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尚杰
摘 要:物理教學要教給學生物理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增加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梢栽鰪妼W生的愛國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人文知識;物理教學;科學;社會責任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物理學是以“物”為主的,從而忽視了“人”這個層面更多精彩的事跡。他們的教學只停留在“知識的轉移”上,僅有知識的“解惑”,缺少做人的“傳道”和“授業(yè)”。事實上,“物”(事物及其運動規(guī)律)都是由人去總結和書寫的。在“物”的背后,更令人激動和贊嘆的,是那些科學家或人文學者的精彩故事,以及他們不屈不撓的探究精神。
一、利用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著名科學家楊福家說過:“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不是簡單的說教所能奏效的,必須依賴于持久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弊鳛樽鎳蠹彝ブ械囊粏T,每個人都要對祖國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有理性的認識。既要因昨日古代中國之輝煌而驕傲,也要因今日現(xiàn)代中國之崛起而自豪,更要為明日祖國之強盛、民族之復興而努力。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的相關性及時講述科學家的愛國史事,以此點燃學生的愛國激情??v觀歷史,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是異常熱愛自己祖國的?!翱茖W無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出生于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她至死也不忘記自己的祖國——波蘭,并把新發(fā)現(xiàn)的元素命名為“釙”( 波蘭的“波”之諧音),以此寄托對祖國的思念。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學成后,時時不忘祖國,在周恩來總理的幫助下,沖破來自美方的種種人為阻力——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于1955年回到了貧窮、落后的新中國。回國后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火箭事業(yè)。為祖國的崛起做出了為世人矚目的貢獻。沒有錢學森的回國,新中國的長征號序列火箭不知何日誕生。難怪有美國國防部軍官大聲吼叫:“別放他走,他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背隋X學森之外,多少科技工作者用青春、人生乃至生命,譜寫了他們追求科學救國的篇章。早年赴美(歐)求學,學成后毅然歸國,就是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他們科學救國和科學強國的夢想。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葉企孫、趙九章、王淦昌、郭永懷、鄧稼先、謝希德、謝家麟、錢三強……等等,無一不是這樣。這些人除了有精湛的學術成就,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有一顆熱愛自己祖國的熾熱之心。今天,科學家饒毅、施一公等,婉拒國際同行的重金相聘,也要回到祖國,不也是新時期科學家的愛國典范嗎?教師富于激情的講述,科學家熱愛祖國的事跡在學生心中深深地打上了印跡。
二、利用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中的概念、公式、理論,是極其抽象的。教學中應適時夾雜“人”的故事的講述。通過物理知識與人文事跡兩種方式的交替講述,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就是在物理教學中利用科學簡史、與科學相關的人文事跡的講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會促使他們對人生有更多的美好向往,留下來繼續(xù)完成學業(yè),減少社會、家庭的負擔。讓教學真正服務于社會。在教學中充分挖掘知識素材,把握好教學的切入點,完成了知識的趣味性學習與學生思想的高度性升華。當前農(nóng)村的孩子,留守的多;城市的孩子,單親的也不少。他們在成長的路上都疏于管理,極需教師的引領。如果能在知識的熏陶和思想的感化中快樂地成長,我們的教育離成功還遠嗎?譬如,教師在講授“導體與絕緣體”中的半導體知識時,可以給學生介紹我國半導體專家原復旦大學校長謝希德教授的事跡。謝希德教授的父親謝玉銘是燕京大學早年的物理學工作者,1933年謝玉銘所著論文《氫原子光譜H阿爾法線的精細結構》引起了“重整化概念”的研究,后來國際上因“重整化概念”之研究曾兩度產(chǎn)生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謝玉銘因種種原因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但他是最早涉足“重整化概念”研究之人。他的求知精神與治學思想永遠值得人們追懷。謝希德從小受父親治學的影響,學習刻苦,在美學成后于解放初期回到了祖國。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的半導體事業(yè),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眾多的科技人才。如今,活躍在我國半導體專業(yè)的人,多數(shù)都是謝希德教授的弟子。謝玉銘、謝希德父女的事跡不勝枚舉,教學中可適時抓住機會予以介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求知欲。
三、利用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
