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娟
低年級古詩文短小精煉,想象豐富,童趣盎然,很受學生喜愛。在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中,詩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古詩文教學不僅對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愛國思想教育,還對學生進行了藝術(shù)的熏陶。如何在小學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文優(yōu)美的意境呢?在此,結(jié)合課本中的古詩文教學,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話很有道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學習情緒是學好一篇課文的關(guān)鍵。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在古詩文的朗讀指導中,老師帶領學生全身心投入,體會古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為基礎,在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用情朗讀課文,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鋤禾》描寫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lián)]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整首詩語言簡潔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誦讀的詩作。課開始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將圖與詩對照,讓學生看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農(nóng)民在干什么,然后讓學生對照插圖細讀課文前兩句,讀懂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農(nóng)民在烈日下鋤禾的情景,體會農(nóng)民的辛苦。讀完前兩句,讓學生說說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然后指導讀后兩句,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我班上有農(nóng)村的孩子,假期時也曾跟隨父母下地勞作,這樣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其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古詩的特點是詩畫合一,一首詩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因此,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去繪畫,是古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用稚嫩的畫筆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不僅增強了他們對詩的理解,也在涂抹喜歡的顏色的過程中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
我在教學《江雪》時,讓學生用鉛筆勾畫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在下著雪花的江面上,一只小船,一位老人,頭上戴著雨具,獨自在嚴寒的江面釣魚。這樣便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展示的意境。然后抓住“千山”“飛絕”“萬徑”“蹤滅”體會在茫茫雪天之間的世界,萬物無聲;抓住“孤舟”“獨釣”讓學生想象一幅獨釣寒江凄涼的圖畫。這樣學生在朗讀時,頭腦中就有了畫面作為依托,不但讀得動情,而且背起來也是言之有物。
小學低年級的古詩文不僅語言美、意境美,而且音韻婉轉(zhuǎn),深受學生們喜愛。教學時,通過學生們熟悉的音樂旋律,“借用”在學習的兒童詩歌上,可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經(jīng)典詩詞的意境之美、音韻之妙。
有一次,在教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竟小聲地哼唱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正想提醒他上課要專心聽講,突然靈機一動:為詩歌配上曲調(diào)也是一種學習詩歌的好辦法。想到這兒,我大聲說:“這位同學為大家創(chuàng)新了一種讀書法:曲調(diào)吟唱法。我們來欣賞一下?!苯淌依镱D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這名學生唱完《靜夜思》,掌聲再一次響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逐漸高漲。
音樂讓人沉靜,音樂讓人入景。利用多媒體,緊扣古詩文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樂曲配樂朗誦,使欣賞課程真正成為圖、文、聲并茂的整體,學生聽起來就會感到韻味無窮,具有很強的感召力,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
在教學《游子吟》一詩前,深入了解了詩歌創(chuàng)造的時代背景。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50歲時才得到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了這首發(fā)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我結(jié)合作者當時的遭遇,認真領悟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選用《燭光里的媽媽》作為背景音樂,以時而低緩時而高昂的語調(diào)、時而舒緩時而激越的語速反復誦讀,然后給他們錄制出來。上課時播放他們的杰作,學生聽完朗誦錄音后,深受鼓舞和激動,一再要求重播。從他們的情緒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聲情并茂的朗誦引起了學生們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總之,古詩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古代文學樣式,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為初入學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的范例。通過用不同方法教學古詩,學生的發(fā)音會更加準確,語言會更加豐富,表達會更加生動形象,興趣會更加濃厚,并且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觸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感,撞擊出學生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