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內容摘要】本文重點介紹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理論基礎,英語教師整合優(yōu)勢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應用優(yōu)勢 必備素質
當前,在學校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已非常普遍。筆者在十二年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利用過錄音機、碟片、暢言點讀機、好記星學習機等教授新知識,運用過幻燈片、Smart、PowerPoint、Authorware等微機軟件制作課件,深刻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資源,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精彩性。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理論基礎
早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就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就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尤其是“主導主體”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與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也就是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優(yōu)勢
長期以來,創(chuàng)設豐富的英語環(huán)境、采用科學的英語學習方式、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一直是英語教師們力圖解決的核心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解決學生英語學習環(huán)境、方式方面的困難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多媒體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實性、交互性和動態(tài)、非線性的信息組織方式等特點,使得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英語學習具有許多的優(yōu)勢。
首先,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無論教什么,都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他們的詞匯、表達和理解能力有限,部分學生難免有膽怯心理,種種困難使得我們在英語課堂上用全英文交流難以實現。此時,依據學生現有的水平和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具體、生動活潑地展現所要教學的內容,當學生面對生動活潑、色彩鮮明、真實生動的語言刺激材料時,會產生強烈興趣和求知欲,學習的內在動機大大提高,提高了小學英語課的教學實效,改善教學效果,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輕松地學好小學英語這門功課。例如,在教學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單詞時,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不同的好朋友,他們因要去不同遠近的地方旅游,從而要選擇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學生們在談論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時,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學單詞,這樣,學生學習時不會感到別扭生硬,學起來輕松,更便于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再比如學習各種樂器時,通過邀請大家聆聽音樂會感受各種樂器優(yōu)美的旋律,由聲音導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探索欲望。現在的交互式白板更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精心設計好一些教學活動后,學生上臺聽口令拖拽演示更是樂此不疲,個個都爭先恐后地參與進來,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多通道和交互性強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在信息呈現形式和內容上較一般的文本方式有很大的進步,它把文本、圖形、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給學習者提供了多感覺通道、多表征形式的語言刺激。學生除了接受來自視覺通道的信息外,還可以同時感受大量由聽覺通道呈現的語音信息以及大量的非語言信息,如圖畫、實物、音樂、動作、姿勢、面部表情等。當這些以多感覺通道呈現的刺激同時激活左右大腦的不同區(qū)域時,可直接讓大腦接受大量形式不同的信息,使得整個學習活動在更廣的層面上發(fā)生,最終的學習效果不只是簡單地增加,而是成倍地增長。不僅如此,信息技術還可改變英語學習的單向灌輸、“紙上談兵”或“啞巴”現象,在提供大量多通道語言輸入的同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輸出、交流的機會,并可以進一步地及時反饋??傊谛畔⒓夹g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與交互式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效地整合視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言資源,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鮮活、自然的語言素材,為學生有效的學習創(chuàng)設適當的語言環(huán)境。
第三,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生英語學習改變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相對被動地位,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好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課上擁有學習機的同學可以自主跟讀單詞和句子,對掌握不牢的內容當堂進行反復跟讀消化。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自己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擇學習的主題、內容,自己控制任務的進度,保證在學習內容基本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有機會自主探索、自主調控活動,從而促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如此,信息技術還使學生能夠獲得個別化的反饋與指導,從而使學習更有的放矢。
第四,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生英語學習促進了學生的英語語音。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準確的語音刺激以及開口進行語音練習的機會極少,而信息技術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運用可以切實彌補這種缺陷,減輕對專業(yè)化師資的直接依賴?,F在的點讀書可以為在任何地區(qū)、學校和班級中的學生提供同樣高質量的語言輸入,保證學生獲得同樣適宜的語言刺激,為學生有效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下的英語學習改變了老師承擔的職責,老師由過去的語言素材提供者變?yōu)檎Z言環(huán)境和資源的組織者、語言學習的激勵者。家庭條件允許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片英語學習提高其語音模仿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促教學是廣大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具體來說,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和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教師是實現整合的關鍵,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教學實踐的主導。教師要勤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所需的軟件與多媒體技術,并積極自覺地運用網絡,獲取最新信息,追蹤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論研究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并將這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經過整合,原來的學科課程將會出現嶄新的面貌,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技術協(xié)助學習,又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為學生學習知識和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英語教師作為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fā)者,要使自己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掌握不斷創(chuàng)新的信息技術,包括具備計算機技術、視頻技術、音頻技術、通訊網絡技術、影視技術、編導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利用信息技術從資源庫中選擇和進行教學設計,使課堂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使教學和學習都更精彩。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技術》.
[2]《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3]《小學英語課程標準》.
[4]《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能力必修》.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淮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