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華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現(xiàn)代社會中,鋼琴教育已經非常普遍,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鋼琴教育情況卻并不理想,絕大多數(shù)鋼琴教育都偏重對演奏技術的教學,而藝術的審美特征教學方面卻比較欠缺,不利于學生的未來成長。本文便以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重要性為研究基點,分析當前鋼琴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并研究將藝術審美特征運用到鋼琴教育中的具體措施,以期可以促進我國鋼琴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藝術審美;鋼琴教育;審美特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精神層面的享受與學習,鋼琴便是一種深受歡迎的西方樂器,以其優(yōu)雅、空靈的演奏效果受到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喜愛。學習鋼琴,可以培養(yǎng)演奏者的藝術氣息,也能夠使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無論從學生的角度看,還是從教育工作的角度看,鋼琴教育都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一、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重要性
演奏鋼琴是一種優(yōu)雅的藝術行為,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習演奏鋼琴的基本技巧與方法,還要通過學習鋼琴,將學生的藝術審美特征培養(yǎng)出來,同時,在鋼琴學習過程中,擁有良好的藝術審美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與前提。
(一)鋼琴演奏者需要具備藝術審美特征
為了保證鋼琴演奏的效果,鋼琴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特征,實現(xiàn)音樂演奏時鋼琴教學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無論是業(yè)余愛好,還是專業(yè)教學,都圍繞著這一目標。音樂能夠為人們帶來愉悅感,也帶來美的享受,所以,在對一首曲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聽眾的感覺與感受便是唯一的評價標準,無論是鋼琴教學的教師,還是鋼琴學習的學生,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特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演奏過程中實現(xiàn)對音律與節(jié)奏的準確判斷,從而更好的把握曲目的藝術氣息。
(二)藝術審美是創(chuàng)新的根本基礎
對于專業(yè)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學習鋼琴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自身的藝術氣息、陶冶情操,更為了掌握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實際技巧。當今世界交流加快,音樂的流行速度也隨之有了很大提升,對于音樂工作者,尤其是音樂創(chuàng)作者來說,只有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音樂元素,才能保證自身音樂生涯更加長久。良好的審美藝術特征是一個音樂人能夠創(chuàng)造出音樂新元素的根本基礎,而想要培養(yǎng)出良好的藝術審美特質,就必須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
(三)掌握藝術審美是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
當前,我國出現(xiàn)了很多鋼琴教育的輔導機構,但教學水平卻良莠不齊,絕大多數(shù)鋼琴教學機構的主要教學內容都偏向于教授鋼琴演奏技巧,但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曾說過:“技巧是完全掌握的鋼琴演奏,也是包羅萬象的藝術造詣?!庇纱丝梢姡撉傺葑嗟恼麄€過程,實際上就是藝術審美特征表現(xiàn)的過程。在長期以來的研究與實踐中,有很多對藝術與技巧之間關系的討論,但總體上看,鋼琴演奏過程中的藝術效果依托于演奏者所具備的藝術審美特征。
二、當前鋼琴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藝術審美特征是其中主要的教學內容,但當前我國很多鋼琴教育機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西方主義的影響
鋼琴是典型的西方樂器,絕大多數(shù)世界知名的鋼琴曲都源自西方,如莫扎特、肖邦、貝多芬等人的鋼琴曲目。因此,國內很多鋼琴教育機構的課程中,也多采用西方音樂曲目進行教學,而國內一些優(yōu)秀的民族曲目卻很少運用。這就很容易讓學生以為,只有演奏西方曲目才能夠表現(xiàn)出鋼琴藝術的高雅。不僅是學生,很多家長也覺得與民族樂器相比,西方樂器的發(fā)展前途更廣。但西方主義的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藝術特征不利,我國民族音樂廣博深遠,具有更獨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表現(xiàn)思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藝術特征。
(二)功利主義的充斥
功利主義是一種消極思想,指的是為完整目標而忽略行為過程,只注重行為結果的做法。在當前的鋼琴教學領域中,功利主義非常盛行?,F(xiàn)階段鋼琴熱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便是功利主義在社會精神層面中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一方面,家長與家長相互攀比,并不真正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基礎,學習鋼琴的目的更多為了面子,是一種社會競爭過程中的籌碼;另一方面,教育機構更傾向于追求經濟效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另外,很多學生也并不是真正愛好鋼琴演奏,在學習過程中之將其當做任務來完成,很難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三、將藝術審美特征運用到鋼琴教育中的措施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審美藝術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該對國內的鋼琴教育更加重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藝術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幾方面措施,幫助落實鋼琴教育中的藝術審美特征:
(一)提升鋼琴教師的綜合素質
想要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水平,首先便要提升鋼琴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整個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推動,教師擁有良好的藝術審美特征有利于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在選拔鋼琴教師的過程中,設定選拔標準,提升選拔門檻,以此來提升鋼琴教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制定出完善的鋼琴教學指導大綱,并將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特征的課程納入到必修科目當中。此外,鋼琴教學教師還應該重視自我學習與自我提升,以持續(xù)提升教學水平。
(二)重視鋼琴教學的人文教學
功利化與西方化的教學思想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因此,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曲目的選擇需要具有技巧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藝術審美特征的教學需求,選擇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曲目進行教學。另外,要重視鋼琴教學領域中的人文精神教學,并將其作為鋼琴教學的指導思想,其與藝術審美特征具有很大的統(tǒng)一性。同時,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中還要重視藝術與技巧的有效結合,以達到在掌握技巧的同時,演奏出更富有美感的樂曲。
(三)強化鋼琴教學的策略研究
鋼琴教學不僅局限于提升學生的演奏技巧,還要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提升技術需要每天練習,而藝術審美特征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就需要完善教學策略,可以交叉進行,一張一弛有利于學生更快掌握方法,也可以實現(xiàn)輕松學習。另外,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真正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提升教學質量。
四、結論
我們需要正視鋼琴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藝術審美特征教學納入到鋼琴教學的必修體系當中,運用科學的手段,剔除鋼琴教學中的西方化與功利化,將人文教育引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鋼琴教育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力歐.《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探析——針對學齡前兒童鋼琴初學者[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2.17(02):163-164.
[2]趙夏.淺談肖邦前奏曲中的悲情色彩——以肖邦《前奏曲》Op.28中第二、四、六首為例[J].黃河之聲.2011.22(12):98-101.
[3]安東尼·格魯津斯基,梁全炳.作為鋼琴教育家的肖邦——從肖邦的提示和他的學生的談話看作曲家作品的詮釋和演奏方法[J].人民音樂.2013.09(05):132-134.
[4]張昳麗,周玲.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審美化探究——以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2(11):247-248.
[5]沈秋鴻.以改革促質量,以質量為基石——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教育質量問題探討[J].人民音樂.2014.11(1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