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家順 王艷玲 李立等
[摘要] 目的 探討64層螺旋CT三維成像在莖突過長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2013及2014最近兩年檢查的42例莖突過長綜合征的三維成像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掃描層厚、層距均為1 mm,螺距為1,用MIP及VR重建方法進行處理。 結果 42例患者的三維成像圖像(MIP、VR圖像)均清晰顯示了莖突全貌及影像表現(xiàn)。結論 MIP及VR重建方法的結合應用并參考橫軸位圖像進行綜合分析能極大提高螺旋CT對莖突過長綜合征的準確診斷,對臨床提供疾病診斷及手術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莖突過長綜合征;螺旋CT;重建技術;三維成像
[中圖分類號] R76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1-007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64-layer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in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 Methods Imaging data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42 patients with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 who were examined from 2013 to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hickness and spacing of scanning layer were both 1 mm, and the tread pitch was 1.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MIP and VR were applied for processing. Results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42 patients(MIP image, VR image) all distinctly manifested the overall picture of styloid process and imaging findings.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IP and VR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xial imaging a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 via spiral CT, which provides significant valu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and surgery.
[Key words]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 Spiral C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莖突過長綜合征為先天性發(fā)育異常,是因為莖突長度過長或者是過長的莖突位置、角度、形態(tài)的異常,刺激鄰近血管、神經所引起的咽部異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頭頸痛和涎液增多等癥狀的總稱[1],表現(xiàn)多樣、癥狀復雜,其癥狀主要與莖突的長度及過長莖突的方位角度有較大的關系,常被誤診誤治。Eagle于1937年首先報告莖突綜合征,Eagle報告4%正常人莖突過長,又名莖突綜合征、依格爾綜合征(Eagle syndrome)、莖突神經痛。以往認為是一罕見病,但在臨床上頗為常見。本癥常見于20歲以上成年人,正常莖突平均長度約為2.5cm,超過該值均可認為有莖突過長癥。正常人群中約4%存在,其中4%~10%有相應的臨床癥狀[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搜集2013~2014年我科檢查的莖突過長綜合征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男女比例為1∶0.68(25/17);年齡22~67歲,平均44.5歲,30~50歲占69.05%(29/42)。所有患者均進行莖突區(qū)域平掃。臨床上均有不同癥狀或癥狀輕重不一,其中以咽痛、咽部異物感、梗阻感為主要表現(xiàn)者32例;以頸部疼痛、耳痛、反射性咳嗽、暈厥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者10例;少部分患者合并有耳鳴、流涎、失眠等表現(xiàn)。
1.2 檢查方法
螺旋CT橫斷位掃描及三維重建。使用荷蘭飛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機。患者仰臥,螺旋掃描條件為250 kV、200 mAs;層厚、層距均1 mm,螺距1,頭顱擺成標準體位,行軸位掃描,掃描范圍從甲狀軟骨至顳骨乳突上緣,用MIP及VR重建方法進行處理,選擇適當?shù)拈撝?。從不同平面和角度觀察莖突和莖突舌骨韌帶的骨化,除去莖突周圍組織影像,立體再現(xiàn)莖突長度、走向、粗細、分節(jié)、鈣化等各種表現(xiàn)。
2 結果
正常莖突平均長度為2.5 cm[3]。莖突MIP、VR圖像顯示結果:42例患者均清晰顯示了莖突,經過測量都有長度過長并且表現(xiàn)為偏斜、彎曲如封三圖1AB,分節(jié)、鈣化如封三圖2A,兩側基本等長如封三圖1A、3A~B,一側過長如封三圖1B、2A~B,粗細不均等,莖突長度2.5~6.7 cm。42例患者中,兩側基本等長27例,左側長9例,右側長6例。莖突長度為2.5~5 cm者36例,5 cm以上者6例,最長達6.7 cm。其中莖突過長且合并有分節(jié)、鈣化者5例。所選42例患者均行常規(guī)術前檢查,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提示無手術禁忌,所有患者均采用咽部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潤麻醉,術后患者咽刺痛感、咽異物感、咽癢咳嗽等癥狀完全消失者38例,明顯好轉2例,2例術后仍有異物感,總有效率達95%,療效顯著,無復發(fā)患者。
