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曉
當前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體驗已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初中語文“樂學模式”的構建勢在必行。但教師在構建快樂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構建藝術,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體驗。只有做到了“寓教于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體系中,學校過分強調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太重視學生人文素質和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和地位,加上有的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過程過于封閉,基本都是依賴教材開展常規(guī)性的教學,這樣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初中語文“樂學模式”的構建也就成為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提倡和鼓勵快樂教學法的應用,其教學宗旨就是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因此,教師在制訂語文教學方案時,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多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的授課形式,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范進中舉》一文的教學中,對于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教師單純進行單向的講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能夠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對范進中舉前后的語言、行為舉止進行表演,那樣將會有助于學生對文中主人公精神世界的理解。
初中語文“樂學模式”的構建以及快樂學習理念的貫徹,教師無疑充當著最為重要的角色,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無疑是決定學生情感與快樂體驗的最關鍵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老師,都要認真的對待每個學習個體的學習需求,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偏好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真正走進語文、喜歡語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鑒于此,初中語文的快樂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角色”,在情感上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例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Flash 動畫視頻,再組織學生分別講《安徒生童話》中的其他故事,也讓學生們能夠在“邊學邊樂”中獲取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和快樂體驗,不斷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在新課改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鑒于此,教師要拓寬語文教學思維,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聯(lián)系,讓學生在更多的實踐活動中尋找快樂、感受快樂。同時,語文課堂作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要想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除了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展現(xiàn)、演繹教材中的快樂內容外,還要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做到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學生自學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掌握更多快樂的學習方法。例如,建立“閱讀角”或書報墻,分別設立人物專區(qū)、社會專區(qū)、景物專區(qū)、課件專區(qū)、報紙專區(qū)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閱讀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交流學習經(jīng)驗,實現(xiàn)快樂學習素材的及時分享與傳遞。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評價活動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方式也多是采取考試的形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評價,毫無學習的積極性可言,初中語文“樂學模式”的構建更是無從談起。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和快樂教育理念,重視學生情感和人文素質的發(fā)展,增加過程評價的比重及學生自主評價的比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生自主評價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tài)度的跟蹤,更加看重教學反饋與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主張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實現(xiàn)自我反思和不斷進步,減少了教師硬性管理帶來的壓力和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所以是加快初中語文“樂學模式”構建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就自己的作品在小組內進行傳閱,尋找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不足,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下實現(xiàn)共同進步。
總之,初中語文“樂學模式”的構建,是新課改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需要,同樣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構建生本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保持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促進初中語文快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