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智萬
自2014年9月高一歷史科開始使用“導學案”教學至今,已經歷了整整10個月的時間。這10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一起分享學習進步的喜悅。有過些許苦澀,也有初戀般的甜蜜。結合這一年來的教學實際,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歷史“導學案”的構成
我校高一年級的歷史“導學案”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組成,第一部分是“預習導學案”,它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依據,力圖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與難點,用于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自學。第二部分是“課堂檢測題”,在課堂前幾分鐘老師下發(fā)給學生當場檢測,用于檢測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第三部分是“當堂訓練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學生當堂訓練,生成的問題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學習小組當堂解決。第四部分是“課后拓展題”,由學生課后完成,以鞏固課堂所學。
二、利用“預習導學案”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預習導學案”的實施,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初入高中,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導致他們上課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要學什么、聽什么,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jié)奏,致使課堂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將大大降低他們學習積極性,基礎掌握不牢,學習成績跟不上去,厭學情緒將越來越濃。在課改伊始,我就重點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以強制性手段逼迫他們課前預習。如采取課前老師不定時檢查與學科小組長定期檢查各小組學生預習導學案完成情況,老師當場將各組檢查情況公布在黑板上,并將檢查結果與加分獎勵相結合的方法,將學生個人與小組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以小組的力量督促本小組個別不主動預習的學生,以此激勵學生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學案中已有的、相對簡單的知識老師不講,學生通過預習能理解、掌握的知識略講,老師重點講解學生難以掌握或理解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預習導學案中的問題采取提問或競答形式讓學生當堂解決,并將學生解決的結果與加分獎勵相結合,學生答對得分,答錯不得分也不扣分,有預習的學生就比較容易拿到獎勵,以此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加分提高他們預習的積極性。通過平時交流與問卷調查,大部分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且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關注學生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需要探討的問題,如“課堂檢測題”或“當堂訓練題”中生成的問題或教學內容中開放性問題及多角度分析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探究時間不宜拉得過長,對于學生探究的結果,教師的評價應該有針對性,多肯定、表揚,肯定其回答問題的正確度與積極思考、參與態(tài)度,少用批評、否定的語氣,應允許學生百家爭鳴。小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勤于思考與團結協(xié)作及流利的口頭表達能力。當然,不是每一課非要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與學生交流與問卷調查,課堂探究應該視教學內容而定,否則學生會反感,口動了,心與腦不動,表面轟轟烈烈,其實趁機聊天,質量不高。
四、注意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對于學生的期末評價,我采取多元評價的方法。在學期初,我將評價標準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評價的標準,知道他們努力的方向。如在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后,我采取的評價方法如下:
高一歷史科評價標準(平時表現40分,考試成績60分)
在評價表中,學生的上課表現、導學案的完成情況由各學科小組長組織小組同學討論后認定;作業(yè)完成度等第由各小組長統(tǒng)計老師平時的批改結果,如超過15次獲得優(yōu)秀即認定了優(yōu)秀,不足15次且良好較多則認定為良好,以此類推。學生的獎勵分由平時上課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給出的評價累加,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同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得分采取遞減制度,如張三第一次回答得2分,第二次競答得1分,第三次得0.5分,以此防止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刷分行為。如果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能積極主動競答,則給予3分獎勵,2分為基本分,1分為勇氣分,激勵他們參與到學習中。
通過這個評價標準,一些平時學習散漫、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由于虛榮心、要面子及小組其他同學制約的因素,現在基本上能為了爭取優(yōu)秀等第而完成作業(yè),上課偶爾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爭取獎勵分。如一班的陳華基礎較差,平時上課常睡覺,這學期有一次上課認真聽講,我刻意表揚了他,后來他連續(xù)三節(jié)課第一個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歷史科成績由原來的不及格到半期考、期末考進步到了及格。一班與二班的一些后進生,上學期前半個學期作業(yè)不完成或字跡潦草應付了事,在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他們從上學期后半期以來至今作業(yè)基本上能獲得優(yōu)秀等第的評價,雖然有些人作業(yè)是抄襲的,但有做總比沒做的好。
五、“導學案”要求老師不斷學習、探索
自從實行“導學案”教學模式以來,我感覺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自由度更大,較以往輕松多了。當然,這個輕松是建立在平時準備中的,如預習導學案的編寫要求是一頁A4紙,這就要求自己編寫時認真、嚴謹,要符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注重突出重難點知識,形成知識體系與框架,而不是面面俱到,繁冗復雜,要對學生的自主預習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在練習選擇上,課堂檢測與當堂訓練要立足于會考,我編寫的導學案練習題源于2008年至2014年的會考題,而課后拓展題略有提高。這些練習學生懂得做,能夠做,他們就會較好地完成。如果題目太難,超越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就毫無意義。
總的來說,“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立足學情,及時總結得失,聆聽學生心聲。備課組老師要同舟共濟,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適時制定對策,靈活操作。
陽光總在風雨后,我相信只要師生共同努力,明天會更好。
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2014年度課題,編號zh059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