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雙燕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教師或學生可以親自制作一些小實驗,在授課時演示或讓學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規(guī)律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困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小實驗;大作用;物理教學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初中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教師或學生可以親自制作一些小實驗,在授課時演示或讓學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規(guī)律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困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利用小實驗解釋物理現(xiàn)象,理解物理概念
真正的認識自然,必須從概念學習做起,而物理概念的教學既困難又抽象,恰到好處的小實驗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浮力》一節(jié),我們可以輕松地驗證上浮、漂浮和下沉,唯獨懸浮很難演示,只能利用推理的方法,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當浮力等于重力,二力平衡,靜止在液體中即為懸浮,偶然看到一個小實驗,配制足以讓雞蛋漂浮的濃鹽水,演示懸浮時只需緩緩加入清水。這是因為雞蛋的重力和浮力絕對的相等是很難做到的。靠每隔2~3秒鐘向液體內添加少許濃鹽水去調節(jié)液體的濃度很難實現(xiàn)和維持懸浮,而配置了濃鹽水后可先使雞蛋漂浮,再緩緩加入清水,這樣稀釋的是上層鹽水,雞蛋所受浮力隨即減小,于是下沉。但是雞蛋在沒入下層更濃的鹽水過程中,容易得到一個平衡點,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效果好。學生不僅對懸浮有了感官上的認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小實驗化解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不能一味地采用課本上的實驗,身邊隨處可得的材料可以使實驗更簡單更有說服力。例如,《內能及其改變》一節(jié),物體對外做功,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驗,選一個空的礦泉水瓶,裝一點點水,蓋上瓶蓋,讓一個比較有勁的學生將瓶子擰成麻花狀,(注意瓶口不能對著自己和其他學生)擰啊擰啊,“砰”的一聲,瓶蓋飛了,白霧出現(xiàn)在瓶嘴處,水蒸氣對瓶蓋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這些小實驗,既可以解決器材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解決課堂時間緊的問題,在不知不覺之間一個個知識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小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積極性是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的最好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激勵、提倡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學生經(jīng)過自己動手,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適當給予一定的認可和鼓勵會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自信,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壓力、壓強之后,我留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搜集一下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例子,沒想到第二天每個小組都上交了一份滿滿的答卷,吸管、書包帶、盲人道、針頭、鉗子、自行車車座等等,這樣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在給予肯定的同時,還要做適當?shù)难a充,例如,學生給出了車輛限載的問題,在這里要向學生進一步說明,車輛限載不僅僅只考慮到路面的抗壓能力,還與慣性和將要學到的動能知識有關,使學生前后知識連貫起來,打好基礎,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總之,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實驗大作用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靠教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留意身邊的點點滴滴,以學生為本,選取身邊的簡單物品,化解疑難,解釋物理現(xiàn)象,探究物理規(guī)律,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物理解釋生活,讓物理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