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精神病辯護在美國刑事司法中的應用

        2015-08-15 00:54:04宋寶蓮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fā)展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監(jiān)禁精神病被告人

        宋寶蓮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從世界各國立法來看,大多數國家都將精神病作為一種無罪辯護事由予以規(guī)定,美國的精神病辯護制度尤為引人注目。自1859年英國麥納頓規(guī)則傳入美國,關于其存廢之爭就從未間斷,一百多年來,精神病的判斷標準也數次更易。但是,除極個別州外,美國90%以上的州和聯(lián)邦法院都普遍適用該制度。我國從刑事立法上也將精神病作為無罪辯護的事由,并對精神病的判斷標準、鑒定程序、強制醫(yī)療等問題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然而這些零碎的規(guī)定并沒能構筑出一套完整的精神病辯護制度。司法實踐中,從馬加爵案到邱興華案,再到楊佳襲警案,啟動精神病辯護程序的個案屢見報端,但是最后辯護成功的卻寥寥無幾。雖然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精神病辯護制度缺失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精神病辯護制度從產生到發(fā)展再到完善,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止,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世界上均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借鑒有益經驗,構建我國的精神病辯護制度。

        一、精神病辯護的提出

        精神病辯護往往是基于被告人的利益提出的,然而司法實踐中,對于是否提起精神病辯護,被告人和其聘請的辯護人的意見可能會有分歧,這種情況下,辯護人應當將他與被告人的分歧反映到法院,由法院對這一分歧進行調查。當然,調查方式僅限于詢問被告人,最后由法院自由裁量決定是否適用精神病辯護[1]。美國聯(lián)邦和其幾乎所有州都有關于要求被告人將其準備提出精神病辯護進行提前告知的規(guī)定。在很多州,告知的內容涵括了與之相關的的專家證言[2]。例如,《美國聯(lián)邦刑事訴訟規(guī)則和證據規(guī)則》第12.2條(a)款規(guī)定:如果被告人意圖以其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精神不正常為由進行辯護,則應當在規(guī)定時限內,以書面形式將此意圖通知檢察官,并將通知副本提交法院書記官。如果未遵守本規(guī)則規(guī)定的要求,則不能提出精神病辯護。該規(guī)定的目的在于為控方提供足夠的時間準備審判中對該辯護事由的反駁,同時也便于法院對被告人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檢查。依據《美國模范刑法典》第4.05條的規(guī)定:當被告人以書面形式告知其將采用排除責任能力的精神疾病或缺陷抗辯,或有其他理由相信被告人的精神疾病或缺陷會成為訴訟中的爭議焦點時,法庭應當委派一名以上有資格的精神病醫(yī)生診察和報告被告人的精神狀態(tài)。此外,法庭還可以允許被告人委托的有資格的精神病醫(yī)生會同診察。被告人應當服從法院的指令,如果被告人拒絕接受精神診察,那么應在精神病診察報告中予以記載。

        當被告人提出精神病辯護時,他仍有權改變辯護理由,在訴訟中提出其他的辯護事由。并且,被告人在任何法院指令的精神檢查中做出的回答只有在被告人提出心智條件的爭議時方可提出。除此之外,無論是被告人在檢查中所作的陳述還是通過這些陳述所得的成果,控方都不可以使用。

        二、精神病辯護案的審理

        與普通刑事案件相比,精神病辯護案的審理有其特殊性,囿于篇幅,在此著重討論審理中涉及到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證明責任分配與證明標準設置

        在這個問題上,聯(lián)邦和州法院都將最初的舉證責任分配給被告人,但是對于說服責任的承擔卻存在分歧。1984年以前,聯(lián)邦和其他11個州的刑法都要求控方提出證據證明被告人精神健全,并且需要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程度。這就意味著當精神病不是個問題的時候,控方不需要證明它。但是一旦被告人提供證據提出這個問題,那么控方就必須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證明被告人精神健全,否則就可能直接導致無罪判決。這對被告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它會促使被告人提起精神病辯護。相反,如果被告人必須舉證證明自己實施犯罪行為時有精神病,那么他可能會猶豫是否提出精神病辯護,除非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會辯護成功。

        哥倫比亞特區(qū)和36個州法院都要求被告人承擔說服責任,即以優(yōu)勢證據證明其在犯罪時有精神病[3]。1984年美國國會通過精神病辯護改革法案后,聯(lián)邦法院也將證明責任轉移到辯護方,采用比大多數州使用的證明標準都要高的“清楚和有說服力”的標準。這種證明責任的轉變無疑減少了被告人精神病辯護成功的數量。

