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萍
摘 要: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給傳統(tǒng)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分析研究,提出見解,作出判斷和決策。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目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關鍵詞:初中政治;案例教學;教學法應用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案例和案例問題(或情境),讓學生參與思考、分析、討論、解決案例問題(或情境),通過探究案例來學習、掌握課本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參與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結合本人的教學教法,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在品德課教學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1.加深理解所學知識。在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的課堂中,盡管學生有時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獲,是一種孤立的易遺忘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將書本的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
2.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3.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xiàn)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入案例情境,親自體驗感受,從而縮短理論和實踐間的距離。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德課教學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真實的案例,學生容易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二、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案例運用得越多越好,這樣會把品德課上成“故事會”課,學生會迷失方向,只顧聽案例而忽視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學中所引的案例應有的放矢,能與所授知識點緊密結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簡單堆砌上,我認為選用案例還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正面性。選用案例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丑惡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應慎用、少用。
2.注重時效性。引用的案例不應是陳年舊事,而應緊跟形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有新鮮感。如講我國的科技發(fā)展時,可舉神舟七號飛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舉袁隆平研發(fā)雜交水稻的事,只有運用這種新鮮的時政新聞,切中學生的關注點,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完成學習任務。
3.注重趣味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舉案例應形象、生動,生活化、通俗化,適合學生的口味,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知識。
4.注意精確性。引用的案例應盡量真實具體,不宜胡編亂造,不能自圓其說。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與己有關,而不是遙不可及、關系不大。
三、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步驟與方法
1.精選案例。案例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收集的與課本理論知識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熱點的時政問題,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
2.展示案例。教師把精選的案例以恰當?shù)姆绞竭m時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案例的熱情,讓學生帶著案例問題(或情境)去探討課本理論知識,為學生學習課本理論知識打開思路的大門。
3.學習理論。學生帶著初探案例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尋找解決案例問題的理論依據(jù)。教師可把書本的理論知識問題提綱化羅列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解決簡單的知識點,記錄好個人學習的疑難點,然后讓學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間進行互學探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合作,把疑難理論知識反饋給教師。教師深入學生隨時掌握學生自學互學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指導,并面向全班學生精講討論存在的疑難點及重點的理論知識,為學生解決案例問題(或情境)掃清理論知識的障礙。
4.討論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學生運用教材中剛學的或是以前學過的理論知識、概念或是其他課外的知識對案例展開討論。組織案例討論可分為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小組討論一般4-6人一組,小組討論時學生相互發(fā)表各自的見解,設有小組發(fā)言人,記錄發(fā)言要點、解題思路及小組討論中存在的疑難點,作好小組發(fā)言的準備并積極發(fā)言。其他小組提出補充意見或是反對意見,也可從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學生或教師對案例討論作總結,針對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焦點問題在全班討論或辯論,教師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迪,從中得到啟發(fā)教育或產(chǎn)生新的知識,達到以“例”明“理”,以“理”釋“例”,以“例”明“德”,以“理”導“行”的目的,在實行智育的同時實施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5.總結點評。教師總結點評是案例教學法的歸宿。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學生討論案例的優(yōu)缺點,分析案例問題的疑難點,有針對性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學生討論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針對性地點撥,教師要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探究解決案例問題,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教會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案例或實際問題。教師在總結點評中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社會熱點、時政焦點及自身實際問題,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延伸、應用,內化為自己的具體行動。
總之,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呆板地接受教條為主動地探索理論,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實際教學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它也只是現(xiàn)代諸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也有其局限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它,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參考文獻:
[1] 王金彪;芻議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17期.
[2] 唐永玲;以案例教學構建思想品德課教學新課堂[J];華章;2011年21期.
[3] 項義雙;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年S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