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鋼琴
(浙江省上虞春暉外國語學校)
舉例法是用例子去分析、說明、論證有關理論觀點,所以所舉的例子必須真實可信,有根有據,做到真實準確、比喻恰當、用詞合理、表達完整。只有真實可信,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才會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心悅誠服。如果舉例不符合實際,或人為編造,把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當例子來舉,就會“例”不對理,缺乏信服力,誤人子弟。所以,教師必須做到選擇科學、準確無誤的例子,不舉違反事實,不符合事實的事例,不能人云亦云;事例要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密切相連,達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統一,不能為了取悅學生,東拼西湊,杜撰事例,離“題”萬里。只有科學準確的事例才能由“實”達“信”,體現說服力和證明力。
所舉例子要健康有益,能將典型事例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具有論證觀點、教育學生的雙重作用,從而激發(fā)他們勤奮上進,促進科學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為此,舉例切忌低級庸俗。低級庸俗的事例只會腐蝕學生的思想。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即使要講反面事例,也必須進行深刻分析,給予有力批判,防止其產生消極作用,避免其帶來負面影響?!比襞e反面的例子,要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不能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現實生活中的假冒偽劣產品和青少年犯罪等問題,學生普遍感興趣,圍繞這些問題,我們可以作正面的引導,也可以作反面的分析。但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因為正面的問題講得多了,就可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反面的問題講得多了,也就可能產生負面的效果。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師在舉例時要注意正面引導學生全面而辯證地分析問題,避免選用過多的反面教材而對學生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舉例是為了論證和說明理論,因而必須寓理于例。事例中要隱含深刻的道理,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例如,在講聯系時,教師列舉了這樣的例子:一名學生,和家長之間具有血緣聯系,和教師之間形成師生關系,和其他學生之間又是同學關系,和學校的管理、國家的教育制度等也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我們每一個人和周圍的一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孤立的個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聯系具有普遍性。學生通過這一事例的學習,從中受到啟發(fā),明確聯系具有普遍性,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有時候,說明一個問題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但好的例子不在多少,而在于它是否典型,能否引起學生的注意”。所謂典型性就是指所舉例子要能集中反映和揭示事物本質,使學生較為全面、系統理解例子所要論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講授“物質”概念時,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物質”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質”概念的內涵,政治教師可先列舉現實中的各種物質形態(tài),從巨大的天體到基本粒子,指出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即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又為人的意識反映的“客觀存在”,這就是哲學上的“物質”。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觀實在性。這一事例就具有典型性。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質”這一概念的內涵。
用具趣味性的例子來說明抽象的道理,更易于學生接受。要使它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舉例要有趣味性。通過舉例,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舉例愈有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因而能增強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迪他們積極思維。但是,在講求趣味性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格調問題,切不可低級趣味,因為庸俗的東西只圖學生一時的笑聲,最終只會誤人子弟。
舉例體現時代性,要求教師所舉例子,從時間上要更多地來源于現實社會,具有當代特色;從空間上要接近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特征。為適應中學生求新思維和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師應及時捕獲新信息、新知識、新成果。如,英國科學家利用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綿羊“多莉”的消息見報后,引起世界的關注與轟動。政治教師及時收集這方面的材料,在講授“科技”這一知識點時,就在課堂上以“如何看待克隆技術的喜與憂”為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了解科技新成果,又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舉例法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蜻蜓點水,應該鎖定科學性、思想性,圍繞典型性、啟發(fā)性、趣味性,結合時代性,使舉例藝術充分發(fā)揮作用,使思想品德課充滿魅力。
[1]王生清.課堂教學舉例有講究[J].中國民族教育,2005(05).
[2]李彩霞.淺談思想品德課的課堂舉例[J].石油教育,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