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明+曹彥彥
【摘 要】一直以來,因為粗放式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和人們文化保護意識的淡漠,我國的許多古村落已經或者瀕臨消亡。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達到一定階段的今天,古村落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開始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古村落保護的工作中去,越來越多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已經出臺,各種成功的古村落保護模式也層出不窮。本文通過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古村落保護和開發(fā)的相應對策,希望能為中國的古村落保護事業(yè)盡一份力。
【關鍵詞】古村落 ? ? ?保護 ? ?價值 ? ?問題 ? ?文化
一、古村落的存在價值
所謂古村落,一般是指在民國以前即建村,具有一定的歷史傳承,建筑風貌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有其獨特的民俗風氣,并且至今仍在為人們所使用的村落。古村落被稱為“民間收藏的國寶”,一個小小的村落其實也是一個地區(qū)鄉(xiāng)村生活、文化的活的載體,它就像一個容器,里面盛滿的是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古村落有其巨大的文化、歷史、藝術、科學和經濟價值。
以安徽績溪龍川村為例,村內現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奕世尚書坊”和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龍川胡氏宗祠”,更有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以及書院、牌坊、亭、臺、樓、閣等,加之耕種的農田、灌溉的水系、倚靠的青山綠水等共同構成一個完整古樸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是古村落存在的物質價值;另一方面,龍川村村民賦予這一方山水以精神內核,他們在日常勞作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獨特的風俗民情以及一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等,構成了古村落價值的精神文化方面,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既要保持更要傳承的重要內容。
二、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現今,越來越多的古村落得到了應有的保護,但在保護過程中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甚至矯枉過正,對古村落的原有風貌反而造成了破壞,主要問題也比較多。如古村落民宅由于年代久遠,大多都已經殘缺破損,且生活設施落后,村民受到現代化生活方式的沖擊,在修復過程中往往只求整體外觀仿古,這樣就出現了“重外殼,輕內在”的問題;古村落的保護缺乏整體的規(guī)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修復方式反而會讓原有的古樸村貌蕩然無存;過度地進行旅游開發(fā),很多古村落儼然已經變成了掩藏在紅瓦藍墻之下的現代商場;只注重對古建筑和文物古跡的保護,卻忽略了對沿承已久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人文歷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此外,由于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致使游客數量超出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而對原有山水造成污染破壞。
對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fā)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只有合理規(guī)劃,因地制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才能真正克服以上一些問題,從而對這一人類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負責。
三、古村落的保護措施
1. 村落整體格局的維護
中國古村落選址注重風水,龍川村“靠山、抱水、畫屏”,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在對龍川村的保護和修繕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古人的智慧,嚴格地劃定開發(fā)邊界,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條件發(fā)展了文化旅游、生態(tài)旅游和休閑觀光旅游。另外,根據龍川村的“十”字形街巷結構,劃分核心保護區(qū),拆除違建、亂建和各類與村落整體風貌不相符合的建筑,一般不新建,必要的修復也要嚴格按照村落的整體建筑形式進行。
2. 具體古建筑的保護
根據各類古建筑的毀損程度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合理選擇進行修繕、重建或改建,但根本原則是“修舊如舊”,就是要盡最大可能地還原歷史原貌。例如,“奕世尚書坊”和“胡氏宗祠”等重點保護文物,需要進行定期檢查,且要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合理確定修護方案;對于保存較好的民居院落等,因為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要選取原有的建筑材料,按照原有的建筑工藝進行修葺,且不得改變建筑的原有結構;對于為旅游服務的一般建筑,可在保持整體外觀協調的基礎上,對內部空間進行改善,增加相應的現代化設施。
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所謂歷史文化遺產,這才是一個古村落的精神內核,是其得以延續(xù)千年而不衰的不竭動力。龍川村從建村至今已有超過1600年的歷史,這里文風鼎盛,從古至今,從這里走出來的名人不可勝數,最負盛名的當屬明朝兵部尚書、抗倭名將胡宗憲和戶部尚書胡富等。由于龍川是古時胡姓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所以,無論是它的建筑形式還是鄉(xiāng)土民情,都深深地打上了胡氏宗族文化的烙印。同時,龍川古時屬于徽州,因此其歷史文化沿襲與徽文化一脈相承,徽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徽派篆刻、徽菜等徽派文化都在龍川村得到呈現。
龍川村異彩紛呈的歷史文化遺產足以讓人眩目,應該組織相關學者下大力氣加強對其研究、發(fā)掘,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營造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氛圍。
四、結語
隨著我國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古村落的經濟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地體現。通過對古村落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綜合規(guī)劃,在原有村落結構的基礎上,對典型景觀進行修補保護,盡量保持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將建筑文物型旅游和民俗風情型旅游有機地結合,注重游客的參與體驗,真正做到了將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fā)相結合。本文通過探討古村落存在的價值和現今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了古村落在保護過程中采取的措施;今后的古村落保護工作應從現有案例中取長補短,使得古村落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明珠”能夠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李其榮. 城市規(guī)劃與歷史文化保護[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2]姚邦藻. 徽州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