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東
【摘要】通過歷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仁”、“義”、“誠”、“敬”、“孝”,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也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進行頂層設計、輿論引導、思想教育和依法治國是推進社會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有效途徑,將在很大程度提升國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增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進而實現(xiàn)文化強國夢。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凝練 大眾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腐敗事件、博導誘奸事件、仇官仇富仇權事件、知識分子學術剽竊事件等等層出不窮。在社會文明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大背景下,出現(xiàn)諸如上述事件,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少數(shù)人身上出現(xiàn)了道德滑坡,缺少對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的認同和追求。這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在社會發(fā)展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和改革攻堅期,廣大社會公眾需要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積極的價值潮流和健康的價值理念,需要我們進一步凝練并積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普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發(fā)展、完善和創(chuàng)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歷程。2006年10月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偉大命題,這次全會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構成內容加以明確,具體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①;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再次強調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筑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同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和吸引力”②,“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③;在2011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精髓、是興國之魂,決定著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方向,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根本任務”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據此全會高度凝練并概括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12年11月,黨在十八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概括,做出了“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的建設性論斷;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并明確指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承接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同時也深度契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我們黨和國家認真審視了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其重要抓手就是在新形勢下需要大力弘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凝練。2012年11月18日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上所作的《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報告中提出的“三個倡導”,雖然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和凝練,但與廣大人民群眾所期望的能夠信手拈來、朗朗上口、一目了然的大眾化表達方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些差距。這也成為了當前理論界、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討論的一個熱點和難點。有的學者倡導“為人民服務”⑤的價值一要素說;有的學者提出“以人為本、共享文明”⑥,“公平正義、人民至上”⑦,“人人為我、我為人人”⑧的價值二要素說;有點學者提出了“民主、公正、和諧”⑨,“以人為本、公正和諧、天下大同”⑩的價值三要素說;有的學者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民至上、勞動光榮、團結進步、追求理想”,“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獨立自主、共同富裕”的價值四要素說,還有的學者提出了價值五要素說和六要素說,“人本、仁愛、民主、公正、和諧”,“人、義、法、自、信”,“平等、公正、和諧、發(fā)展、民主、共富”,“以人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團結和諧、開放包容”。筆者認為,這些學者對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或多或少都從一個側面或多個側面反映了核心價值觀的指向,但還不能體現(xiàn)其全面性、包容性和大眾化。
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的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至今已走過8個年頭了,從每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所表現(xiàn)出的“仁”、“義”、“誠”、“敬”、“孝”理念很大程度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因此我們可以將其作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美升華與凝練。
“仁”:即推崇仁愛思想,追求社會和諧?!凹核挥鹗┯谌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禮之用,和為貴”均體現(xiàn)了仁的思想。在當代,大至一個國家,小至每個人,擁有仁的心腸和思想,就能恩澤天下,贏得民心,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社會矛盾和國際糾紛就會減少甚至消失,達到最佳的和諧狀態(tài),“得民心者,得天下”。
“義”:即弘揚公平正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均體現(xiàn)了義的思想。在當下,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公平正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助推下,在西方多元價值觀社會思潮的影響下,沒有公平正義,國將不國,人將不人。
“誠”:即言行一致,誠信守法?!熬羽B(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均體現(xiàn)了誠的思想。誠信,分別是一個國家、一個人的為政之法、立人之本;守法,就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加強法治建設,懲惡揚善,倡導人人守法,共創(chuàng)社會主義民主法治。
“敬”:即認真履職,愛崗敬業(yè)?!熬?,肅也”、“敬德之聚也”、“敬事而信”均體現(xiàn)了敬的思想。廣大人民按照社會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兢兢業(yè)業(yè),把職業(yè)當成事業(yè),愛崗敬業(yè),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社會、國家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內化為精神財富。
“孝”:即有孝順、孝心之言行。“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均體現(xiàn)了孝的思想。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xiàn)為對父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祖國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服從,這樣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及成因