        在控方需要承擔證明責任證明被告人精神健全,且必須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標準的司法區(qū),因精神病而無罪的判決并非表明被告人在犯罪時精神不健全,而只能意味著控方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被告人犯罪時精神健全。而在被告人承擔證明責任證明其精神不健全的司法區(qū),因精神病而無罪的判決表明了一個事實,即被告人在犯罪時精神不健全[4]。

        (二)精神病辯護案中的專家證人

        在精神病辯護案中,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方面的專家證言對陪審團認定案件事實有重要作用。對于如何平衡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方面的專家證人在精神病辯護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國司法界存在兩種意見。一些人主張完全排除專家證言的使用,他們認為“將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問題交給未受訓練的精神病醫(yī)生,而使陪審團無所作為,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此外,聯(lián)邦和許多州都有關于控辯雙方可以自行聘請專家為其出庭作證的規(guī)定?,F實中,各方聘請的專家證人會完全倒向聘請自己的一方,最大限度地出具有利于本方當事人的專家意見。人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評論:“金錢能買來最好的專家?!边@種情況下,專家證人對案件事實的查明難以起到多少作用,甚至會制造更多的麻煩。正如英國一位陪審員所言:“我感到十分遺憾,法院無法從專家證人那里獲得幫助?!盵5]

        相反,多數人主張充分發(fā)揮專家證人的作用。他們認為,陪審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可以視為三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陪審員的判斷力;第二,陪審員的生活經驗;第三,訴訟中被法庭認可的證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案件事實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又常常會超出陪審員的一般生活經驗和判斷力,這時就需要借助各領域專家的力量,以補充陪審團在專門問題上認識能力的不足。《美國聯(lián)邦證據規(guī)則》第702條也肯定了專家證人的地位。

        一些學者提醒立法者在承認專家證言作用重大的同時,要明確其作用邊界,防止出現專家證人統(tǒng)治審判權的局面。其一,專家證言在本質上是一種意見證據,并非終局結論,其證明力同樣需要接受陪審團的審查。其二,專家證人的證言應僅限于事實問題,與此相關的法律問題不得發(fā)表意見。在這一問題上,美國律師學會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專家證人不可以就法律、道德或其他社會價值問題發(fā)表結論性意見,這類意見不能進入法庭,上述內容應當留給陪審團來判斷?!?984年《美國聯(lián)邦證據規(guī)則》修改時增加了關于最終爭議的意見,第704條(b)款規(guī)定,在刑事案件中,關于被告人精神狀態(tài)或情況的專家證言不能對該被告是否具有屬于被指控的犯罪構成要素或相關辯護要素的精神狀態(tài)或情況表態(tài),此類爭議應由事實裁判者獨立決定。

        (三)精神病辯護案的審理模式

        由于精神病專家們的意見常常發(fā)生令人迷惑的沖突,從而導致陪審團產生混亂,為了把這種混亂降到最低限度,一些學者主張把精神病辯護案件的審理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二個階段才接受有關精神病的證明[6]。這種審理方式的主要難題是:如何準確地界定各個階段應當審理的問題?審判實踐為該難題提供了兩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但是它們都不完善。1927年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在“人民訴威爾斯”案中聲明,分階段審理的第一個階段是用來證明被告人有罪與否,第二個階段旨在澄清被告人在犯罪時的精神狀態(tài)。遺憾的是,這種解釋對該方案所試圖達到的簡化與便捷構成了嚴重的破壞。依據美國刑法學的表述,犯罪的成立要件有兩個:表面要件(危害行為和犯意)和實質要件(無罪辯護事由不成立)[7]。是否存在犯意的證據在第一個階段至關重要,而精神病的證明可能與被告人是否存在犯意有關。這樣,圍繞犯意的辯論通常會進行兩次,這使分階段審理變得冗長不堪。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言,證明被告人犯罪時意識狀態(tài)的證據與證明精神病的證據同樣重要,而我們沒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能夠有效區(qū)分這兩種證據的證據規(guī)則,可能任何類似這樣的規(guī)則我們如何也制定不出來[8]。

        這種不幸的結果并不能說服所有的權威學者放棄精神病辯護分階段審理的設想。有人開始建議使用分階段審理的第二種方案,即第一個階段應當證實被告人是否實施了某種犯罪行為(危害行為),而把犯意的辯論和精神病的證明推遲到第二個階段進行[9]。這樣劃分似乎更符合加利福尼亞州的立法初衷。但是,該方案的可行性取決于能否有效地界定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的能力,如果不能,這種分階段審理方式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混亂。

