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強
思想品德教學作為承擔育人功能的主要學科,以學科育人系統(tǒng)性和貼近青少年學生成長特點的專業(yè)性全方位引導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于一些網(wǎng)絡上良莠不齊的熱點新聞話題和相關評論甄別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負面新聞的誤導而扭曲思想品德教學中已形成的正確認知。而我要探索的就是“社會負面新聞對于思想品德教學正能量抵消”的情況和應對策略。
一、社會負面新聞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
目前,我國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消極、腐敗、冷漠、見義不為等不良現(xiàn)象,這些有悖社會道德甚至是觸犯法律的事件時常見諸報端和網(wǎng)絡,引起社會的極大反響,特別是“網(wǎng)絡大謠”的出現(xiàn),讓成年人都難以甄別和冷靜對待,那么對于青少年來說,影響更是巨大的。很多負面新聞事件的本質與我們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背道而馳。不可否認,有部分學生因此對思想品德教學所講授的相關內容有抵觸情緒,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是老師為了讓他們變成乖學生而忽悠他們的。對于辨別能力弱的學生,以往教育所灌輸?shù)恼芰恳仓饾u被抵消。
二、應對策略
1.及時把一些重大的社會新聞和熱點話題放置到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事求是地剖析案例,取得學生的信任
引導學生客觀看待問題,使學生樹立人間有愛和正義永存的信心。例如,在“小悅悅事件”發(fā)生以后,我就及時把這個事件放置到授課環(huán)節(jié)中(《學會珍愛生命》)。首先,介紹事件經(jīng)過,然后發(fā)問,引起學生思考“是什么導致七名路人選擇了冷漠?”“如果你是經(jīng)過的路人,你會怎么做?”“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不幸事情,你是否渴望路人的救助?”大部分學生抨擊了冷漠的路人,褒揚了救助小悅悅的拾荒者,并且表示如果自己是路人,會選擇上前幫忙,假如是自己遇到了這樣不幸的事,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救助自己。學生把問題回答完了,但這只是個鋪墊,這個事件問題的關鍵在于分析“為什么其他的路人如此冷漠?”這時肯定學生的回答值,對于問題的也分析合情合理。這時教師卻主動出示了“南京彭宇案”,好心扶摔倒的老人反而被告上法庭,再次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斗爭和價值取向。然后,教師展開教材的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珍愛生命,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思己及人珍愛其他(他人)的生命,在生命面前我們需要伸出雙手傳遞愛,而不是袖手旁觀傳遞著冷漠。當有生命需要挽救的時候,我們要盡自己的能力去給予幫助,被人”反咬一口“的情況畢竟是少之又少的個案,這也是為什么會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和討論的原因。是承擔些許風險還是讓良心不安?我想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無愧、生命無憾。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既肯定了學生的分析判斷又實事求是地主動搬出個案,使學生的心逐漸與老師的觀點拉近,又通過思想品德教學的相關內容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用老師的結論引起學生的共鳴,抵消社會負面新聞對思想品德教學正能量的影響。
2.各學科老師和班主任形成合力,引導班級的輿論導向
在育人上,思想品德任課老師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對于正處在成長期的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工作,各任課老師和班主任應該形成合力,引導班級學生的輿論導向。班主任老師應發(fā)揮主題班會的作用,適時引導班級輿論,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各任課老師也要通過課堂陣地及時批評和表揚,使學生對“對與錯”和其產(chǎn)生的結果有深刻的認識,通過各種渠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御不良社會影響的侵襲。
教師無力對比于社會媒體,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有效地開展德育,引導學生打下扎實的道德基礎,養(yǎng)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從而突破社會負面新聞對思想品德教學正能量的影響。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