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Leon Lederman)說過:“科學的享樂是帶有觀賞性的,你必須學會從別人的成就中獲得樂趣?!蔽锢斫處熢谡n堂中應該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科學帶給人類的貢獻,并激勵學生從科學家的成就中獲得樂趣。以此激發(fā)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觸發(fā)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一生有宏偉目標之追求。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思想的正在成長的活生生的孩子。物理教師除了要傳授知識之外,還應適時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感情之影響,施予心靈之健康成長。教師的科學、人文情懷對學生的影響是在課堂中耳濡目染地進行的。教師要做到“課中有人”(有人文精神之滲透),他的教學中應該有科學家的故事。教師要敬畏科學家的精神,就必需廣泛地閱讀。“專深很好,博雅更佳”。利用科學人文史實,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之成為構建學生心靈成長和精神追求之動力。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說過,要精讀幾本書,并以此作為引導自己一生精神成長之動力。陳平原教授在《讀書為何成為風景》一文中這樣說:“教師也是學生眼中的文本,要經(jīng)得起他們的鑒賞或挑剔?!睂τ谖锢斫處?,不精讀一些書籍,不廣泛涉足科學人文讀本,他面臨的“挑剔”無疑會很突出。物理教師要精讀的書可選取《中國科技的基石》、《繼承與叛逆:近代科學為何出現(xiàn)于西方》、《中國當代教育家楊福家卷》等等,閱讀的文章可以選擇梁從誡的《與自然為友:一種現(xiàn)代公民意識》、楊振寧的《一個真的故事》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jù)自己閱讀的史事及相關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講述,以此默默地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思想感情影響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研究深度、教師的心境、情懷和教學技巧。教師的人文知識豐厚了,他的談吐會強烈地影響學生。學生的心靈因之而得到良好“養(yǎng)料”的滋養(yǎng),完成了靈魂的喚醒。endprint
四、利用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
瑪麗居里曾在自傳《居里夫人》中說:“如果……,一個美好的社會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為了實現(xiàn)這一美好的目標,所有人都必須完美自己,并且共同分擔社會責任……”今天,孩子們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很多的,這里僅談談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上世紀科學史上的三大理論導致了三大工程,其中愛因期坦的相對論導致了阿波羅登月工程;玻爾、海森堡等的量子論導致了曼哈頓工程;華生、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理論導致了基因組工程。如今,三大工程徹底改變了社會的面貌及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今天的航天事業(yè)、核發(fā)電、基因療法、干細胞、核磁共振的誕生等等無不與之緊密相連。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茖W的發(fā)展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影響,造成了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溫室效應。如今,人類面臨著環(huán)境的極大考驗。有學者悲觀地認為:“未來的世界就是由垃圾構成的”。教師可利用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來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和社會責任,在講“能源的利用與可持性發(fā)展”一節(jié)時,可介紹梁從誡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梁從誡,當年考清華大學的時候因8分之差未能進入清華的建筑系。清華大學的建筑系主任是其父親梁思成。他沒有因父親的關系就讀于清華建筑系,而是改學了歷史。本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當一輩子的歷史教授。但他后來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創(chuàng)辦了民間環(huán)保組織“自然之友”。他的后半生是在全國各地東奔西跑的做環(huán)保講座中渡過的。他寫的《與自然為友:一種現(xiàn)代公民意識》,專業(yè)程度不比資源環(huán)境方面的專家差。其祖父梁起超、父親梁思成及他自己,三代人都做出了杰出成就。他們除梁思成外都不是真正意義的科學家。可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世人矚目的貢獻。“他們從事的事業(yè)比1000顆太陽發(fā)出的光還要亮”。 如今,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出口閉口就說:“這不是我的專業(yè)該干的?!绷簭恼]的故事告訴我們,對社會有益的事都應該做。梁先生先后放棄建筑專業(yè)、歷史專業(yè),最后選擇了環(huán)保事業(yè)作為自己的責任,對我們是有很大啟示的。今天,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在環(huán)境保護上還有什么理由不盡點責任?尤其是物理教師要帶頭、并倡導師生、家長過節(jié)能低碳的生活。這是我們明智和理性的選擇。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真正走向美好的未來。
此外,與科學相關的人文知識,還能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集體意識等,這里不再贅述。物理學工作者要在課堂內(nèi)外,挖掘人文素材,關心人類處境,為人類的美好生活而貢獻力量。這樣,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說:“教師便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