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華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及實踐性很強的基礎(chǔ)學科,是一門情感學科,著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初中語文,承接小學的認識文字、拼組詞語、簡單陳訴事實短文階段,過渡到語言文化知識更進一步的各種體裁,詞語構(gòu)成,表達方式、成分組成等多元化學習和表達階段。要想學習和掌握好語文,就需要老師在學習的知識上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有的放矢地讓學生自主去“多看,多讀,多思考,多聽,多寫,多分享,多記憶”,讓學生們在“六多一記”中用心體會、主動探索,積極掌握語文中的知識美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六多一記” 學生 實踐
一、趣味性課前知識鋪墊,誘導學生思考,自主參與,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讓學生自主自發(fā)地喜愛學習語文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小主人翁,”因此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的語文在初中現(xiàn)階段的學習要求和任務進行形象劃分,通俗化、趣味化地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深刻領(lǐng)略到語文的趣味性、普遍性、常規(guī)性和重要性。
每次開課前,我設想好一堂課學習的知識點串聯(lián)問題,讓學生預先思考,帶著解讀疑惑的思緒來認真聽講接下來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點。一次在“綜合符號與反問句、疑問句”課程知識學習中,我將經(jīng)典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十個漢字寫下,貼近生活的普通情景,讓學生讀一遍,意義似乎一目了然,又像有什么東西被忽略了,再讀,更有點迷茫而又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們情緒高漲,議論紛紛。見此狀況,我立刻將標點符號加上,于是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不同句式一一展現(xiàn)于眼前。小小標點符號,點燃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熱烈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將知識點盡數(shù)掌握,還寫下不少類似的語句,共同探討,直呼“原來語文知識還可以這樣學呀!”是的,語文,是我們掌握母語知識的基礎(chǔ)學科。學好語文并不難,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老師換個方式去讓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的意義和樂趣,趣味性知識讓語文的學習變得更生動、形象,讓學生能自覺學習語文。
二、多看、多讀、多思考是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條件,能增加語文學習資源的來源,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的。語文課本上知識都是有限的,無限的知識在課外。學習語文,就是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從中吸收各式各樣的語文知識。就像當前公益宣傳的那樣,讀書可以是一種成長,是心靈的眼睛,是一個朋友,是一種生活。為此,我建議學生課后可常去學校閱讀室多看書,多讀報紙雜志等。對有感觸的文字或情節(jié),多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作者,會怎么寫呢?每次課堂最后五分鐘,我讓學生們輪流朗讀自己在課外看到的、聽到的故事或文字,同學們一起分享、一起思考、一起學習。
一次學生分享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的生活故事,就是兩個雞蛋幾根蔥花做出的四個菜,將詩歌情景生活化的見解,使古代詩歌變得更有實際生活味道。一篇狀元作文《誰欠了誰的幸?!纷屛夜膭顚W生,在學習之余,放松之時,將所看到的東西或事情多思考,讓它們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語文的魅力!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們多看、多讀、多思考,以便成為符合現(xiàn)代化人才標準的祖國未來的棟梁。
三、多聽、多寫、多分享、多記憶,是對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積累、吸收和不斷完善,是對語文知識的鞏固和實踐,是檢驗語文學習成功的標準
語文,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技能的轉(zhuǎn)化,需要能將所聽到、看到的,通過自己理解、記憶,轉(zhuǎn)化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說出來,寫出來,讓別人也能理解、接受的過程,這是語文的一種升華。語文,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傳承與精髓,也是我們與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一個橋梁。
語文,作為語言表達主體,就像我們平日的說話交流般平凡而不起眼,有時又像國家談判對話般謹慎重要。語文,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也是一種行為藝術(shù),通過聽來吸收,通過寫來記錄,通過分享來傳播。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會經(jīng)常用聽錄音傳達記錄的游戲,來增強學生們的聽寫敘述表達和記憶能力。
如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彩片段,學生在溫和的話語描敘中,想象小女孩劃火柴的情景,同齡人的轉(zhuǎn)述方式更能讓彼此明白。長期的這種聽、寫、記憶、轉(zhuǎn)述分享的方式,慢慢地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默契。故事轉(zhuǎn)述到最后,同學都能書寫得八九不離十,有些精彩的語句表達運用恰當。當時有學生提議放流行歌曲《賣火柴的小女孩》,當歌曲放完時候,居然有不少同學能將其中的歌詞記錄了下來,甚至有學生邊聽邊寫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也許就是一種長期多聽、多寫、多分享、多記憶的成果吧。
語文知識真的不僅限于課本,更多的是需要在實踐中運用,只有經(jīng)過生活的檢驗,才算得上是語文知識學習的成果。無形的語言,有形的文字,無邊的分享傳遞,無以復加的記憶,這就是學習語文的奧秘。學好語文,需要做好多聽、多寫、多分享、多記憶,才能把握好語文學習的節(jié)奏,將語文知識轉(zhuǎn)化成屬于自己的東西。
人們常說:“成功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逼鋵?,語文教學也一樣,需要老師從生活和學習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讓學生們樂意去多看、多讀、多思考、多聽、多寫、多分享、多記憶,更好地從聽、讀、說和分享的語言表達,到看、寫、記憶的文字轉(zhuǎn)化運用自如,感受語文就在生活中,語文就是一種生活,語文學習無處不在,語文又何愁學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