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噠
“抗氧化”并不是一個新鮮詞,氧化并不是化學老師給你演示的實驗效果,而是人體每時每刻不斷發(fā)生的事情。它促進你的衰老,讓你的面容老卻,讓你的血液更加粘稠,讓你的身體也更加脆弱……甚至可以不嚴謹?shù)卣f,人是被氧化死的。
如今,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質,人們的健康觀念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更多的人開始嘗試著通過不同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健康狀況。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食用營養(yǎng)補充劑或是保健品。在琳瑯滿目的健康產(chǎn)品中,抗氧化類的產(chǎn)品成為了許多商家重點推銷對象,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健康概念被大肆宣傳。逐漸地,“抗氧化”一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流行了起來。那“抗氧化”究竟是什么?我們?yōu)楹涡枰寡趸??吃“抗氧化”產(chǎn)品就能促進健康嗎?
自由基——“萬惡之源”
在人體內(nèi),我們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代謝活動。在代謝過程中,細胞會產(chǎn)生活性氧和活性氮。這兩種活性物質的結構組成中都含有一種叫做自由基的物質。自由基被許多研究者視為人體內(nèi)的萬惡之源,它們自身極容易發(fā)生氧化反應,從而奪走細胞中其他分子中含有的電子,進而破壞分子的結構。被破壞的分子將形成新的自由基繼續(xù)破壞其他分子的結構,最終會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自由基就像一群“饑餓的強盜”,不斷地搶奪細胞中的能量。過多自由基的存在會對人體中的DNA、RNA、蛋白質和脂肪造成損害,進而可能加速人體的衰老,增加自閉癥、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的風險?;诖丝茖W觀點,抗氧化顯得十分必要。
什么是“抗氧化”?
平時我們所謂的“抗氧化”常指緩和人體內(nèi)自由基的氧化反應,其原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主動滿足自由基的“需求”,給其提供電子,讓它們不再企圖搶奪細胞中分子內(nèi)含有的電子。另一種則是消除自由基的“欲望”,主動去除自由基中不成對的電子,降低其奪取電子的能力,最終達到緩和自由基氧化反應的目的。
面對自由基這個“敵人”,我們從來就沒有繳械投降過。我們天生就擁有對抗自由基的“武器”——抗氧化酶。人體內(nèi)存在著許多種抗氧化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過氧化氫酶(catalase)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tutathione peroxidase)等。它們每日辛勤地工作,以防止自由基的過量產(chǎn)生。抗氧化產(chǎn)品流行的原因在于,這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產(chǎn)品被認為能輔助抗氧化酶對抗自由基,從而更好地維持我們的健康。
“抗氧化”與健康
在營養(yǎng)學中,研究者們常用“抗氧化”這一機制來解釋功能食品或是保健品的工作原理。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抗氧化作用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并沒有被最終證實,只能被視為一種假說和對某些保健功效的一種潛在解釋。
研究者們通常通過測定一個功能食品或是保健品體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來判斷其是否為抗氧化劑,以及其抗氧化能力到底有多強。隨后,當這類抗氧化劑在細胞或是動物實驗中顯示出具有保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降血脂、降血糖、抗癌等潛在保健作用后,部分研究者們會把抗氧化作用和這些五花八門的潛在保健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并認為某些功能食品或是保健品之所以具有保健功效是因為其抗氧化作用,許多抗氧化產(chǎn)品也因此被夸大宣傳。事實上,抗氧化產(chǎn)品是否能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是否就意味著抵抗衰老、促進健康都還是未知數(shù)。
抗氧化劑的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理性地對待抗氧化產(chǎn)品,我們既不能盲目相信抗氧化產(chǎn)品所謂的“神奇“功效,也不能完全排除部分抗氧化產(chǎn)品最終被證實有效的可能性。
目前市面上抗氧化產(chǎn)品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屬于具有抗氧化性的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E。由于是營養(yǎng)素,這一類抗氧化劑可以很好地被人體吸收。對于這幾種維生素,只要我們保證日常的飲食均衡,是完全沒必要額外攝取的。而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都可成為這幾種維生素的來源。比如水果便是許多人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我們平時所吃的橙子、葡萄、木瓜和草莓里面都合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D則主要來自魚類、蛋類以及乳制品類,此外人的身體可通過陽光的照射自行產(chǎn)生維生素D。對于維生素E,我們一日三餐所攝入的食用油中已含有足夠的量。此外,堅果類食物也可作為維生素E的補充來源。
另一類抗氧化產(chǎn)品屬于植物提取物,常見的有葡萄籽提取、蝦青素、茄紅素、黑櫻桃提取、咖啡豆提取、綠茶提取等。這一類產(chǎn)品的體外抗氧化能力一般都強于維生素,但這些提取物的有效成分通常很難被人體吸收,絕大部分都會隨著人體的排泄物排出體外,剩余的成分會避開小腸的消化過程,直接進入大腸被大腸中的微生物分解,隨后在大腸中被吸收。以葡萄籽提取為例,葡萄籽提取的有效成分為原花青素,原花青素雖然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但其吸收率非常低,70%的原花青素會被排除體外,另外的30%在消化道中會發(fā)生一系列的結構變化,其最終抗氧化能力不得而知。蝦青素通常提取自綠藻和紅酵母,它常被稱作為“抗氧化之王”,但一般情況下,攝入的蝦青素僅有4%能被人體吸收,這也許能解釋為什么蝦青素在臨床研究中難產(chǎn)生顯著的效果。人體大腸中的菌落活性也會因日常飲食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人與人之間對植物提取物的代謝能力也會很不一樣。
結語
對于抗氧化產(chǎn)品,不是所有被宣傳的功效都經(jīng)得起推敲。面對保健品商家的宣傳,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拋開抗氧化與健康之間未證實的關系,我們需要認清的是,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并不缺少抗氧化成分,很多食物本身都合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yǎng)素,但要回答抗氧化作用能否促進健康狀況這一問題,我們在科研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