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雯
【摘要】古詩詞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和學生都在古詩詞的學習當中投入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一直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古詩詞,其成果可想而知。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存在的誤區(qū)以及如何從誤區(qū)中走出,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有效的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10-02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發(fā)展積攢的寶貴財富,其充分的展現(xiàn)出我國古人的智慧,有學者稱古詩詞是文化歷史上的當值無愧的瑰寶,值得人們永久傳頌并傳承。但是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去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卻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或者應對高考而進行教學,其教學過程簡單枯燥,在此過程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出現(xiàn)諸多誤區(qū)。古詩詞中蘊含著美麗與豐富的意境,若有效的學習可陶冶學生的情操,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及正確的人生觀均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所以在對高中生進行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走出誤區(qū),真正的體會出古詩詞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境。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誤區(qū)
1.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誤區(qū)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效果不明顯很大程度上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顧慮考試的分數(shù)而忽略了古詩詞的教學,教師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考試,而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更不會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內(nèi)在知識。而且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只是講解考試的重點,不會整體性的為學生解析,忽略了古詩詞教學,導致了學生對古詩詞失去了鑒賞能力。由于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不重視導致了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走進了一個最嚴重的誤區(qū)。
2.忽略了誦讀的重要性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的要求學生去誦讀,只是單純的為了讓學生背下全篇詩文,對古詩詞的寫作背景不重視。教師只注重現(xiàn)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沒有指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去體會古典詩詞中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及精神美。很多古詩都是蘊含哲理的,例如:《別董大》為我講述了有人的關切、《題西林壁》為我們描述了人生的哲理、《鋤禾》教育了我們要珍惜糧食等等。這類古詩的教學一定要結(jié)合詩句大聲的誦讀出來,將描寫與敘述結(jié)合在一起,很多學生也只是在誦讀的過程中敷衍了事,用自己的方式去死記硬背,最終導致了古詩詞進入了又一個誤區(qū)。
3.忽略古詩詞意境的分析和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可了解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對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理解。但是在高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韻味,知識做表面功夫,對古詩詞的字面上進行分析揭示,這樣的教學會到時古詩詞支離破碎,對作者所想表達的意境也忽略。與此同時,學生的想象力不會被充分的挖掘出來,對其想象力有一定損害。例如在對屈原《離騷》一文進行講解時,若對其進行粗糙講解,那么則不能夠開發(fā)并引領學生們的想象力,也不能夠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對古詩詞文字雕琢的技巧和魅力。
二、如何走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誤區(qū)
1.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加強誦讀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帶有感情的去誦讀,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在誦讀過程中負有感情會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良好的誦讀習慣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比如,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的景色,憑吊古代戰(zhàn)場上風流人物的追念,來表述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的憂憤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作者的曠世之心?!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將暮春時節(jié),繁花迷人眼的綺麗景色描繪得細膩而生動?!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是寫出了即使帆影漸漸遠去,可詩人仍然佇立在江邊,翹首凝望,可見詩人對友人的一往情深,蘊含的感情深厚卻不傷悲,甚至詩中的色彩是明快的,這是一場富有詩意的離別。因此,朗誦時的語調(diào)不宜太過沉痛,而應帶著幾分灑脫。
2.激發(fā)學生想象力,體會詩詞情感美
古詩詞本身是一種情感表達藝術,所以古詩教學中的意境體驗原則十分重要,從某種程度來講,它是師生情感的釋放活動,整個教學過程都充斥著豐富的情感,并且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將情感最大化的釋放。高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都是經(jīng)過教育部門專家精心挑選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古典詩詞要進行詳細的剖析,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對作者當時的情感理解以及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的了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鮮明的畫面,享受古詩詞帶給我們的精神。比如,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寫的是作者遠游時寫下的見聞和觀感。“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3.加強因材施教
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單一,但其最終的教學目的便是讓學生體會到古典詩詞中到有價值的精神文化。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學生自身缺乏的特質(zhì),尊重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教學。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要對學生的需求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教學。古詩詞教學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將學生的特長充分發(fā)揮,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通過對古詩詞的意境分析,了解作者的思想精神,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古詩詞的方法。
4.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的對話可通過文言文進行交流,以此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記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教師從旁還可對其進行指點,通過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更好的達到學習效果。除此之外還可擴展評價方式,通過對學生進行不定期的古詩詞背誦、欣賞,均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品行。
三、結(jié)束語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高。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諸多誤區(qū),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古詩詞教學,使其走出教學誤區(qū),忽略高考壓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即能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能力也是學生真正的領悟到了古詩詞的意境。
參考文獻:
[1]周書梅.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誤區(qū)[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6):27.
[2]夏正利.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誤區(qū)[J].新課程·中學,2014,(10):58-58.
[3]許振淵.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誤區(qū)及建議[J].學周刊A版,2014,(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