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陳風華
【摘 要】物理實驗是我國中學物理教學重點課程內容之一,實驗操作過程自然是實驗教學中不可省略的環(huán)節(jié)。但在不少鄉(xiāng)鎮(zhèn)高級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與新課改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教學中“重分數、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普遍存在。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令人憂慮的現狀,既要有切實可行的政策引導,也要加大投入,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真正重視操作過程,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動手能力。
【關鍵詞】物理實驗 ? ? ?有效性 ? ? 科學素養(yǎng)
重視物理實驗教學似乎是老生常談,本不該多費口舌,但在筆者看來實際情況并不令人樂觀,部分鄉(xiāng)鎮(zhèn)高級中學存在的問題尤其突出,教學中“重分數、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背離了初高中物理新課標強調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要求。
一、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中學忽視物理實驗教學的主客觀原因
(一)主觀原因
1. 片面追求升學率。眾所周知,中考、高考中的物理試題,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乏善可陳,基本上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沒有對學生操作能力的直接考查。既然一切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來轉,老師們就不敢、不愿組織學生做較多費時費力而不一定能“討好”的實驗。
2. 遷就家長、社會的關注。雖然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但是社會、家長乃至部分地方政府或者教育管理部門依然緊盯著學校一年有多少學生升入重點高中、出多少名牌大學生。在這種層層施壓的倒逼機制下,豈有實驗教學的立足之地?
(二)客觀因素
1. 鄉(xiāng)鎮(zhèn)中學實驗條件的限制。鄉(xiāng)鎮(zhèn)中學實驗器材數量相對較少,相當多的動手實驗無法全面開展,甚至連教師的當堂演示實驗都難以保證。另外在師資配備上無法實現課任教師與實驗員的分離,教師分身乏術,自然忽視實驗教學。要讓學生獨立去做實驗,那更是學校所不允許的。
2. 多媒體的普及“包辦”了物理實驗教學。近年來,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實驗探究的過程成為教學中普遍利用的手段。但是筆者認為,任何逼真的動畫模擬都與真正的實驗操作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學生動手實驗有其具體體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效果是任何模擬實驗都達不到的。
3. 教學時數的限制?,F在一般鄉(xiāng)鎮(zhèn)中學每周物理課有4節(jié)左右,每節(jié)課僅有45分鐘,科學探究課更是少得可憐,且經常挪作他用。以學生為主的動手實驗課,那更是一種奢望了。
以上這些主客觀因素就導致了中學物理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二、為什么要重視中學教學中物理實驗的地位
當今時代,科技發(fā)達的國家都十分重視實驗在教學中的地位。例如日本教育部門規(guī)定,小學要進行180多個觀察,200多個實驗。而中學對實驗的要求那就更高了,在實驗時數占總課時數的比例方面,英國達到了驚人的50%,法國是30%,美國是20%。
中學教學肩負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其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重任。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實驗能力是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體現。無論是從踐行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長遠角度,還是從提高教學效率、提升高考成績的實用角度,我們都需要重視中學物理實驗教學。
三、如何切實提升物理實驗的有效性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每一個概念的建立、每一個定律的發(fā)現,都有它牢固的實驗基礎。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舉措加強實驗教學:
1. 中高考設置相應的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環(huán)節(jié)??疾榉绞娇梢远鄻踊?,但要注意形成統一的標準,保證公平性。雖然這會給考試的組織工作帶來極大難度,但是從長遠來講,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措施。它對中學實驗教學也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2. 轉變一線物理教師的思想觀念,增加實驗時數。實際上,物理實驗教學不會導致學生成績退步,反而會加深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會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導出規(guī)律、掌握理論,正確地領會物理知識,從這個角度講,合理規(guī)劃、安排物理實驗教學,不僅不會影響中高考的成績,還會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收效與質量。
3. 合理而適度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多媒體技術在很多時候的確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例如教學中借助其可以暫停等特點去給學生展示一些瞬間不容易觀察到的細節(jié),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等。但它畢竟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決不能越俎代庖、喧賓奪主。
4. 對于實驗器材匱乏問題,除了呼吁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鄉(xiāng)鎮(zhèn)中學投入之外,教師可以因陋就簡,尋找一些替代品。比如說用近視鏡研究凹透鏡成像實驗;用淘汰的注射器消毒后研究氣體壓強的問題;從家里報廢的喇叭中獲得永磁鐵,結合小燈泡研究安培力等等。這樣既解決了實驗器材匱乏的問題,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程度,可謂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物理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每一個物理教師都應該擁有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使命感,用科學理性與無私愛心的雙手,托舉起國家科技人才工程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尹曉燕 ,朱俊孔. 提高中學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 [J].中國校外教育,2009(S4).
[2]陳彥.物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J].宿州師專學報,2003(1).
[3]李祖瑤.淺談物理實驗的意義[J]. 河南農業(yè),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