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其燚
【摘要】與精讀課文相比,略讀課文在考試過程中的重要性是較低的,但略讀課文對學生語文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所具有的作用,則是不可忽略的。本文從略讀課文的必要性出發(fā)進行了幾個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略讀課;必要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和學生對待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出現(xiàn)這樣的趨勢:要么略讀課文教學與精讀課文教學沒什么區(qū)別,在字詞句段和篇章結構等方面都面面俱到;要么是略讀課文被輕描淡寫一讀帶過。針對這樣現(xiàn)狀,下文將對略讀課文教學展開論述。
一、略讀課文的必要性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薄叭绻蛔⒁庥诰x,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習了例子,又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本x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
二、對如何開展略讀課教學的討論
對略讀課教學來說,一直受到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其中也備受爭議。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就安排了略讀課文,并呈螺旋上升趨勢,到了六年級,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比重是平分秋色。針對略讀課文怎樣教的問題,一些語文老師以《鹿和狼的故事》為課例進行同課異構,并開展了專題辯課討論。
(一)在略讀課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否有成效
有些老師用狼和鹿的圖片和一個主要問題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教學情境;有些老師則用音樂、媒體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有一些老師抓住“寵兒”一詞,聯(lián)系學生認知情境進行教學;還有一些老師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積累關于狼和鹿的成語效果很好。
(二)略讀課所得的交流形式有哪些
有些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喜歡電腦這一途徑交換資料或制作簡單的幻燈片交流。有些老師看到老師和學生的交流雖然有效但是過于頻繁,是否應該把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更多的學生之間互動交流起來?有些老師認為邊聽別人的發(fā)言邊積極思考也是交流。有些老師指出略讀課文是運用精讀課文的方法去學習,不應該局限淺顯的課本教材內容,應該拓寬學生的閱讀容量。還有一些老師則讓學生自己和文本交流并學會做批注,然后學生間交換看。
三、對有效開展略讀課教學的思考
(一)立足提示,課堂結構求簡
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所以略讀課文中要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xiàn)閱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單元導讀”和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是依據,應以此為重點或主線展開閱讀。如人教版四(上)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前面的提示是這樣的:“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下面課文中的主人公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認真默讀課文,看看魏格納的奇思妙想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閱讀課文的感受講給同學聽?!边@段承上啟下的提示為教師提供了略讀課文教學的流程:默讀——思考——交流。
根據提示,可以簡化教學流程:一是默讀自悟階段。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后適時淡出,學生根據提示充分默讀,讀中自悟,解決問題;二是交流點撥階段。學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興趣的三個問題中的一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讀情況及教材特點進行點撥,疑點再讀讀,趣點再品品,重點再議議,幫助學生真正讀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階段。可補充一些魏格納的資料和其他科學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有所發(fā)現(xiàn)的例子,使學生加深理解,開闊視野。
(二)加強交流反饋,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當中還有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交流反饋,首先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然后在同學之間互相進行交流和探討,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向教師請教,教師可以給學生在關鍵性的問題處進行點撥和引導,注意一定要讓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下進行自主的思考,不能包辦代替。能不給學生提示的盡量不要提示,遇到非常難的問題時可以適當提示,注意讓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應多傾聽學生的表達,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真實情況。
(三)采用主題閱讀,使學生學會對比閱讀
運用主題閱讀將同一主題或同一作者的兩篇或多篇文章整合在一個或幾個課時里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掘已學課文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比較閱讀,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可以是同一主題的不同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內容不同作者、同一內容的不同體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進行比較。如,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比較:人教版第七冊略讀課文《秦兵馬俑》對兵馬俑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進行了非常細致、逼真的描寫。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前面學過的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暢談感受、學習方法、領悟寫法。溫故知新,再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對比閱讀,提升學習效果,開闊思路。
四、結語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略讀課編排在精讀課后,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對略讀課教學加以過多干擾。
參考文獻
[1]王麗波.另辟蹊徑,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中略讀課文教學模式[J].科技展望,2014(20).
[2]戴梅香.怎樣教學小學語文略讀課文[J].學周刊,2012(9).
[3]林藝貞.淺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J].教育教學論
壇,2014(12).
[4]高玉.別讓“模糊”成“糊涂”——小學語文略讀課教學初探[J].語文建設,2014(28).
[5]趙毅.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
研),2010(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