        盡管存在上述種種困難,一些評論家仍然認為,精神病辯護的分階段審理方式的優(yōu)點超過了它的缺點[10]。看來,不管這一方式是否優(yōu)點大于缺點,精神病辯護的審理程序都有待改進。

        (四)精神病辯護案的判決形式

        20世紀80年代以前,精神病辯護案的判決形式主要有3種:一是無罪判決;二是有罪判決;三是因精神病而無罪判決(NGRI),即控方的證明已經滿足犯罪構成的表面要件,但是被告人的精神病辯護事由成立,因而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在精神病辯護案中,聯(lián)邦和許多州法院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廣泛采用因精神病而無罪判決(NGRI)。20世紀80年代初欣克利因精神病而被判無罪后,公眾認為NGRI判決的大量使用已經嚴重威脅著社會的公共安全。許多司法區(qū)開始采用一種新型的判決形式——“有罪但有精神病”的判決(GBMI)來補充NGRI判決,一些州甚至用GBMI判決取代了NGRI判決。即當被告人的精神疾病沒有足以嚴重的損傷他的認識能力或控制能力,以使他滿足法定的精神病要件時,法庭就可以對其適用GBMI判決。GBMI判決的被告人將受到與有罪判決的被告人一樣的監(jiān)禁刑,但是依照國家的法定程序,他們會接受醫(yī)療評估和必要的治療[11]。1975年密執(zhí)安州率先采用了這種判決形式,隨后,伊利偌州和印第安納州、密歇根等13個州也采納了這種判決形式[12]。有學者認為,這基本上是德國和英國限制責任制度在美國的翻版。

        雖然GBMI判決的支持者認為,該判決形式可以有效地減少不當的NGRI判決的數量,并且使犯罪人得到治療,但是GBMI判決并沒有受到普遍歡迎,批評者認為這樣的一個判決只是給陪審團提供了一次妥協(xié)的機會。在許多司法轄區(qū),GBMI判決和有罪判決的區(qū)別僅僅是形式上的。美國律師學會(ABA)稱,GBMI判決只不過是基于“道德花招”的“是的......但是”判決。美國精神病學會(APA)也反對這種判決形式,認為這是陪審團的“一條簡單的出路”[13]。并且,GBMI判決在實踐中并沒有完成它的理論目標:保證被告人治療的機會。因為法庭可能判處GBMI判決中的被告人監(jiān)禁刑,但是這些被告人通常并不比監(jiān)獄中其他精神障礙者有更多機會接受治療。此外,有證據顯示,GBMI判決中的犯罪者比精神正常的犯罪者更容易被判處監(jiān)禁刑,且監(jiān)禁的刑期更長[11]。因此,GBMI判決的有效性不斷受到公眾的質疑。

        三、對精神病辯護成功案件中被告人的處置

        如何處置那些被法庭裁決因為精神病而不用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責任的被告人,關系著被告人的個人權利以及社會公共安全。對被告人的處置包括監(jiān)禁式治療和釋放兩方面的問題。

        (一)監(jiān)禁式治療

        社會普遍認為,精神病辯護成功的被告人既瘋狂又邪惡,因此精神病辯護需要一種既能治療被告人的精神疾病,又能保護社會免受被告人危害的非懲罰性的方式。作為回應,美國幾乎所有的州都將精神病辯護成功的被告人關進了精神病院或其他精神病治療機構。目前,美國對因精神病而被判決無罪的被告人的監(jiān)禁式治療主要存在兩種模式:自動監(jiān)禁模式和自由裁量的監(jiān)禁模式。

        依據自動監(jiān)禁模式,被告人因精神病被判決無罪后,將直接被移送精神病院或其他相關機構,無需經過任何關于被告人的精神病是否持續(xù)存在或者是否有危險性的聽審程序,法官也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余地。自動監(jiān)禁在政治上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向公眾保證了精神病辯護成功的被告人不會(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回歸社會,并因此給公眾安全構成威脅。然而,因精神病而無罪的判決使繼續(xù)監(jiān)禁不能被接受,需要為繼續(xù)監(jiān)禁被告人尋找一些其他理由,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被判決無罪的被告人因為精神疾病仍然具有危險性,因此需要自動監(jiān)禁來治療他們的精神疾病。正如法官在Jones v.United States一案中所言,“保護社會和他本人免受潛在的危險”[14]。但是,刑事審判中認定被告人是精神病的時間點是他犯罪的時候,而犯罪和審判中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間隔。法庭作出裁決時,被告人可能不再有精神病,或者即使有,但已經沒有危險性了。任何一種情況下,被告人犯罪時的精神狀態(tài)都不可能與法庭作出裁決時被告人的精神狀態(tài)相當。因此,為了彌補自動監(jiān)禁模式的不足,許多州規(guī)定在被告人因精神病被判決無罪后,設置一個單獨的程序,專門調查被告人是否仍有精神病。比如美國有一些州選擇有條件的適用這種模式。這些州規(guī)定,依據以下規(guī)則才可以監(jiān)禁被告人:被告人的精神病在持續(xù);或被告人是危險的;或被告人的精神疾病復發(fā)的可能性很大[4]。

