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赟吉
摘要:數(shù)學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的數(shù)學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數(shù)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老師無法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能探索更多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更好地結合多媒體進行數(shù)學教學,以便提高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重難點;課堂提問
一、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解析幾何第二章的《橢圓》第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是橢圓方程的化簡。教師可從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運行軌道,談到圓形臺面的直觀圖、圓蘿卜的切片、陽光下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讓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為了強調橢圓的定義,教師事先準備好一根細線及兩根釘子,在給出橢圓在數(shù)學上的嚴格定義之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小于細線的長度),再讓兩名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畫好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細線的長度),然后再請剛才兩名學生按同樣的要求作圖。學生通過觀察兩次作圖的過程,總結出經(jīng)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橢圓的嚴格的定義。這樣,學生對這一定義就會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臺板演的那兩位的同學,更是終生難忘了。
二、正確掌握課堂提問方法,課堂提問梯度化
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必須要遵循學生的思維模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步步深入中引入課堂所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實現(xiàn)提問的梯度化。
(一)實物引入,事先點題
課堂提問的第一步勢必要和課堂所要學的內容有關聯(lián),首先要提出一些較容易回答,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初步思考,讓學生初步明白課堂所學內容。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2立體幾何“平面”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在學校里,我們所見的黑板、操場、桌面、湖面等都是屬于平面的概念,大家還能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平面的嗎?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接著詢問:剛才同學們所說的例子都不錯,那么,現(xiàn)在有誰可以總結下平面的概念嗎?
通過一步步的問題引導,從例子到具體的理論總結,問題由具體變?yōu)槌橄蟮母拍?,點出了本堂課所需要學習的問題,難度有所加大,而所學的內容也在提問中得到了揭示,對后期教學具有很大幫助,有助于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步步深入,研探新知
學生初步了解課堂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后,老師再進一步深入的提問,提出一些和知識更具關聯(lián)的問題,進而和學生一起研探新知。
例如,教師在揭示了平面的概念后提問,在平面幾何中怎樣畫直線?學生畫出了直線之后,老師通過進一步的解說、類比和遷移,最后得出平面的畫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畫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銳角畫成45度,且橫邊畫成鄰邊的2倍長。
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新的知識逐步展現(xiàn)在課堂上,梯度化提問的方法將課堂教學知識連貫地串并起來,有條理地教給學生,進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三、帶動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思維潛能
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對知識的掌握,而更加注重對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掌握。教學的關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主動的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應僅僅滿足于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如此一來,可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樣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要達到帶動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思維潛能的效果,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每隔一段時間選取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可促進其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其知識疏漏并加以教導。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宜經(jīng)常選取數(shù)名學生上黑板解題。通過這種方法,可及時了解不同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以便因材施教,及時查漏補缺。在選取被提問的學生和解題的學生時,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照顧到所選學生的范圍,盡可能地讓全班學生都得到鍛煉機會,都得到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機會,從而促進班級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二是針對具有不同弱點的學生,進行專門的鍛煉。如果某名學生在某個知識點的學習程度有所不足,就對其著重進行含有相關知識的針對性鍛煉,從而幫助其提高學習成績。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在高中數(shù)學的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認識誤區(qū)或者認識不夠充分的知識點。在這種情況下,若能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將使學生對該問題的印象更深,對該問題的理解更透徹,并為學生的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逐層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例如,一道判斷題,題目是:如果5x<0,那么x∈{x|x≤0}。有大量學生會將這道判斷題判為“錯誤”,他們認為:如果5x<0,那么x肯定是負數(shù),只會小于0,不會等于0,因此不能用≤號。通過對這道題目的批改會發(fā)現(xiàn)大量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認識誤區(qū),如不帶學生走出這一誤區(qū),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將會遇到很大的認知障礙。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專門為學生講解一下這個問題并帶領學生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大膽地突破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寓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于數(shù)學教學的始終,就能做到讓學生愿意學數(shù)學,喜歡學數(shù)學,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崇永升,《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shù)學課堂效率》2010年16期
[2]劉正剛,《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