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寄華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痹谖难晕膶W習中,就應該在理解“言”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誦讀,進而在朗讀中記住知識,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nèi)容,在朗讀中做到智、能、情的融會貫通。故筆者以初中文言文教學為例,對朗讀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作一簡要分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朗讀的基礎,要求學生能夠打通文本的文字關,而在文言文教學中,也離不開正音正字,只有將其同朗讀訓練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才能更為輕松地學習文言文。然而,文言文,作為一種簡潔且典雅的古代漢語書面語體,在文本里面,有著眾多生僻字、通假字與異讀字等,這些都給初中生文言文的學習帶來一定困難。這時,教師就必須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認讀來把握文中的通假字與生僻字,確保字詞音的讀準、讀順與讀懂。如學習《幼時記趣》的時候,筆者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首先就對文言文的相關知識進行了介紹,而后再引導學生認讀字詞,尤其要求學生把握文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多義字的準確認讀。如引導學生就“項為之強”中的“強”字反復認讀,使之初步了解文言通假字,指的就是“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又如關于文本中“為”的讀音,“項為(wèi)之強,叢草為(wéi)林,舌一吐而二蟲盡為(wèi)所吞”,引導學生在準確認讀的基礎上,把握當“為”表示介詞與連詞的時候,應該讀為“wèi”,而當其表動詞的時候,則“wéi”,從而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準確把握“為”的讀音與字義,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需具體結合文言文的情況,給予學生不同形式的范讀,如對于需要重點講解的文本,則需全文范讀,以幫助學生初步構建對文本的整體印象;對于內(nèi)容較簡單的文本,則只需對其重點段落范讀,以加深學生對這些重點段落的理解與把握;而對于文本中那些有著關鍵性作用的詞句,教師更應該范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斷句的辦法。但是,不管是怎樣的范讀,教師均應將文本情感把握同朗讀技巧有機結合在一起,即首先就需奠定整篇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確保范讀的連貫性與流暢性。其次,用普通話朗讀,并確保讀音的準確。最后,注意語句的停頓與重音部分的恰當處理,以達到準確表情達意的效果。同時,在范讀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可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向?qū)W生播放一些朗讀錄音,但需控制次數(shù),畢竟教學設備并不能取代教師范讀的直觀性,而且教師也可以讓一些有著一定朗讀基礎與技巧的學生來帶領其他學生朗讀,以“兵教兵”的方式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活躍課堂氛圍。如在學習《晏子使楚》時,可在范讀文中的一些句子時,注意語氣的輕重舒緩與適當停頓,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如“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在文言文教學中,“誦讀”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本內(nèi)涵與情感,而這些情感又是隱含在無聲語言(文字)身上的,只有通過朗讀將其外化,才能更好將其把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初步的文本認讀,聽到了教師的范讀,想必已經(jīng)初步把握了文本的內(nèi)涵,這時,教師就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復誦讀,進行模仿練習,并進一步指導學生把握文本朗讀語氣與技巧。第一,引導學生重視文本詞句的重音朗讀,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其中,低音表達的是悲哀、肅穆的情感,高音表達的是高興、喜悅的情感。如在誦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句時,就可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將重音放在“千帆過”與“萬木春”上面,以讀出詩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第二,引導學生注意誦讀“語調(diào)”。所謂“語調(diào)”,就是思想感情與語言環(huán)境在聲音上所顯現(xiàn)出來的高低、升降變化。如在誦讀《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在誦讀“商女”時,語氣要平緩,讀“不知”時將語氣逐漸上升,至“亡國恨”就達到了頂峰,特別是“恨”,以此來讓學生讀出詩人心中的憂憤,并領悟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第三,引導學生把握誦讀節(jié)奏。關于誦讀節(jié)奏,需貫穿于整篇文本。文本感情熱烈、歡快的,可用快節(jié)奏;感情悲傷、憂郁的,則可適當放緩節(jié)奏。如在《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歸家”的那一段,整個感情基調(diào)就是歡快又熱烈的,故筆者就引導學生用歡快的節(jié)奏誦讀第一句,以烘托出一種喜慶的氛圍;而到了第二句,則適當放緩節(jié)奏,以讀出木蘭恢復女兒狀時的輕松、愉悅心情,并輕讀末句,為高潮的到來做好鋪墊,至第三句,加快節(jié)奏,來表現(xiàn)伙伴初見木蘭女裝時的驚奇感。通過這樣一種形式,讓學生在模仿誦讀中,更好的把握文本所傳遞的內(nèi)容與情感。
當然,文言文朗讀方法還有很多,如“美讀”、“品讀”,而這兩種朗讀方法也同“誦讀”一樣,要求將作者的感情讀出來,以更好的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并同作者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另外,在朗讀形式方面,也包括集體朗讀、個人朗讀、小組朗讀與自由朗讀等,但是,不管何種朗讀方式,何種朗讀形式,均是為了引導學生準確認讀文言文中的字詞句,把握其中的思想內(nèi)容與情感,從而更好的把握文本。為此,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具體結合文言文的學習內(nèi)容與情感類型,引導學生展開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教會學生不同的朗讀技巧,最終從整體上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