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娜
摘 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好的教育能觸動孩子的心靈,喚醒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欲求并促使其更加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以教師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教師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對好的教育的形成因素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好的教育 和諧 美好
《走近愛因斯坦》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焙玫慕逃粌H是教授知識技能,而且是引導學生,激發(fā)其潛在的動力,甚至可以通過一件事情把孩子引向世界,是心靈的攀登。好的教育場景,一定是當初觸動個體的心靈,并且引導個體心靈向善的場景;好的教學是深深打動我們生命的教學,給人以美好的回憶并促動人的生命。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常自問什么是好的教育?當知識被遺忘還能剩下什么?記得有一天,我喉嚨疼痛難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臨時改練習課。我把教學思路步驟寫下來交給科代表,課前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字“老師不能說話,請同學們理解!”,課中將答案寫在黑板上,聽力部分由課代表幫忙讀題,同桌相互檢查,完成一題后,學生提出疑問,優(yōu)秀的同學予以解答,最后由科代表根據(jù)教師寫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整節(jié)課,學生認真又安靜,沒有出現(xiàn)任何違紀現(xiàn)象,學生們的認真與溫暖感動著我。下午還有學生送來了消炎藥和金桑子,并叮囑老師要好好休息。我就在學生的關愛中度過了無聲的一天,他們這種來自心靈的關愛是否是好的教育呢?形成好的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的教育理念
一個教師擁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往往決定了他的教育行為,影響了他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往的方式,采取的教學策略,處理教學問題等。盧安克曾說,如果自己作為教師,想象學生該怎樣就怎樣,總是想象他們的樣子與覺得該怎樣比較,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礙。這樣我沒辦法跟他們建立關系,這個想象就好像一面墻壁在學生和我之間,所以我不要這個想象。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進入當下,尋求與學生之間生命的契合。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了安全的環(huán)境,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能釋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上帝給你關閉一扇窗時,必然會給你打開另一半門。當孩子們聽不到老師熟悉的聲音,聽不到習以為常的嘮叨與教導時,也許更能喚醒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生間的平等交往,隨著時光的積淀,已深深扎根在彼此的心理上。學生在與老師朝夕相處的教室求知,已與老師建立了深厚感情,當老師不能發(fā)音還能堅持上課,學生聽不到老師的聲音,只能看到老師的手勢與背影,這會促使學生產(chǎn)生思考,老師的敬業(yè)、認真與負責是否激起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某種東西,使得學生不約而同地認真聽課,一眨眼工夫十一二歲的懵懂少年就成長了,真誠、善良、懂事、關愛、責任等美好品質(zhì)都一一體現(xiàn)出來了。老師與學生是教學相長的,老師被學生們體貼、關愛感動著,情不自禁地微笑,感受著教育的作用與美好,這種美好的教學體驗就在教室流淌著,在師生間流淌著,此時無聲勝有聲。好的教育一定是指向此時此刻的當下生活,老師可以感染學生,學生同樣也可以感染老師。教育是對人的尊重與引領,學校是學園,為師生從游成為基礎和可能,大魚跟著小魚游,小魚跟著大魚學;學校也是家園,師生間充分的交往,對學生關愛,提供安全的場所,使學生在關愛、包容、自由、探究、自主的成長,讓彼此都成為對方的風景。學校要始終以人為中心,呵護生命的成長。
三、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欲求
教育要喚起善美事物的追求,使學生成為向?qū)W的生命,師生生活在和諧的關系中,促進學生學習。當追問一件事物,總是有一種對現(xiàn)實的不滿,追尋一種更好的理想的欲求,立足此時此刻追尋更高的教育。每個人都離不開教育,每個人都需要通過教育成為人?!耙粋€人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兒童時代,從父母家里留下來的回憶,是世上最高尚,最強烈,最健康,而且對未來的生活最為有益的東西,人們對了解了許多教育你們的話,但是從兒童時代保存下來的美好,神圣的回憶也許是最好的回憶。如果一個人能把許多這類的回憶帶到生活里去,他就會一輩子得救”。托恩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好的教育課堂回到人的直覺的體驗,回到人的原則,激勵原則,人本原則。學校讓學生成長于交往之中,成長于富于愛心的交往之中,教育是與心靈的交往,教育無處不在。教育就是使學生愛學習、愛智慧,滿懷一顆對美好事物追求的心。在愛中學習,在學習中愛,只有讓個體在愛的狀態(tài)下學習,個體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有樂的心態(tài)苦讀,讓孩子在學習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亮光?!叭丝偸腔钤谝环N關系中,沒有愛,是空虛的”。讓學生積極、真實地活在當下,變成生命的促進,自我促進,從小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學會去愛。
總之,人是一種有格的存在,有尊嚴的存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啟發(fā)、確立個體生命不可動搖的尊嚴。好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地相信孩子,使孩子內(nèi)心有光,打動孩子即打動孩子的內(nèi)心,打動你我所基于某種品質(zhì)的愛,讓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光亮,尋找一種方式,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好的教育就是要追尋靈魂的美善,聆聽孩子的需要。幸福就在當下,幸福應是家常式的,鼓勵孩子拉長自己的長板凳,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參考文獻:
[1]劉鐵芳.什么是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4(2).
[2]劉鐵芳.當代教育的形上關懷[J].高等教育研究,2007.4(4).
[3]翟博.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創(chuàng)新[J].教育研究,2011.1.
[4]龍寶新,檀傳寶.受教育需要的關懷與提升:教師教育的使命所系[J].教師教育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