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馨馨
【摘 要】高校校園音樂文化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構建校園音樂文化,使音樂文化在大學校園中扎根,并以此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園音樂;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的含義
校園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學校當中,人為創(chuàng)造的所有形與無形的客觀存在的總和,是長期形成的??缮顚臃从承@的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tài),校園文化有先進與落后及品味高雅之分,同時有其鮮明的個性化特征。
二、校園文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fā)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1.導向作用
校園文化的內(nèi)容、校園文化的方式以及校園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對學生有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具有水滴穿石的力量。尤其這個年齡的青年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發(fā)展不平衡,容易導致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偏執(zhí)和傾斜,陷入狹隘的思維困境。我院院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已成為師院師生寶貴的精神財富。校園文化寓教于樂,寓教于美,增添了德育工作的藝術性,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和諧的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內(nèi)容。
2.育才作用
校園文化還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各種潛能,鍛煉多方面的能力,如寫作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活動能力等。開展校園文化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三、音樂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深層發(fā)展,素質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實施,青少年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美感熏染下,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和身心健康發(fā)展、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審美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個體文化的成果——人格,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1.在唱歌活動中樹立校園文化精神
唱歌活動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應當選擇一些思想性較強的時代歌曲,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如《學習雷鋒好榜樣》、《公仆贊》等歌曲,使青少年學生從小立下偉大的革命志愿,繼承和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合唱作為唱歌活動的重要形式,具有人員參與多、表現(xiàn)力強、感染力大的特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大合唱比賽、歌詠比賽等等,在演唱活動中引導學生領會作品深刻含義,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感情。
2.在音樂欣賞教育中樹立校園文化精神
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滲透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學習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可以激發(fā)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針對現(xiàn)在流行音樂倍受青睞而民族音樂受冷落的現(xiàn)狀,挑選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歌、民樂來欣賞分析,通過錄音像讓青少年感受民樂的魅力,介紹我國民族樂曲的種類,常見樂曲的演奏形式及音色等。了解著名的民族音樂家與代表作等,這樣不僅開闊視野,而且激發(fā)青少年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
四、如何發(fā)揮音樂在校園建設的作用
1.建設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校園廣播站
校園廣播站作為同學們的精神大餐,已成為大學生活的另一道風景線。它是校園的窗口文化。欄目的設置可以多種多樣,可由學生點播一些積極向上的歌曲,也可以為同學的生日點歌,加深彼此間的友誼:還可以介紹一些中外名曲,講一些音樂家的故事,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每當午后、傍晚,同學們休息時,自習間,廣播站響起舒緩的音樂,傳出主人親切、活潑的聲音,不僅讓同學們覺得陣陣愜意的微風迎面而來,同時廣播站也在校園中形成了文明、積極、向上的文化氣氛,提高了學生的修養(yǎng)和內(nèi)涵,使他們樹立起了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2.創(chuàng)作班歌,加強凝聚力
班歌體現(xiàn)了一個班級風及班級的文化特征,利用課余時間創(chuàng)作、編輯具有自身校園文化特色的班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其努力學習、用于拼搏,還能激發(fā)起學生愛祖國、愛班級的熱情,使同學們深刻的體會到音樂帶來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強學生的“ 主人翁”意識,為自己是該班的一員而自豪。
3.充分發(fā)揮音樂在校園運動會中的作用
隨著校園文化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學校開展的活動種類不斷增加,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例如校園運動會。在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音樂類節(jié)目的選擇影響運動會的整理效果。開場的音樂要活潑、動感或氣氛宏達的歌曲,例如《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走進新時代》等,把一個團結向上、勇于拼搏、勇于進取的主題體現(xiàn)出來:或者采用熱烈的鼓舞人心的器樂,如《豐收鑼鼓》、《慶豐收》等。中間部分采用抒情的歌曲,如《我們的田野》、《校園多美好》等,最后部分的歌曲則選擇頌歌式的歌曲。歌頌我們的祖國或贊美自己的學校,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等。通過歌曲的變化,突出學生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勃勃生機。
一個人的成長,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雖說主管因素是內(nèi)因,是決定因素;客觀因素(如音樂傳媒、環(huán)境)是促進主管因素轉化的外在條件。但只有二者共同起作用,才能促使一個人健康成長。校園文化中的音樂奇偶礙于既要讓青少年學生懂得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的豐富既心靈美事審美教育的核心,又要讓他們簡況地追求音樂藝術美,還要讓他們知道音樂藝術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和達到人品完美、素質全面提高的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更要啟發(fā)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促使他們沿著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健康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世紀新一代系統(tǒng)工程,需要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在音樂審美教育這個領域里,要重視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美育教育,高雅的音樂文化組成高品位的校園文化,高品位的校園文化造就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立梅.走向未來的音樂教育[M]??冢汉D铣霭嫔?
[2]白月橋.美育學科與素質學科[M].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
[3]閻立欽.創(chuàng)新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