        在自由裁量的監(jiān)禁模式下,被判決無罪的精神病被告人會被暫時送到某個精神病治療機構進行觀察,通過觀察與鑒定,再由原審法官或原來的陪審團自由裁量是否應將其關押。然而,允許法官自由裁量的法律并沒有為法官提供任何標準,這種方法很難使國家的判例相統(tǒng)一。一個法官可能裁決監(jiān)禁被告人,因為他認為社會需要保護,另一個法官可能認為被告人更需要治療。

        無論適用何種監(jiān)禁模式,美國現行的治療體制都更像是一個懲罰工具,而不是康復工具,精神病院只是一個“事實上的監(jiān)獄”。一些精神病學家認識到了這些精神病人所接受的治療的高度懲罰性的本質,他們將這些犯罪者稱為“美國最新形式的奴隸”[11]。因此,對精神病被告的監(jiān)禁應當平衡治療和保護社會兩個目標。有學者提出了一套折中方案,即被判決無罪的精神病人在審判之后可以立即被監(jiān)禁到精神病機構,接受一個為期60天或90天的精神調查。依據調查結果,法官有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如果認為被判決無罪的被告人對自己或他人有危險性,那么法官可以將其監(jiān)禁到精神病院;如果認為被告人的精神疾病可以治愈,那么他可以判處被告人緩刑;如果確信被告人目前沒有危險性,未來有危險性的可能性也很小,那么可以無條件釋放他[4]。

        (二)釋放

        美國各州采用的釋放標準并不統(tǒng)一,概括起來可以分為3類:(1)精神已健全;(2)對自己或他人沒有危險性;(3)精神已健全且對自己或他人沒有危險性。具體到司法實踐中,各州采用的釋放標準基本上都是以上3種標準的變體。20世紀80年代以前,精神病的釋放標準相對寬松,這得益于60年代興起的“去結構化運動”。當時,美國許多州的法律規(guī)定醫(yī)生應當對被告人進行定期檢查,對基本上已經康復或沒有危險性的人及時釋放。但是20世紀80年代欣克利案件以后,各州精神病的釋放標準開始收緊。并且,他們認為對精神病人的關押是為了治療而不是懲罰,因此,被判無罪的精神病人在醫(yī)院關押的時間可能比被判入獄的時間要長。1999年,Linhorst對1000名因精神病而被判決無罪的被告人的調查顯示,5年后,85%的人留在精神病院,10年后仍有76%的人留在精神病院,一半以上的輕罪犯罪者待在精神病院的時間比他們如果被判刑的刑期要長[14]。

        就釋放權的主體而言,美國各司法區(qū)要么把釋放權賦予監(jiān)禁被告人的精神病院,要么賦予原審法院。前者指的是,被告人在精神病院治療一段時間后,精神病院可以根據被告人的康復情況決定是否釋放;后者指的是,精神病院在釋放被告人以前必須先報告原審法院,由法院來裁決被告人是否已經達到釋放標準。兩種標準各有利弊,但是從對精神病的判斷屬于司法權來看,釋放權也應當屬于司法權,即由法院行使釋放權[15]。

        由于各州釋放標準不同,具體的釋放程序也不甚統(tǒng)一。從釋放的情況來看有兩種模式:一是主動釋放,即如果精神病機構認為精神病犯罪人符合無條件釋放或者附條件釋放標準,就應當向命令監(jiān)禁被告人的法庭提出報告,申請無條件或附條件釋放該被告人,根據《模范刑法典》的規(guī)定,法庭應當依據申請,委派兩名以上有資格的精神病醫(yī)師在60日或者有必要延長的時間內診察被告人并作出報告。法庭根據精神病醫(yī)師提出的報告,認為被告人已經達到釋放標準的,應當命令精神病院將其釋放,如果法庭不能確信犯罪人是否達到釋放標準,應當迅速召開聽審,以作出是否釋放的決定。在聽審中,犯罪人承擔證明自己已達到無條件或附條件釋放標準的證明責任,關于舉證的要求,有的州規(guī)定的是優(yōu)勢證據,有的州規(guī)定的是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證據,無論何種標準,對被告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二是申請釋放,精神病犯罪人每6個月就可以提交一次釋放申請,具體釋放程序和上述模式一樣,這樣精神病機構被迫至少每6個月重新評估一次病人的精神狀況,因為他們知道病人將提交釋放申請。這種方法是可取的,因為這樣避免了由于精神病機構的不關心而拖延對病人的釋放??傊?,無論采取哪種模式,結果只有3種:無條件釋放、有條件釋放和不予釋放。

