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啟明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人文關懷的內涵在思政課教學中,人文關懷的基本內涵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大學生為本,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尊重主體地位,重視個性差異,關心個體需求,理解異質思維,包容不同觀點,激發(fā)大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自由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人文關懷
伴隨新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與我黨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人文關懷理念的應用范圍也隨之擴大,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教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點內容。面對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趨勢,與社會發(fā)展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做好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關心、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維護學生的利益,是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教學任務。人文關懷的提出,不僅為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學方向,還為培養(yǎng)素質過硬、品質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所以,本文就人文關懷具有的理論基礎進行討論。
促進高校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政道德素質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凸顯高校思政教性的具體體現。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實施,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如何培的價值觀念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大學生應該從哪些制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上來研究并解決問題。人文關懷作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關注,應該成為當前思政教育實效性研究的重要突破依此來探討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現狀及問題,基于此來提出和解決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有和建議。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中人文關懷實效性研究現狀
人文關懷是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當前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提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其內涵來看人文關懷是對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理念的統(tǒng)一是從人的面提出的對人的價值和意義的尊重。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導理念,人文關懷從對人的關懷為本質將以人為本作為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以此來達到對人的真、善、美的塑造和完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來看,人文關懷在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意其是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從人文關懷的貫徹與實大學生作為有思想的個體在關注大學生興趣了解大學生自身實效性尊重和理解大學生內心人文關懷不以機械的規(guī)范灌輸而是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大學生自覺支配自我行為思想道德知識與社會規(guī)范要求以促進自身的成長。二是人文關懷下從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基本知識從堅定大學生的政治立場上融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念大學生從自身實際來關心國事、民生問題,進而促進大學生明辨是非。三是從人文關懷下來內化識尊重學生的課內外實踐需要從生活中的問題中來與人溝通、科學的指導學生的行為活動行統(tǒng)。
二、人文關懷包含的核心價值
高校思政工作中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在現代教育中的體現,也是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是現代教育理念下的必然產物。將“以人為本”當做當代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理論基礎,不僅是保證高校思政工作順利進行的需要,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更是教育新時期社會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開展思政工作時,需要充分的貫徹人文主義關懷中的以人為本思想,以大學生作為工作的中心,充分的滿足大學生成長的需要和發(fā)展的要求,對于學生的人格和思想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以便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自由、健康發(fā)展。并且,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灌輸到當代高校的思政工作中,不僅是要體現出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也是在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共產黨思政教育的寶貴歷史經驗和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不僅可以將高校在思政教育方式方面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充分的體現出來,還突出了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的尊重了不同大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性差異。另外,高校要想保證思政工作能夠充分的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成長需求,就必須要將“以人為本”的思想牢牢的同思政教育連接到一起,從而更好的滿足當代大學生在不同層次的需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融入人文關懷路徑選擇
(一)教師更新理念,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念是行為的先導。高職思政課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在教學中始終對大學生做到人文關懷。在學校,“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人文素養(yǎng)作為高職思政老師,更應努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既重“修身”又重“養(yǎng)德”;既有強烈的教育使命感,又有積極維護教育公平正義的責任心;既有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又有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的行動。只有教師人文素養(yǎng)得到切實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才能真正豐富起來,理想信念、價值信仰才能牢固確立起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
(二)教學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高職思政課教學如何將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學生真心喜愛的內容,闡釋好中國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給予學生真正的人文關懷。這需要教師必須進一步使教學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貼近實際。就是在我國進入發(fā)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的當下,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緊跟時代潮流,實事求是地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等發(fā)展的客觀情況。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辯證地分析重大問題和實踐中的重大課題,把大道理講清、小道理講透,講到學生心坎里,努力地解決學生因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各種認識問題和思想困惑。
貼近生活。就是思政課內容緊貼學生生活、貼近學習生活和專業(yè)實際,聚焦社會現實生活的生動場景和專業(yè)領域中豐富的事例,使教學中的“大道理”與實際生活、工作中的“小道理”緊密結合起來,使思政課更加入情入理,讓學生在寬松、民主氛圍中,思想得到升華、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貼近學生,思政課教學內容,要牢牢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洞察學生心理、摸準價值取向,時刻回應學生關切,使教學牢牢把握主動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人文關懷實效性是在教師的指導,從思想教育、職業(yè)教育上來滲透以人為本。因此對于教師的理論知學思維、以及人文意識來說,更需要從自我教育的提升上不斷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的道德從自身主體意識上來設定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如強化對教師自身意志、毅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自身的情操與體驗才能更好的關懷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需求,開展個性化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教育的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閆軍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5):68-71
[3]陳華,楊鑫銓.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一體化價值考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