)境因素:既然我們不能擁有一個純英文的學習環(huán)境,那么我們就試著自己去創(chuàng)造。每天給自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聽英文的資料(電影、音樂、新聞等),只要是英文的就行。當然,要是配上閱讀,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四)針對性格因素:如果你是內(nèi)向的性格,那么你就試著去接觸一些外向的人,在他們之間試著用英語交談,不要害怕犯錯,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犯錯的勇氣都沒有。
(五)針對心理因素:借用計算機的語言說:輸入決定輸出。你是用怎么樣的心理態(tài)度看待英語學習,那你所收獲的就是跟你的態(tài)度成正比的。不要懼怕英語,你如果把它看成一只老虎,那么你永遠只能在“虎威”下度過一生;如果你把它看成一只貓咪,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它也有可愛之處,關(guān)鍵在于你如何看待。
參考文獻:
[1]韓虎林.漢英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制約與影響[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47-151.
[2]賈明舫.非語言性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新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4):33-36.
[3]杰拉德·庫希爾.思維決定一切[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9.
[4]廖建華.心理因素——不容忽視的英語學習要素[J].Crazy English Teachers,2006(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