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佳佳
課堂提問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語文教師遵循正確的提問原則,準確把握提問的時機和難度,實現(xiàn)教學提問的藝術化處理,充分吸引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首先,語文提問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因為在一個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基礎、興趣偏好等方面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的提問要以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目標,同時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設置差異化的提問。如針對學困生可以設置低層次問題進行提問,針對優(yōu)等生則可以適當加深提問的深度,這樣可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參與到問題探究活動當中。
其次,高中語文教師的提問要有計劃性,切忌隨意提問,否則很難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正確的做法是圍繞語文教學目標,以及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增強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遞進性,讓課堂提問為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服務。
再次,為了保證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順利進行,語文教師還要堅持和諧性的原則,做到提問的態(tài)度要自然親切,語氣語調(diào)要滿足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認真聆聽學生的回答,實現(xiàn)師生在情感上的積極溝通,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上主要是針對“講字詞”“析層次”“挖主旨”等內(nèi)容開展習慣性提問,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思維的有效提問非常少。還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過分強調(diào)個人權威,獨攬?zhí)釂柎髾?,學生沒有反問的權利,回答不好時常常遭到教師的嚴厲批評,這無疑是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扼殺。而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則是需要語文教師結合教學方案和課文結構,進行適時的提問。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將課堂提問分為事實性提問、經(jīng)驗性提問、創(chuàng)造性提問和評價性提問四種類型。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始,可以多提一些事實性的問題,如課文的文體、作者等,而隨著課文教學的深入,則可以提一些經(jīng)驗性的問題,在課堂的末尾以及課后,提一些創(chuàng)造性和評價性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并最終內(nèi)化為個人的知識素質(zhì)和能力。
首先,要多進行總分式的提問,減少孤立式的提問,因為孤立式的提問只適合解決某個單一問題,不利于學生對課文整體內(nèi)容的感知以及多向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而總分式提問可以將一個大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在語文課堂上實現(xiàn)“以大領小,從小到大”的提問效果,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養(yǎng)成。
其次,高中語文教師要多進行遞進式的提問。減少處于同一層面的線性提問,因為線性提問不利于知識間的邏輯互聯(lián),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需求,而遞進式提問可以實現(xiàn)“由簡入難、從簡入繁”的提問效果,能夠充分吸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再次,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多進行連環(huán)式提問。在“一問一答”的互動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邏輯方向思考,達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
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減少封閉式的提問和講解式的提問,必要時可以通過開放式提問以及插入式提問的方式,糾正學生的探究方向,從而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僅要通過提問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發(fā)散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不僅讓學生習慣于主動提問以及反問,還要敢問、善問,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實現(xiàn)主動思考和進步。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充分顧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各類教學問題的提出要留有余地,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充足空間,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和反問能力時,可以多設置一些開放性、互動性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僅僅是互動教學的一個開始,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學生接下來的相互提問以及反問才是問題教學的關鍵,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使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每個高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都要重視課堂提問的巧妙設計,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針對性、有效性和藝術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