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莉
預習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本教育體系提倡“先學后教”、“以學定教”。2011年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種要求下,生字預習更顯得重要。只有全面依靠學生,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促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才能提高識字效率。在郭思樂教授提出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理論指導下,筆者根據(jù)蘇教版小學語文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我是識字能手”的生字預習記錄表,以表格形式落實生字預習,采取多種方式檢查預習的效果,開展一系列評價活動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努力探索生本實驗一年級生字預習的指導策略。
生本教育體系主張“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應當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學后教”、“先會后學”的過程上。在指導一年級學生預習生字時,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第一步,聽錄音讀課文;第二步,讀課文認生字;第三步,圈出不會認的生字想辦法再學;第四步,一邊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一邊標上序號。在實施預習指導的過程中,剛開始,學生還能認認真真地進行預習,但日子一久,學生就不按要求做,有時候只是讀讀課文,家長不知道怎樣指導孩子預習,老師也難以檢查。這樣,預習就漸漸失去了它的作用。
為此,我及時調(diào)整預習要求,采用口頭布置與表格填寫相結(jié)合的策略,以表格形式落實生字預習,把預習要求設計成“我是識字能手”的記錄表,讓一年級學生直觀、具體地了解預習的要求及預習方法,一邊讀一邊填寫,幫助學生養(yǎng)成“先學”的習慣。
在表格設計上,我將課內(nèi)預習與課外識字結(jié)合起來。根據(jù)識字要求,將生字預習的要求分為兩類:一是會認識800個常用字,二是會寫常用漢字160個。會認的字側(cè)重于學生認字數(shù)量,學生要數(shù)數(shù)每篇課文中的生字數(shù)量,然后記錄自己所認生字的數(shù)量,還要接受家長、同學的考查。這樣一來,學生就得給生字表中的生字編號,認認真真地自學生字,否則就過不了關。自然而然地,學生就動起來了。會寫的字也要求學生先學,具體做法是學生先自學生本的配套教材《寫字本》,了解每個字的筆順,然后在記錄表中正確書寫一次,將拼音也抄寫下來,考查學生學習拼音的情況,復習和鞏固漢語拼音。這樣,以表格形式落實生字的預習,既有效指導學生預習生字,又貫徹了“先學后教”的教育理念。學生預習的成果呈現(xiàn)在記錄表中,便于檢查和指導。
1.學生自查。低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以形象思維為主,情感的內(nèi)容不斷豐富,思維水平更富有穩(wěn)定性,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逐漸學會獨立評價自己的言行。學生自我表現(xiàn)評價的過程就是自我表現(xiàn)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檢查預習效果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記錄自己會認的生字數(shù)量。正如生本教育理論所講述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生想出各種方法認識生字,有的將課文讀了好幾次,有的一次又一次地聽錄音帶,有的看卡片后面的音節(jié)來學習,有的還學會了查字典的方法。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學習的效果非常明顯。
2.家長考查。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征,我設計了“家長考”的欄目,檢查學生在家先學的效果,同時督促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有的學生自我考查還行,但是家長一考就不行了,于是又讀幾遍課文。這樣一來,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便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了。
3.同學互查。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以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每天早上回到學校,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小組活動,互相考查生字預習的效果。一些難認的字,則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全班共議解決。這樣使每位成員不僅自己掌握生字,還要關心和幫助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獲得成功。學生之間互相檢查的方式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喚起了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信心,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機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師生共查?!皟和臐撃軣o限”,只要我們給出時間、空間、氛圍去激勵它,學生一定能有所創(chuàng)造。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分享成果、表現(xiàn)自我、展示個性的舞臺,讓學生匯報、交流預習的成果,哪些字最難認,是怎么記住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如編順口溜、講故事、聯(lián)想、猜字謎等。大家暢所欲言,識字的興趣濃,識字的效率高。
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只有對預習有興趣,才能使預習活動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因此,在一年級語文生字預習的評價中,要采取激勵性評價策略,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實施評價活動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自學能力差異進行彈性評價?;A比較好的學生相對提高要求,如要求至少收集十個課外閱讀中認識的字等。自學能力較弱的學生允許他慢一步,逐漸提高要求,使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同時開展個人評比、小組競爭、課外識字等評價活動,進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1.個人評比。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毙W生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感,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因此,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評價活動,評選“識字能手”、“進步之星”、“合作之星”等給予獎勵;開展“經(jīng)典詩文朗誦比賽”、“講故事大會”、“猜謎語”、“腦筋急轉(zhuǎn)彎”等活動獎勵先進。豐富多彩的評價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還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預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小組競爭。將競爭機制引入生本課堂,特別是發(fā)揮有效表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以組為單位進行識字比賽、搶答記分或獎勵紅旗,為自己組爭光。在激烈的競爭中,大家情緒高漲,學習積極主動,生字記得牢固。
3.課外識字。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識字,是培養(yǎng)學生預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理論指出: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學生自己收集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將在某種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蓬勃發(fā)展。因此,應該引導、激勵孩子們堅持每天閱讀課外書報,把課外學習中認識的字剪下來貼到預習記錄表上,或請家長代為記錄,并在小組、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展示,開展互評活動。既可以做“小老師”,教別人認讀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收集的漢字,讀對了獎勵對方一個漂亮的印章;也可以做“小能手”,主動去認讀別人收集的漢字,獲取同學的獎勵。學生在活動中一展自己課外預習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預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實踐證明,以生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信任依靠學生,充分調(diào)動和利用學生資源,通過有效的引導,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前預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