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雪花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 )06-0021-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很多年來學生們提到在高中各學科中枯燥、乏味的課,首當其沖就是政治課。我們一直在努力地轉變教學觀念,讓政治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變?yōu)閷W生喜歡的課,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一、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實際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既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又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作,它沒有現(xiàn)成模式可搬。對于我校的政治老師而言,具體如何來開設政治校本課程,如何撰寫相關教材,沒有具體的模式可以借鑒,大家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我們一開始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于中資料設置校本課程的,如曾開過有史學風味的《跌宕起伏的中美關系》和社交色彩的《中學生禮儀》等校本課程,后者選學的學生人數(shù)大大超過了前者,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一定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讓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課程轉,而應該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特長。開設前先進行調查研究,可以先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們平時關心的話題是什么,然后整理后進行篩選,哪些問題與教材內容聯(lián)系最密切、最貼近生活、最貼近實際、最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挑選出最典型的案例作為素材編進校本教材中,并且隨時更新。
二、以教師為主導,引領學生
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體看,可以將校本課程分為四個層次,即教師個人、教師小組、教師全體以及與校外機構或個人合作,教師在各個層次的開發(fā)活動中所處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校本課程對教師的定位與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應該是一致的。政治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開發(fā)者。要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必要的時候走出政治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政治教師的能力提升、素質提高和潛力展現(xiàn),可以使學校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獲得最直接的效益?!皼]有教師的發(fā)展就沒有課程的發(fā)展”。學校在進行課程改革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加強教師校本培訓。教師本身是最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政治教師應該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智慧來引導學生,用政治教師的視野牽引學生,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恰當?shù)夭扇♂屢山饣?、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三、以學科為支撐,形成體系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許多學校一開始“能開什么就開什么,想開什么就開什么”,還沒有形成有著明確培養(yǎng)目標和科學組織體系的“課程”,這不利于學生和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其他校本課程開發(fā)一樣,高中政治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jīng)歷的“活動——體驗 表現(xiàn)”的過程結合起來;既要重視課程方向的建構,又要重視過程性建構;既要重視課程表層的趣味性,又要重視課程深層的研究性。惟有如此,校本課程才能和學生成長的需求相一致,也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根據(jù)學?;A條件和特點,高中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要恰當運用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各種趣味性活動,如“專題講座”“模擬法庭”“辯論會”“時政分析”“社區(qū)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以利于提高政治學科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課程內容可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從而使課程的實施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形成網(wǎng)絡式的教學系統(tǒng),師生、生生、師師之間資源共享,并及時總結反饋,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
四、以評價為介質,促進發(fā)展
高中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要立足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課程成果評價與課程計劃評價、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對課程開發(fā)教師的評價要以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課程意識與觀念的變?yōu)橹?,把教師、學生、家長都加入到評價主體的行列中去,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的評價,應注重綜合評價,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們的思想發(fā)生積極變化的過程,采用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狀況。評價更應關注學生學習品質、學習態(tài)度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評價,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