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斯文
摘 要: 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效果。地理學科知識跨度大,知識大都比較抽象,難以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眾多中國古代詩歌中蘊含大量地理知識,詩人以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詮釋地理現(xiàn)象。如果能在地理課堂上恰當引入一些詩歌,讓地理知識與古詩詞碰撞,就如同為地理課堂注入一泓清泉,不但能讓學生提高注意力,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枯燥無味的講授過程變得輕松愉悅。
關鍵詞: 詩歌 地理課堂 氣候
中國有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其中有眾多描繪天氣、氣候的詩篇。下面我羅列一些在歷年教學中引用過且教學效果較好的詩句。
在講到四季景觀變化時我們可以引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讓四季在詩歌中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更加美麗多彩,更加容易記憶。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痹撛娒枋隽似皆貐^(qū)和山地花期的早晚差異,在講到山地垂直地帶性時可以引入,山區(qū)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造成山區(qū)開花時間比平原更遲,這也說明地形是造成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南枝向陽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形象地說明了山地兩側,南坡和北坡的光照與熱量的差異對地表事物的影響,該詩在講山地自然帶時可以提及。我國山地的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陽坡收陽光照射時間較長,氣溫比同海拔的陰坡要更高,所以山地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應該是陽坡高于陰坡。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該詩在講述梅雨(黃梅天)時可以引入。梅雨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xù)天陰有雨的氣候現(xiàn)象。此時北方南下冷空氣與海洋暖濕空氣在長江下游地區(qū)相持不下,形成江淮準靜止鋒,在該天氣系統(tǒng)控制下形成了當?shù)剡B綿陰雨的天氣,此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痹谥v到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以引用。四川巴山地區(qū)地處四川盆地,北方山脈高大,南方山地和高原高度相對較低,有利于東南和西南氣流將水汽帶入,導致盆地內(nèi)空氣潮濕,天空多云。云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云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fā)展。夜間云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再以逆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面。所以云層對地面有很強的保溫作用,使夜間云下氣溫不致過低??墒窃茖颖旧砩朴谳椛渖幔渖蠈佑捎谳椛渖?,溫度降低,低于云下氣溫,這就形成云層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氣就發(fā)生對流,云層發(fā)展,出現(xiàn)降雨現(xiàn)象。所以當?shù)爻3P纬梢褂甑奶鞖狻?/p>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揭示了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的現(xiàn)象,在介紹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時可以引用。山地的迎風坡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下降,容易冷卻凝結形成地形雨。而在山地背風坡氣流下沉,溫度升高,不易凝結雨水從而成為雨影區(qū)。這樣,在山的兩側就會形成本詩中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特景觀。該詩句在表示對流雨的天氣特征時也可引用,從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有降水強度大、降水范圍小、降水歷時短等特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痹诮榻B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范圍時可以引用。玉門關地處我國甘肅省境內(nèi),位于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西北的非季風區(qū)內(nèi),受夏季風影響小,而詩中所指春風即為我國夏季的東南風。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薄昂亍奔次覈鞅钡貐^(qū),由于緯度較高,且靠近冬季風源頭。所以受冬季風影響較早,降溫幅度也較大。在南方還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北地就形成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在講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時可以引入。新疆屬于非季風區(qū),夏季風影響不到這里,無法帶來海洋水汽,所以這里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風力作用十分強烈,沙石遍地。而且這里靠近冬季風的源頭,受冬季風影響很大,狂風呼嘯飛沙走石,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痹诮榻B海陸間水循環(huán)時可以提及。海水經(jīng)蒸發(fā)變成水汽,水汽通過季風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凝結形成降水,成為黃河水的主要補給,即“黃河之水天上來”。
古人云:“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痹诮虒W活動中,如何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巧妙地引入詩歌,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堂。讓學生在快樂而有趣的氛圍中獲取更多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郭計軍.讓地理教學“活”起來——詩歌中的氣候知識[J].教育教學論壇,2011(02).
[2]孔凡芳.概說詩歌在地理教學中的妙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33).
[3]李紅梅.淺談地理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考試(教研版),2009(12).
[4]李晨云.地理教學中應看重的幾個問題[J].大家,2011(06).
[5]趙志明.地理教學妙用古代詩歌[N].光明日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