雖然中央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沒有真正入腦、入心,還沒有內化為行動的自覺。高校是知識分子的聚集地,是思想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以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為己任,理應成為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戰(zhàn)場、主陣地、主渠道。但是,在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7.4%的學生信仰共產主義,58.4%的學生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也有32.6%的學生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45.6%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夠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所包含的“八榮八恥”去做。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凝練標準的多樣化。當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標準上,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其凝練的內容出現(xiàn)了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了一些紛擾。而從道德規(guī)范的角度延伸出的“仁”、“義”、“誠”、“敬”、“孝”,既是對中國文明傳統(tǒng)的繼承又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三個倡導”的進一步深化和弘揚,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表達方式的繁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方向盤”,是國家的“穩(wěn)定器”,也是民族的“主心骨”,需要體現(xiàn)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果,這就既要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又要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要注意選擇表達方式。在調查中,有32.6%的大學生不知道已提出多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具體內容。要讓廣大民眾了解、熟知24個字的內容并內化為自覺行動很難,必須從中凝練,采用簡單的表達方式,以通俗、準確、鮮明和扼要的形式,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進行闡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于識記的核心價值觀同樣可以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核心、最精髓、最要義的內容,這樣凝練出的核心價值觀也必然因“接地氣”而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成為廣大民眾行動的先導和指引。
傳播方式的單調化??v觀當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不難發(fā)現(xiàn),其傳播方式儼然是靠行政手段。宣傳傳播方式的單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示范性、導向性。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4年7月,我國擁有網民數(shù)量達到了6.32億,占我國人口總數(shù)的61.54%,利用手機上網的比率達83.4%。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加強宣傳,更需要利用網絡技術,發(fā)揮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優(yōu)勢加大宣傳力度,融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充分考慮受眾的特點,實現(xiàn)傳播路徑的多樣化和效果的互動性。
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矛盾凸顯期與改革深水區(qū),西方發(fā)達國家和敵對勢力拋出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陰謀論”,加強了對我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價值觀的影響,企圖在我國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取得突破口,達到他們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領域“西化”、“分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的。近年來,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觀念與價值理念在國內思想界有所滋長,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文化保守主義、保守自由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等西方社會思潮紛紛涌入我國,這些西方社會思潮給我國的主流文化帶來了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廣大人民的思想認識帶來了不小的干擾和混亂。加之國內社會矛盾的激化,在多重疊加效應下,正處于大眾化普及進程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沖擊和影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路徑探析
高度凝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發(fā)揮價值導向、思想引領、利益整合、道德規(guī)范、文化創(chuàng)新的作用,但為了確保其作用能有效發(fā)揮,必須致力于探索其實現(xiàn)大眾化的多路徑。
加強國家頂層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重要基石?!叭f丈高樓平地起”,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進程中,頂層設計的基礎性作用尤為重要。黨和國家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全面分析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狀況,特別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中西方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碰撞給我國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從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角度出發(fā),精心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前進方略,進而有效發(fā)揮政策的針對性、權威性和導向性。
強化新聞輿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重要條件。社會輿論的力量不可低估,按照我國輿論宣傳的指導思想和活動方針,既要充分挖掘傳統(tǒng)傳播媒體的巨大優(yōu)勢又要充分發(fā)揮新興傳播媒介的特點,使兩者高度融合,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形成強大的輿論宣傳合力和影響力,促使人們去認同、認知、理解、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與行,做“知行合一”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說政策、輿論等是一種外在的引導和約束,那么思想教育則是一種內在的啟發(fā)與引導。高校是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主陣地,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和未來,是今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的中堅力量。需要我們綜合把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實踐養(yǎng)成、文化植入等多種渠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服務的育人全過程中,力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課堂、入教材、入實踐、入頭腦、入內心,理性認識西方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念,“剔除糟粕、取其精華”,使大學生成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力量,進而帶動提高社會公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升社會法治水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重要舉措。在以“依法治國”為會議主題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順利通過,這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著力提升我國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稕Q定》的通過將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國家政策、輿論導向和思想教育往往是軟性的,更多地是要求人們自律,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很難保證人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的約束力則是“硬性”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使得一些最基本的社會價值取向日趨明朗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權威化,為人們提供具體的行為參考模式,并對每個人的行為及其后果進行約束和引導。
加強監(jiān)督督查力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行一方面需要社會大眾的自覺,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強監(jiān)督與督查,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對不良的現(xiàn)象進行處罰。
(作者為中國礦業(yè)大學文學與法政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礦業(yè)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科員)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②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頁。
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頁。
⑤⑥⑦⑧⑨⑩鄖在廷:“略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第57頁。
黃金魁,雷吉來:“大眾文化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路徑”,《唯實》,2010年第5期,第23頁。
崔延強,郭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光明日報》,2011年1月16日。
責編/于巖(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