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艷莉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期,日益密切的人際關系,同時也使人際交往更加頻繁,更對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現(xiàn)代人不可或缺的。從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剖析影響口語交際教育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利用學校教育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更好的掌握交際技能。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問題及對策
文/張艷莉
摘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期,日益密切的人際關系,同時也使人際交往更加頻繁,更對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現(xiàn)代人不可或缺的。從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剖析影響口語交際教育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利用學校教育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更好的掌握交際技能。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作者簡介:張艷莉(1990—),女,漢,河南開封人,西藏大學研究生,主要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9214(2015)08-0027-01
一、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1.教師觀念滯后
(1)在認識上,對口語交際的概念理解不足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說話不用學,生來就會說”的普遍的認識。在教師的頭腦中對口語表達常持漠視、甚至輕視的態(tài)度。視“能說會道”為“油嘴滑舌”,“耍嘴皮子”。他們極力倡導學生多聽、多看,多想,很少甚至從來沒有讓學生多說。這樣,無形之中使學生喪失了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殊不知能說會道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
(2)在教學中,沒有達到對小學生口語交際的標準在教學實踐中,對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口語交際的了理解不夠深入透徹,教學方式方法沒有真正的消化,語言類教師對口語交際的理解領會不到位,這種認識使得他們?nèi)詫⒖谡Z交際課與以往的說話課等同起來。
2.口語交際教學活動處于單項活動,缺乏交互性。在現(xiàn)實的口語交際的教學里,相當一部分語言類教師運用簡單的問答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他們之間的對話主要是由教師引領著,跟從教師的“思路”,
3.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意識淡薄,教材利用缺乏創(chuàng)造性
教“教材”是傳統(tǒng)教書匠的特征,“活用教材”、自覺地開發(fā)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對現(xiàn)代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期望。比如在《介紹家鄉(xiāng)的景物》講授的時候,先向?qū)W生朗讀該課文,然后進行講授,課后讓學生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這種教學過程看似嚴謹,全面,但是,過于枯燥,死用教材,照本宣科。這不是個例,現(xiàn)代教育的大部分教師特別是農(nóng)村的教師,對新課標要求的活用教材理解不夠,對教材的使用缺乏創(chuàng)造性。
4.過于追求形式,語言訓練意識不強
口語交際課指向的是訓練學生的語言,側重口語,這類教育活動本應關注語言,回歸本真,促進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現(xiàn)象來看,受傳統(tǒng)語文“重書面,輕口語”的束縛,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過于追求活動本身的浮華、熱鬧的形式,而對口語交際活動的意義認識不夠,教師的語言訓練意識不強。但在實施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浮華和熱鬧,為了表演而表演,嚴重違背了當初開設口語交際課的宗旨。
(二)學習者方面
1.交際的興趣缺乏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家長以及包括小學生在內(nèi)的學習者認為要考試的好才是好學生,其他方面沒有什么發(fā)展的必要。雖然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努力下,這種狀況有所好轉(zhuǎn),但是他們?nèi)匀蝗狈谡Z交際的興趣。
小學生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語言環(huán)境對小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大多數(shù)小學生尤其是農(nóng)村的小學生在課下與人交流時都不使用普通話,甚至教師課堂上仍然使用方言或者不標準的普通話與學生進行交流。大多數(shù)孩子間,孩子與成人見的交流都是隨意的。
3.小學生膽怯,不敢交際在上口語課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笨就膽小,叫他到講臺前來講話,便扭扭捏捏,臉漲得通紅,甚至于不敢開口。小學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說話不當、被同學嗤笑,挨老師批評;這些學生大都缺乏勇氣,擔心得過多,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際。而這些交際障礙,主要是由于學生缺少當眾說話的鍛煉機會,而造成的交際時心理緊張。
(三)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方面
1.自由散亂的教學活動
新課標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但是過度注重學生的主體忽視教師的作用,這既盲目追求學生的主體性,又喪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2.參與面較窄的教學活動
“口語交際旨在體現(xiàn)主體間的交流無障礙,培養(yǎng)口語交際技能。然而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只提問或者關注小部分“優(yōu)勢”群體,而忽視了大部分同學。整個教學活動中
3.遠離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
大部分語言類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時,只注重教學活動本身,忽視了教學的目的和學習者的實際生活用處。在這種條件下的交際活動,使得活動語言空洞、虛假,缺乏真誠,喪失了課堂的生機和靈氣。
二、改善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的對策
(一)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時,應在培養(yǎng)學生“讀”的基礎上將“說”作為突破點,培養(yǎng)興趣,玩中練說;拓展視野,以看引說;口手配合,以做促說;提高競爭意識,以賽促說;創(chuàng)設情境,有話可說。在會“說”的基礎上,加強把“聽”“說”“讀”“寫”四者結合起來。
(二)提高教師素質(zhì)
大多教師對口語交際的理解有偏差,教學活動易于表面化,普通話水平欠缺,尤其是在農(nóng)村。教育學生的口語交內(nèi)容多源于課本教材,以及自己的經(jīng)歷。在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首先用心去接受學生,用學生的角度跟學生交流,繞過自己也融入到這個交際的環(huán)境中。另外,多媒體的使用還提供了更多的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及教師的經(jīng)歷的口語交際的形式。
(三)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教材
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課程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這類的教材不僅包括豐富的文化知識,還有各種能力培養(yǎng)的內(nèi)容,綜合培養(yǎng)學生個方面的能力,但是這些跟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創(chuàng)造性的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交往帶進課堂,為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交際活動中,有很大的推動性。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