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
(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福建 福州350108)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日語聽力課程改革探究
黃愛華
(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福建 福州350108)
針對零起點的日語聽力課程教學不同階段的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借助校園網(wǎng)絡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設備和工具教材和媒體,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與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構建不同的線上網(wǎng)絡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比例,建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混合,強化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完善網(wǎng)絡資源建設,實現(xiàn)教學做三方面的跨越式發(fā)展,從而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混合教學;教學模式;零起點;日語聽力
按照網(wǎng)絡技術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將教學模式分為“傳統(tǒng)教學”、“網(wǎng)絡輔助教學”、“網(wǎng)絡教學”、“混合教學”。若一門課程不借助任何網(wǎng)絡技術進行傳授,這種教學模式被稱為“傳統(tǒng)教學”,如果一門課程有1%-29%的教學內容以網(wǎng)絡形式呈現(xiàn),則被稱為 “網(wǎng)絡輔助教學”,如果一門課程至少有80%以上的內容以網(wǎng)絡形式存在,被稱為“網(wǎng)絡教學”?!盎旌辖虒W”則是指一門課程有30%-70%的教學內容以網(wǎng)絡形式存在,并且教學形式多樣化[1]。
具體而言,“傳統(tǒng)教學”指的是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不借助任何網(wǎng)絡技術、僅靠教師的板書以及口頭傳授的課堂授課模式?!皞鹘y(tǒng)教學”始終存在于教育技術領域中,“傳統(tǒng)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成為學習的接受者,教學過程中在突出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科技信息的迅猛發(fā)展,將信息技術引入課程教學,“網(wǎng)絡輔助教學”、“網(wǎng)絡教學”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盡管“網(wǎng)絡輔助教學”的部分課程內容是以網(wǎng)絡形式存在,但其教學手段依然以課堂面對面的教學形式為主。因此,“網(wǎng)絡輔助教學”僅僅是“課堂教學”在信息化時代下的拓展與延伸?!熬W(wǎng)絡輔助教學”已將網(wǎng)絡技術引入課堂,它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但其教學理念依然以教師為中心,突出教師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而“網(wǎng)絡教學”不僅課程內容主要以網(wǎng)絡形式呈現(xiàn),其教學手段也以在線教學為主。“網(wǎng)絡教學”主要依托在線進行,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得以迅速廣泛的應用?!熬W(wǎng)絡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因此與傳統(tǒng)教學恰恰相反,“網(wǎng)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突出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又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對于師生間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隨著“傳統(tǒng)教學”以及“網(wǎng)絡教學”模式局限性的凸顯,一種集“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的新型教學模式“混合教學”開始在教育技術領域廣泛得到應用。何克抗(2005)介紹了混合教學的新含義,指出 “混合教學就是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數(shù)字化或網(wǎng)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2]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學(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任何將這個過程單一化或簡單化的傾向都是錯誤的[3]?!盎旌辖虒W”是多種學習理論的混合、是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混合、是個人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混合?!盎旌辖虒W”強調的是在恰當?shù)臅r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4]?;旌辖虒W模式需要借助網(wǎng)絡教學平臺完成教學。
日語聽力課程是商務日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 共204學時,分三個學期進行教學。
日語聽力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聽力訓練,系統(tǒng)地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日語聽說能力。通過組織學生收聽大量精選的各種題材和體裁的有聲材料,幫助學生聽懂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語音、詞匯、語法知識以及材料中所提供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等相關信息。使學生跨越并克服聽力障礙,訓練學生掌握聽力技巧,提高聽力技能,為后續(xù)的日語視聽說課程以及商務類課程的學習打下語言基礎。
聽力課是一門以言語技能以及言語交際技能為中心的專項語言實踐課程,因此聽力課程的教學與其他知識點講解的課程教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聽力課程教學需要更多的聽力技巧指導以及大量的輸入訓練。鑒于商務日語專業(yè)聽力課程的教學對象為零起點的學生,在對其進行聽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要配合綜合日語課程承擔語音、詞匯、句法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任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
零起點日語聽力課程的學習必然要經(jīng)歷入門、初級向中、高級階段發(fā)展的過程,每個過程必然有其階段性的特點,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方法手段以及線上線下教學比例等必然存在差異,應根據(jù)各個階段的特點進行教學策略設計。
針對零起點日語聽力課程教學的特點,按照“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方式、課程組織形式、資源設計等方面探索三階段遞進式的混合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日語聽力課程三段式混合教學模式
(一)入門階段
零起點水平的學生由于沒有較為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儲備以及沒有學習日語的經(jīng)驗儲備,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聽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要配合綜合日語課程完成語音、詞匯的教學任務。
該階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聽音辨音的訓練,同時通過“聽”來分擔入門階段的日常常用詞匯的教學工作。聽音辨音的能力是聽力理解的基礎,因此,該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聽音辨音的能力。此外,生詞是影響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一個人掌握的詞匯量的大小決定著聽力理解能力的強弱,為盡快提高零起點學生的聽力水平,使聽力教學工作順利進行,聽力課尤其在入門階段應適當對學生進行詞匯教學。
零起點水平的學生由于沒有任何日語語言基礎,因此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該階段應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為主,即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在語音室面對面的溝通進行教學。教學任務分解為語音模塊、數(shù)字模塊、時間模塊、人物模塊、地點模塊來進行模塊化教學。線上教學僅僅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線上教學時間不應超過該階段總教學時間的10%。線上教學資源圍繞相關教學模塊進行建設。入門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仍以個人自主學習為主,主要通過跟讀等發(fā)音訓練來培養(yǎng)聽音辨音的能力。
(二)初級階段