        四、我國精神病辯護制度的構建思路

        目前,我國尚沒有系統(tǒng)的精神病辯護制度,關于精神病辯護的規(guī)定散見于《刑法》《刑事訴訟法》《精神衛(wèi)生法》以及一些部門規(guī)章中。司法實踐中,存在精神病鑒定程序啟動難、對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過度醫(yī)學化、審判機關實質獨立性不足、對精神病人妥善處置乏力等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成熟經驗,對我國的精神病辯護制度進行設計。第一,明確精神病鑒定的啟動程序,賦予辯方與控訴方同等的鑒定程序啟動權,法院必要時可以啟動中立的第三方鑒定權;第二,證明責任分配與證明標準法定化,要求辯方承擔精神病的證明責任,但只需達到一般民事證明標準即可;第三,合理定位鑒定意見,鑒定人只需對被告人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表鑒定意見,對于刑事責任能力的判斷交由法官來評定,在明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前提下,健全對鑒定人的責任追究機制;第四,探討精神病辯護案件是否應當分階段審理;第五,完善判決形式,在判決內容中明確對精神病被告人的處置方式和程序;第六,妥善處置精神病辯護成功的被告人,處置方式包括家屬或監(jiān)護人看管治療、看守所或監(jiān)獄監(jiān)管、強制治療,處置前須對被告人進行危險性評估。

        [1] 賴早興.精神病辯護制度——基于美國精神病辯護制度的思考[J].中國法學,2008(6):110.

        [2] 拉費弗.刑事訴訟法[M].卞建林,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023.

        [3] Henry T M.Recent Changes in Criminal Law:The Federal Insanity Defense[J].Louisiana Law Review,November,1985:357.

        [4] Frederica B K.The Insanity Defense:The Need for Articulate Goals at The Acquittal,Commitment,and Release Stages[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Law Review,740 -753.

        [5] 畢玉謙.民事證據法判例實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29.

        [6] 胡薩克.刑法哲學[M].謝望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223.

        [7] 賴早興.英美法系國家犯罪構成要件理論之辯證及其啟示[J].法商研究,2007(4):115.

        [8] 戴維·路易塞爾,杰弗里·哈澤德.分階段審判中作為辯護理由的精神病[J].加利福尼亞州法律評論,1961(49):829-830.

        [9] 唐納德·赫曼.對精神病辯護理由的抨擊:精神病辯護理由的效力及影響之限制[J].魯杰斯法律雜志,1983(14):241.

        [10] Julie E G.The Insanity Defens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ow Recent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Case Law Can Improve The System[J].Indiana Law Journal,Fall 2006 p.1482 -1493.

        [11] 尼維德.變態(tài)心理學:變化世界中的視角[M].吉峰,楊麗,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80.

        [12] Fernand N D,Thomas H S.What Now For The Insanity Defense?[J].Notre Dame L Rev,1983:1111.

        [13] James W E.The Consequence of the Insanity Defense:Proposals to Reform Post-Acquittal Commitment Laws[J].Catholic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6(3):970.

        [14] 何恬.重構司法精神病醫(yī)學:法律能力與精神損傷能力的鑒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69-170.

        [15] 張旭.英美刑法論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87-88.

        猜你喜歡
        監(jiān)禁精神病被告人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有一種監(jiān)禁叫“書刑”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56
        貪污、受賄犯罪終身監(jiān)禁規(guī)定妥當性反思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0
        清末女犯監(jiān)禁情況考述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亚洲三区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 无码|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亚洲色图|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亚洲av日韩av在线观看|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91| 亚洲av第一区综合激情久久久|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老肥婆牲交videos|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潮喷水无遮挡毛片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7| 中国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资源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极品尤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很黄很色国产av|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无码AV| 人妻av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成年女人午夜特黄特色毛片免| 尤物在线观看一区蜜桃|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日本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亚洲不卡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