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杰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基礎。特別是學生,只有信任老師,才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老師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班上有一個叫朱××的小女孩,膽小文靜,平時不善于與老師交流,見了老師也是低頭一笑。還記得開學報名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在和我交流的時候說,由于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出去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監(jiān)管,現(xiàn)在才回來。孩子和他們很生疏。特別是媽媽更為難過,女兒和她的關系更加緊張,不愿意與她交流。希望老師能夠幫助改善她們之間的關系。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就對這個小女孩多了一些留意,發(fā)現(xiàn)她和同學之間關系也挺和諧的,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得也挺開心。直到一個下著小雨的早晨,這個上學從沒遲到的孩子上操鈴響了還沒來,也沒有請假。急忙打電話聯(lián)系家長,說孩子早早就出發(fā)去學校了。家長很是著急,急忙調(diào)動親戚朋友開始尋找。最后,孩子在幾個小時后自己滿身泥水,狼狽不堪地跑回了奶奶家。家長詢問結果,說走在學校路上,書包被別人搶了。聽到這個結果,憑經(jīng)驗我覺得孩子沒有對家長說實話。于是,中午放學以后,我和搭班老師一起來到了學生的家里。家長對我們的到來很是熱情,但孩子對我們的到來很是意外。我想,要想讓孩子說實話,必須得到她對你的信任。于是,我先和家長溝通,孩子為什么和他們關系那么生疏,班上的留守兒童也有不少,別的孩子怎么沒有這種情況呢?家長才說,孩子媽媽的脾氣暴躁,教育孩子沒有耐心,有了問題就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得知這些情況,我先讓家長回避,單獨與孩子交流,告訴她爸爸媽媽其實也是愛她的,從小離開她也是為了給她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雖然有時對她打罵,但也是對她負責,只是方法不對而已。爸爸媽媽也很傷心難過,希望能對老師說說心里話,老師會跟家長好好溝通,改變對她的教育方式,做了錯事只要改正,還是個好孩子。孩子的頭慢慢抬了起來,我對她投去了信任的目光。孩子終于說出了事情的經(jīng)過:作業(yè)沒有做完,不敢給家長說,在上學路上自己將書包藏起來而跑回家給家長編了一個“故事”。接著我讓孩子當著老師、父母的面承認了錯誤。家長也表示,今后一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陪陪孩子,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此次事件過后,孩子的變化也是很大的,又與其家長聯(lián)系了幾次,家長也覺得孩子現(xiàn)在和他們的關系融洽了,愿意和他們交流了。
看到孩子的變化,家長的感激,作為老師心里挺高興的。是啊,俗話說“溝通是架起信任的橋梁”。家訪即是一種溝通,是孩子、家長、教師三者之間面對面的一次坦誠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師、家長和教師、孩子和家長心靈和諧的橋梁。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