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
摘 要:音樂教學是對學生開展美育的重要途徑,它能夠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在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縱觀如今的小學音樂教學,教學手段傳統(tǒng)落后、課堂氣氛壓抑沉悶,本應熱鬧精彩的音樂課堂,始終以死氣沉沉的課堂局面呈現(xiàn)。針對此狀況,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對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爭取實施符合小學生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的趣味性教學策略,使學生以歡快、愉悅的心態(tài)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從而大幅度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趣味性;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游戲;實踐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好動,而且自控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只有富有趣味性的事情,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去探索。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們也應依據小學生這一特征,實施趣味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音樂,從而使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獲得提高,并由此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音樂、愛上音樂。
下面,本文就結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本論文課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體會和看法。
一、采用游戲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福貝爾曾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睕]錯,游戲是人人都喜歡的,特別是年齡尚小、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就是“玩”,好玩、有趣的游戲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們的眼球,牽引著他們的思維。因此,鑒于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身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將音樂教材和游戲有效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音樂的學習,而且也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良好趣味,從而變得愛學音樂、喜歡學音樂,為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在動物園里》時,學生了解了各種動物的特征,并會表現(xiàn)之后,我們就可將班里學生進行分組,并拿出我們在課前準備好的各種動物頭飾卡片,如小貓、獅子、老牛、小狗、小雞、老鼠、鴨子等,然后要求各個小組輪流到講臺上,戴上這些動物頭飾,我們每說一種動物,頭戴這一動物頭飾的學生,則要立即模仿出這一動物的叫聲,其他學生則對這一小組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模仿的最準確、最像的分數最高。最后,各個小組進行比較,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勝利的一組。這樣,我通過引入富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的游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從而興致勃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重視音樂的實踐性特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
長期以來,音樂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唱,學生模仿。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在音樂課堂上周而復始地進行,令很多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逐漸降低,而且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
揮,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學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編創(chuàng)等各項音樂活動?!辫b于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明白,音樂教學不能始終運用以我們?yōu)橹行牡摹肮噍斒健苯虒W模式,還應重視音樂的實踐性特征,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tài)、美的世界,使學生既能由此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還能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森林的故事》這一情景劇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歌曲,并對音樂基礎知識進行掌握之后,我就和班里學生一起對與音樂歌曲畫面相符的音樂類型進行研究、探討,如描寫森林美景的,配以安靜舒緩的音樂;森林被破壞,動物惶恐時,配以高亢激昂的音樂;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時,配以歡樂跳躍的音樂。然后,讓學生以此為素材,進行情景劇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如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無憂無慮地玩耍、動物家園被人類無情地破壞、少先隊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動物重建了溫馨美麗的家、在美麗的家園里小動物們盡情歌舞……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和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中進行模擬表演。這樣,我便做到了重視音樂的實踐性特征,讓學生以自身為主體,進行了音樂創(chuàng)造,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一舉多得。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的音樂學習情景
多媒體技術具有將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集中到一體的優(yōu)勢,因此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音樂學習的交互環(huán)境,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為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應當摒棄以往陳舊的以黑板、粉筆、教科書為主的教學工具,將多媒體技術手段在恰當的時機,以合理的方式引用到音樂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的音樂學習情景,使音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滿腔熱情地進入到歌曲的學習和表現(xiàn)中。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中第二單元《春天來了》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和本單元歌曲意境及歌詞內容相符的美麗畫面,如春雨沙沙地下、小草探出了頭、花朵綻開了笑臉、柳樹搖曳著枝條、蝴蝶蜜蜂叢間飛舞、小鳥滿天飛舞……看著投影屏幕上映出來的美景,學生都顯得十分興奮,仿佛自己此刻就置身于美麗的春景中。這時,我再趁機進行各種和春天景色相關的歌曲教學,學生就能表現(xiàn)得入情入境,對于歌曲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也能達到一個新高度。由此可見,通過引進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音樂學習情景,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和感知。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一定要注重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并大力搜索和總結各種符合學生興趣特點和認知結構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由衷地感受到學習音樂所帶來的歡樂感和愉悅感,從而以興趣盎然、興致勃勃的心態(tài)進行音樂的學習,使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在我們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獲得最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石琳.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6).
[2]李艷.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育整合的教學方法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7(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