3 討論
3.1 莖突的解剖
莖突是顳骨的一部分,是顳骨前下方的一個棒狀骨質,位于顳骨鼓部下方,乳突尖、莖乳孔的前面。莖突是舌骨鏈的一部分,有4個分開的胚胎部分:①鼓舌部;②莖舌部;③角舌部;④舌骨下部。莖突起于顳骨莖乳孔的前內方,呈細圓柱狀,遠端伸向前內下方,自根部向尖端逐漸變細,大部分莖突比較直,其少數(shù)可有不同程度的彎曲,正常人莖突長度差異較大,但均在2.5~3.0 cm。
3.2 莖突根據(jù)發(fā)育狀況分類
共分為四類:①完整型,②分節(jié)型,③發(fā)育不良型,④未發(fā)育型。莖突與周圍解剖關系緊密,被頸內、外動脈和舌咽神經包繞,是三條肌肉和兩條韌帶的附著點,即莖突咽肌、莖突舌肌、莖突舌骨肌及莖突舌骨韌帶和下頜韌帶。
3.3 莖突過長的原因
莖突過長的原因其一可能為胚胎時期以上4個胚胎部分連接的異常骨化,其二可能為莖突的一部分發(fā)育成莖突舌骨韌帶,若有額外的骨化中心或韌帶部分骨化,導致莖突長度超過正常值。
3.4 莖突X線平片的局限性
以往對此疾病的診斷主要靠咽部指診或X線平片檢查,但都不能全面反映莖突的長度、方位、形態(tài)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在門診中極易被誤診為急(慢)性咽炎、咽頰炎等。過去診斷莖突過長綜合征的主要影像學檢查為普通X線,但因莖突和周圍骨質重疊過多,難以清楚顯示莖突及莖突全長和角度,而且不能清晰顯示莖突的根部,使得莖突長度測量不準確,所有這些給診斷帶來了一定困難。后來利用CR或DR系統(tǒng)處理所得的X線片,雖然解決了以往普通X線攝影對莖突檢查時曝光條件難以掌握的問題,提高了對莖突攝片圖像清晰度,但仍然存在攝片體位比較復雜、球管傾斜角度要求較高以及患者莖突傾斜角度不一等問題,給放射檢查醫(yī)生及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并且所得圖像仍然難以顯示其莖突根部,仍然難以清楚地顯示莖突全長。再者X線片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對于分節(jié)、鈣化表現(xiàn)一般都不能顯示,這些都對莖突的長度及角度的測量造成一定的困難和誤差。所得的X線片仍然屬于二維圖像,密度分辨力低、空間構像差,不能顯示莖突與其周圍組織的關系。
3.5普通及單層螺旋CT圖像的局限性
在多排螺旋CT問世以前,普通CT及單層螺旋CT掃描由于受到掃描時間的限制,掃描時間較長,所選擇的掃描層厚相對較厚,成像時間長,圖像的空間分辨率較差,圖像質量欠清晰,所得到的圖像是二維圖像,仍然無法顯示莖突的全貌。雖然比傳統(tǒng)X線平片、CR、DR圖像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仍然無法推廣,不能達到準確的診斷,且對臨床醫(yī)生提供不了清楚的空間定位,對手術方案不能提供最大的幫助。
3.6 螺旋CT三維重建對莖突過長的診斷價值
近10余年醫(yī)學影像迅猛發(fā)展,對廣大影像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掌握更多知識,滿足臨床的需要。多層螺旋CT掃描機于1998年9月研制成功,螺旋CT三維重建(3D)是近10年左右發(fā)展起來的借助計算機對生物組織結構影像的連續(xù)圖像進行后處理,獲得三維圖像并能進行定量測量的一項形態(tài)學研究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它的掃描時間比普通CT有了明顯提高,掃描時間短,層厚、層距更薄,可以小于1 mm掃描并作三維重建,而且成像時間也更短,圖像的空間分辨率更為出色,圖像質量清晰,是傳統(tǒng)X線片、CR、DR、普通CT圖像所無法比擬的。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是檢查莖突過長的一種新方法,也是檢查莖突過長的最佳方法[4],是普通X線片、CR片、DR片所無法比擬的。螺旋CT的莖突三維圖像重建時,選擇適當?shù)拈撝导按皩挕⒋拔?,除去莖突周圍組織影像干擾,只保留莖突影像,立體顯示莖突長度、粗細和走向,既能顯示莖突本身,又能顯示莖突舌骨韌帶的鈣化。三維重建技術可清晰觀察莖突過長的立體解剖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五官科醫(yī)生可憑借莖突三維圖像直觀了解莖突的長度和角度,并作出精準的長度測量,有利于手術方案的制定和手術徑路的選擇,從而發(fā)揮螺旋CT三維成像的最大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鐔旭民,楊樺,鄧安春. 莖突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26(11):1027-1028.
[2] 王志斌,劉秋潤,崔永華,等. 莖突X線平片與CTR掃描三維成像的臨床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 20(2):60.
[3] 高鶴舫. 耳鼻咽喉放射診斷學[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90.
[4] 郭曉東,蔡祖龍,宋學坤,等. 螺旋CT三維重建在顱底病變的應用[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1998,14(5):417-420.
[5] 邢巍巍,王雪峰,谷京城,等. 螺旋CT三維重建對莖突過長癥的診斷價值[J]. 臨床耳鼻喉科雜志,2006,20(12):563-564.
[6] 朱志軍,邢樹忠,萬林忠. 莖突綜合征12例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9(1):36-37.
[7] 鄭翠英,于培蘭. 食道上段癌誤診為莖突過長癥1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8(5)1226-1227.
[8] 張愛華,楊懷安. 口內徑路保留扁桃體治療莖突過長癥12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0):3900.
[9] 袁軍,徐彬,周超,等. 雙層螺旋CT改進掃描技術在莖突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18):24-26.
[10] 劉新田,裴愛國,亓立勇. MSCT及后處理技術在莖突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1,9(3):57-58.
(收稿日期: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