該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辨音能力并已掌握了一些常用詞匯。而熟悉語法規(guī)則則是聽懂聽力材料的基礎。因此該階段的教學任務是通過低難度的日常生活題材的聽力練習,在重點訓練學生掌握聽力技巧、提高學生日語聽力理解的水平的同時,仍需配合綜合日語課程完成語法點的學習。通過初級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對所聽的語句、會話或短文的語音、語調和語氣具有初步的分辨和理解能力,能聽懂教師用日語講課的內容,在實際交際中能就簡單熟悉的日常生活話題進行問答。
該階段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在于領會言語信息含義,提高聽力技巧。為達到該教學目的,該階段將轉變教學方式,將模塊化教學轉變?yōu)橐怨ぷ魅蝿諡橹行牡娜蝿镇寗咏虒W法,將日常生活題材的聽力練習分解為自我介紹、交通出行、飲食、看病等具體的典型工作任務,圍繞著典型任務展開相關聽力訓練。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該階段應適當加大線上教學比例,線上教學時間可占該階段總教學時間的1/3。線上教學資源圍繞相關工作任務進行建設,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對重、難點以及聽力技巧進行解析,學生通過個人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外實踐實訓任務,教師再通過課堂教學與學生面對面溝通解決線上存在的問題。通過線下-線上-線下交互式學習,在訓練學生聽力技巧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協(xié)調溝通的能力。
(三)中級階段
該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日語聽力技能。因此該階段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一些中等難度的生活題材以及工作題材的聽力練習,進一步訓練學生掌握聽力技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說話者的意圖的能力,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用日語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不僅能聽懂聽力材料中所傳到的言語信息含義,還能理解說話者的言語意圖,在實際交際中能就一般性的生活話題以及簡單熟悉的工作內容進行問答。
該階段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在于理解說話者意圖的能力。為達到該教學目的,該階段將轉變教學方式,將任務驅動教學轉變?yōu)橐怨ぷ黜椖繛橹行牡捻椖框寗咏虒W法,將一般性的生活話題以及簡單的工作內容的聽力練習分解為拜訪、日常業(yè)務、旅行等由一系列簡單工作任務構成的典型工作項目,圍繞著典型工作項目展開相關聽力訓練。該階段可以進一步加大線上教學比例,線上教學時間可占該階段總教學時間的50%。線上教學資源圍繞相關典型工作項目進行建設。學生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何克抗,吳娟(2008)指出,“研究性學習一般是指結合實際的科學研究活動來進行學習。具體來說,是指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界或社會生活中選擇某個真實問題作為專題去進行研究,要求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并要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選定的真實問題?!保?]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在課前完成一個項目的課外實踐實訓內容,教師課堂對線上的教學進行組織管理評價,對線上存在的共同問題進行解答。通過這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加強學習的實踐性、體驗性、自主性以及開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零起點的商務日語專業(yè)日語聽力課程教學中,引入混合教學模式,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的優(yōu)勢,既可以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學時數(shù)限制造成學生實踐操作機會的局限,又解決了網(wǎng)絡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師及時的指導而造成學生學習的懈怠。學生在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習效果主要由師生的互動策略、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能、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運行狀況決定。只有三方面有機結合共同協(xié)作,才能促進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
本課程改革突出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使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互聯(lián)網(wǎng)絡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引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式的信息化改革,推動課堂教學資源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從而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最終達到最優(yōu)教學目標。
[1]楊秋維.美國網(wǎng)絡教育視角[EB/OL].[2010-03-18].http://www.ourelearning.com/2010/03/13380831102.html.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37-79.
[3]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4]Harvi Singh and Chris Reed.Centra Software 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EB/OL].[2005-07-09].http:// www.centra.com.
[5]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四——“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10):8-14.
A Research on the Blended Learning in Japa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urse
HUANG Ai-hua
(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Fuzhou Polytechnic,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The students,most with zero exposure to Japanese listening prior to this course,will go through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in this course.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each stage,the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will adopt a teaching philosophy of“for the student,by the teacher”,incorporate multiple teaching devices and tools,texts and media,combine the traditional brick-and-mortar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internetbased one,develop a flexibl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schedule,and establish a beneficial study environment.Through a better mix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blended learning reforms aim at reinforcing the guidance from the teacher,enhancing the ownership from the student,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online resources,achieving the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studying and practicing,all for the optimal teaching effect.
blended learning;teaching approach;zero exposure;Japa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H36
A
1007-5348(2015)09-0177-04
2015-07-23
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2015學年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專項教改項目“日語聽力混合教學模式改革”(201505)
黃愛華(1971-),女,福建福州人,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日語教學。
(責任編輯: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