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善琨
摘 要:小學生因為其年齡特點,在計算上往往出錯較多,這是因為缺乏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綜合表現(xiàn)。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口算訓練,幫助學生理解算理,養(yǎng)成良好計算習慣。
關(guān)鍵詞:計算意識;計算能力;重視口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324-01
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來,我們的學生在同學之間互動交流、多向思維等各方面數(shù)學能力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的計算能力卻較以往有了很大的退步,同樣的計算題,現(xiàn)在學生無論在計算速度和準確性上都無法和以前學生相比,雖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個話題有些“老生常談”,但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里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因此本人在日常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一定成果,現(xiàn)與大家分享。先探討一下原因: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jīng)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很多家長甚至教師都認為這是孩子粗心大意、馬虎造成的,其實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綜合表現(xiàn),忽視不得。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情況表明,一個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的高低,與他口算能力的強弱是成正比例的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實行分類指導,加強訓練,循序漸進,從提高口算能力來達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采用了以下方法:
1、重視每堂課的口算5分鐘
在每天的數(shù)學學習中,教師要肯花費5分鐘進行口算練習,在練習中,教師要注意強化口算的方法,滲透數(shù)學思想,啟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持之以恒,口算速度自然提高。
2、建立“天天口算本”
在每天的作業(yè)中,學生都要進行家庭作業(yè),口算練習。教師指定統(tǒng)一的口算本,統(tǒng)一出題,統(tǒng)一要求。要求家長簽字、計時,教師及時表揚進步的同學并及時批改作業(yè)。這樣學生的口算速度在天天進步。
3、定時舉行“口算闖關(guān)”的活動
教師要定時定點的舉行口算闖關(guān)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競爭性。除此,在口算比賽時,教師可靈活機動的進行,讓學生互換試題,集體批閱,這樣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減輕了教師批閱試題的工作壓力。。教師要善于總結(jié),并督促學困生的學習,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共同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
4、從家長工作入手,積極配合,共同輔導。
學生學習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督促和配合。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度、輔導方法、通過橫向、縱向的比較,掌握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
5、每個月舉行口算達標比賽,然后再進行年級評比,對每月口算成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學生的口算水平才能提高。從日常練習入手,熟能生巧,提高速度。
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關(guān)鍵是學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礎(chǔ)上進行算法多樣化的嘗試,最后擇優(yōu),在運用中形成能力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稊?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計算教學時,應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增進 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計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jù)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guān)鍵在于理解。即要學生懂得怎樣 算,更要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如教學14×12時,要使學生理解:①先使使學生明白:要求14×12?就是求12個1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乘法算式計算比較簡便,計算14×12時,可以先求出兩個14是多少,再求出10個14是 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兩個積相加,同時讓學生用小棒動手擺一擺,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diào)數(shù)位對齊的原則?!坝贸藬?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 乘”就是求2個14得28,所以又要和乘數(shù)2對齊寫在個位上?!坝贸藬?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就是求10個14得140(也可以看成1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位對齊的原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chǔ)上掌握計算法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嚴格要求,抓實抓細,形成良好計算習慣是重要保證
我采取以下方法:1、搜集錯題。我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每天做錯的計算習題收集到一個本子上,課下并要求學生把錯題抄寫在本子的左面,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錯誤的地方作上記號。2、改正錯題。課下在相對應的錯題右面,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該錯題的訂正題,在錯題與正確的題之間寫明錯題的原因。3、小老師檢查。第二天讓小老師檢查,如果又錯了,小老師立即幫助他找出錯因,立即更正。4、 分析錯因。每當經(jīng)過一段時間收集后,我就不定期地引導學生對他們的錯題進行分析,并對錯誤的原因進行歸納:有粗心抄錯題的,有計算錯誤的,有運算順序出錯的,還有概念不清的等許許多多原因。再對這些原因進行分類、整理、排隊,看看是哪些主要原因使自己經(jīng)常出錯,應該吸取哪些教訓,今后自己做題應注意哪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今后再犯類似的錯誤。還可以讓全班同學相互傳閱各自的計算錯題集,對其進行分析、總結(jié),再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自己做題應該注意什么。教師也可以借助全班同學的錯題集,尋找同學錯題的共性問題進行全班討論,讓全班同學吸取教訓,進行針對性訓練。
通過近一年來的訓練,數(shù)學整體成績有所提高,學生不在為口算計算比賽、年級計算檢測怨聲載道。每當數(shù)學課的預備鈴一響,學生就自然、迅速地按教材配套的口算和口算訓練本進行練習,很少聽到我不認真、我馬虎的字眼。
綜上所述:我們的數(shù)學計算教學應做到重視計算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算理和算法的教學,加強口算教學。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抓不懈。教學無止境,計算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和發(fā)展。